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燉酒,越喝越有

2023-04-12     中國國家地理

原標題:雞湯燉酒,越喝越有

嗜酒的獨龍族

在我國西南邊陲的獨龍江峽谷兩岸,生活著一個古老民族, 紋面、鬼神、原始狩獵、古老宗教、(祭)鬼神,處處透著神秘色彩。

生活在大山深處、獨龍江畔的獨龍族,

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由於大雪封山

這裡每年有一半的時間無法和外界直接接觸,

地理上的封閉性也讓這裡保留了眾多古老的習俗,其中就包括獨特的酒俗。

圖為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鄉雙拉村小查臘寨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12期

攝影 / 陳海汶

獨龍族也是個 嗜酒如命的民族,飲酒之風盛行,以至於每年將收穫 農作物近一半用於煮酒,更有你絕對未曾見過的「 肉酒」,喝酒吃肉伙起來整。

上世紀50年代,我國駐中緬邊境邊防軍第一次進駐雲南境內獨龍江一帶,當時這裡還是一片茫茫原始森林。

這裡的人們基本上處於 結繩記事、火種刀耕的原始社會階段,生活條件極其惡劣,部落族群大部分以狩獵為生,甚至連正式的族名都沒有。

雲南省怒江州

獨龍江四季清澈見低,水質優良

岸邊的獨龍族村落世代與河水相依

直到1952年,雲南政府根據這些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性以及意願,正式取名「 獨龍族」(中國科學院科普雲網站),這個族群終於有了自己的名字。

作為中國 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獨龍族一直是個神秘的存在。

獨龍族文面女,她們是獨龍族歷史的活化石

攝影 / 沈雲遙

截止2021年底,獨龍族總人口僅為 7310人,僅占雲南省人口的 0.015%

獨龍族主要分布在雲南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部的 獨龍江峽谷兩岸,與獨龍江世代廝守。

此外北部的 怒江兩岸,以及相鄰的 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齊樂鄉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察瓦龍鄉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這個獨特的民族, 一直與酒有著不解之緣

雲南貢山,獨龍江鄉最北邊規劃整齊的雄當村

攝影 / 沈雲遙

眾多與酒有關的獨特習俗

酒,在獨龍族人的傳統生活中有著 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裡的人們普遍認為寧可餓著肚子,也不能在親友互訪、生產協作、婚喪嫁娶、宗教儀式和節慶過年時無酒。

雲南昆明,獨龍族卡雀哇節

祭師在進行祭祀祈福儀式

攝影 / 楊雷

獨龍族好飲酒,喝的多是自釀的 低度水酒,這裡更誕生了眾多 獨特飲酒習俗

每年農曆臘月,獨龍人便開啟屬於本民族的節日——「 卡雀哇」節,即傳統年節。屆時,要用木刻或結繩作為「 請柬」,邀請其他家族的客人前來參加聚會,接到「請柬」的家族備上禮物前往。

客人們一進寨門,主人就熱情地迎上前去,伴著歌聲,主客首先 共飲一竹筒交杯酒,表示友誼長在,隨後跳起歡樂的「 牛鍋莊舞」(亦稱「剽牛舞」,源於殺牛祭天儀式後的原始舞蹈,現在作為風俗性儀式傳承下來)。

雲南昆明,獨龍族卡雀哇節剽牛舞

歌舞畢,各家各戶把備好的佳肴端到舞場,大家共同圍坐在一起,歡聚暢飲,直到天明。

獨龍族的婚嫁儀式中同樣少不了酒。

男方向女方求婚時一定要送酒;定親,雙方親家要飲 同心酒;婚禮整個過程幾乎是泡在酒杯中進行的,人人都可以同新娘共飲同心酒。

所以,當新娘入洞房時,幾乎成了「 醉娘」。

雲南昆明,獨龍族卡雀哇節,獨龍歌舞打跳

攝影 / 楊雷

在結婚儀式上,新郎新娘還要當著來賓向父母敬酒,承諾互相愛護,永不分離,白頭到老,然後共飲「 同心酒」。

雲南昆明,獨龍族卡雀哇節,擲碗祈福

攝影 / 楊雷

此外,酒在獨龍族生活中還有多種「 特殊功能」。

當村寨里的農家缺少生產工具時,時常需要向其他家借用,借物者常常會要給主人背去一桶酒作為 酬金。農忙換工,主人也以酒作為酬勞。

在特定時期,獨龍族的酒充當了貨幣的屬性,妥妥的「 硬通貨」。

廣東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獨龍寨民居內景

攝影 / 海峰

獨特的水酒釀造工藝

獨龍族的酒,以 玉米為主要原料,也有 米和 高粱、小米、雞腳稗、苦蕎、青稞等雜糧釀製的酒。

獨龍族水酒

釀酒時先將原料舂(chōng)碎,用清水浸泡透心,後將浸泡或煮熟的原料糧裝在甑子內用猛火蒸透,出甑後攤放在大簸箕上冷卻至尚有餘溫時灑拌入 3%~5%酒藥攪勻,之後裝進竹簍里,用厚實的芭蕉葉將簍的周圍上下捂嚴數日。

