「天才的人生,從來都不會平平淡淡。」
曾經有人在網上問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你是在什麼時候意會到自己是一個普通人的?」結果答案儘是五花八門,很多時候對於很多人來說,能夠意會到自己是普通人,往往都是人生中的一道必修課。
因為當自己意會到自己是普通人的時候,才能正視人生中的一些問題,比如說「我們」為什麼會失敗?其實這並不是很大的問題,大多數人都是在失敗的經驗的積累下,才慢慢走向了成功,成功者只是在你沒見到的時候付出了太多汗水,這早就是一句老生常談的人生哲理了。
不過今天便是有著兩位神童的故事,這兩位神童在學校里都是出了名的學霸,還是同桌,畢業後各自發展鮮有聯繫,結果在事業巔峰時期在美國相遇,如此戲劇化的情節,居然發生在了現實之中,那麼兩位神童的人生,究竟是怎樣的呢?
兩人之中,有一位叫做尹希,有一位叫做張湛,相對來說尹希的知名度還是不小的,但張湛的知名度大概就是為零了,因此我們便是先從張湛開始說起吧。
張湛在早年的時候,留著一頭長髮,外貌也比較普通,屬於那种放在人群之中幾乎都不會有人注意到的那種,從張湛的照片幾乎就能看出,他完全屬於那種不修邊幅的人。
但誰又能想到,張湛在14歲的時候便是跳級參加高考,考上了北京大學化學系,因為對化學系不感興趣,之後又轉到了梵語專業,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個專業名字時,已經開始一頭霧水了。
梵語屬於印度語言之一,這梵語稀有到什麼程度了呢?據說在一項調查之中,全世界僅僅只有2萬左右的人掌握了梵語,不難想像其中的稀有程度。
張湛依舊不走尋常路,到了讀研的時候,他又選擇了一種更加冷門的語言,那就是于闐語,這是一位在公元1000年左右就滅亡的語言,唯一的線索的是存在於敦煌文書之中,可見張湛的興趣,就是這種地球上失傳的語言。
但,張湛僅僅只會這幾種語言嗎?最後根據他的簡歷來看,張湛身上學會的語言累計有20多種,光是其中的語法,這都不是一般人能夠記住的,即便是如今能夠用英語流暢交流的人,也不敢說自己掌握了英語所有的語法。
但是張湛,一個人便是掌握了20多種,可見這種人只能用「恐怖」來形容,如今的張湛靠著語言學上的造詣,成功申請到了哈佛大學的博士,這種人才能夠讓他們釋放自己的能力,就是一種不敢細想的事。
試想一下,如果張湛在父母的要求下沒有選擇語言學,他也就未必有著這麼高的成就了。
另一位尹希,他身上最為出名的兩件事,一是成為了哈佛最為年輕的物理學教授,二是加入美國國籍的事,兩人最終都來到了哈佛,因此便是真正意義上的事業巔峰時的相遇。
可見到了尹希跟張湛兩個人的這種地位,努力恐怕在他們身上都成了一個很蒼白的詞語,如果真要說點什麼,那就是他們選擇了堅持,選擇是一回事,努力又是一回事,而堅持又是一回事,這三件不同的事加起來,才有所謂的成功。
只能說,能夠選對路,在這漫漫人生路之上,也是一種幸運。
【總結】
選擇比努力重要,之後才有著所謂的堅持,如果馬雲當年不選擇電商,也許現在的馬雲就是一位普通的教師,劉強東不放手一搏,他會成為電商界的大佬嗎?很多時候,在你放手一搏的時候,很有可能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我們要相信,寧可接受因為勇敢的失敗,也不要因為保守而得的安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55213044c069a368a69b968fdc95d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