至酒香味飄出,再倒入陶罐里悶若干日即成可飲之酒。

雲南貢山,勞動中的獨龍族村民

攝影 / 孫建軍

另一種方法是在地上挖一個 罐形土窖,窖的底部和四壁用乾淨肥碩的芭蕉葉鋪墊,後將 酒飯放在窖內,再層層蓋上芭蕉葉,使酒飯與土層完全隔離,最後用稀泥封閉窖口。

飲用時,先從窖池中連糟帶酒取出,在鐵鍋或鐵壺中加熱水攪拌並加熱,用細竹簍不斷擠壓酒糟以使酒與糟分離,再用竹製長柄的酒匙從竹簍中將酒舀出飲用。

雲南貢山,獨龍族常在濾出的酒中兌上清冽的山泉水,飲之甘美醇香,消暑解渴

攝影 / 沈雲遙

製作的這種酒酒精濃度一般在 20度以下,呈乳白色或灰黃色,飲用爽口。但其性如同葡萄酒,後勁卻不小。

酒糟也不會被浪費,一般會做成各種 零食

令人陶醉的竹筒酒

提到獨龍族的酒,就不得不提頗具特色的 竹筒釀酒,不僅是獨龍族特產,更是男女老少都愛喝的「傳統飲料」,還是盛大節日裡用來慶祝的禮酒。

雲南昆明,獨龍族卡雀哇節,祭師倒竹筒酒

攝影/楊雷

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竹筒「 盛酒」,獨龍族採用竹筒「 發酵酒」。

釀製時首先選用質地最好的 鮮竹,將竹子做成酒筒,然後將煮熟的 大米、小麥、或高粱拌上酒藥塞進竹筒後密封。

7天後,將竹筒蓋打開,醇香的酒氣 帶著竹子的淡淡清香撲面而來,令人飄然陶醉,頗有酒未入口人已醉的感覺。

下拉,一種用肉燉的酒

獨龍族最神秘的酒非「 下拉」莫屬。

下拉,又稱「夏拉」、「霞拉」。「 」的意思是雞或肉,「 」即酒,也可以理解為「 肉酒」。

圖中大家舉碗喝的「霞拉」便來自怒語,「霞」指肉,「拉」指酒,「霞拉」即「酒燜雞」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12期

攝影 / 沈醒獅

作法是把 雞肉或豬肉切成塊,用酥油爆炒,按一人一斤的量放入鍋中,然後倒入大量的酒進行燉煮。燉煮時不放鹽,僅放幾顆野花椒提味,加蓋燜煮至熟。

起鍋時將液面點燃再吹滅,一鍋下拉就做好了。食時,肉味、酒香四溢,鮮美獨特。

下拉上面往往浮著一層油脂,冷了會凝結起來,所以喝的時候還需要再加熱一下。

下拉酒

獨龍族家家戶戶都常做下拉酒,且做法多有不同。主要區別在於製作下拉時所用肉類多種多樣。

獨龍江流域原始森林廣布,野生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螞蚱、竹蟲、鼯鼠等在這裡極為常見,因此便出現了 蜂蛹、老鼠肉等入酒的習俗,不同的食材造成酒的味道自然也有所不同。

在獨龍人的眼中,相比雞肉下拉,蜂蛹下拉更難得、美味一些。

大山之外的你是否有勇氣嘗試呢?

獨龍族飲酒

審稿專家: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 楊勤業

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劉復生

本文創作團隊 :

策 劃:坤輿無疆

撰 稿:行地者

圖片編輯: Phil

制 圖:李雅瓊

製圖指導:@我就是個畫地圖的

實習編輯:呂梓源、劉穎婕、蔡文雅、劉靜晗、杜潔瓊

部分供圖:視覺中國、FOTOE

【參考文獻】

因微信近期推送規則改版

未加「星標」就無法展示完整封面

將會錯過我們精挑細選的大圖封面

後續精心編輯內容

也很容易被淹沒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為我們添加愛的「星標」

話題

你還知道哪些奇特有趣的酒?

中國哪裡稱得上「國寶之地」?

兩湖兩廣兩河山,從何而來?

我來雲南只做三件事,吃花、吃花、還是吃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39111453330b917939420474d142c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