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江湖菜,在幾十年前少有耳聞,其實也正是這幾十年才發展出來,慢慢被廣大食客周知的。江湖菜往往是從比較偏遠的地方發展開來的,比如長途車驛站,比如大排檔、小酒館。大巴車司機日夜趕路,歇腳的時候吃上一頓有燒雞公、辣子雞、泉水雞的好菜,簡直舒坦得跟睡了一宿覺似的。所以說,江湖菜是出自市井、不拘一格、烹調得當而且很有性格的渝派菜之一。
在眾多江湖菜中,有這麼8道菜,絕對可以稱得上江湖菜的經典,只要一上桌,就能看出廚師功夫,嘗一口,就能明晰餐廳的正宗與否。話不多說,這就來看看讓餐盤燃爆的8道重慶江湖菜吧。
菜品一覽表
一、歌樂山辣子雞
出處:出自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鎮,一個叫林中樂的路邊小店最先推出。1990年開始風行。食客的樂趣是在一大盆辣椒里搜尋黃豆大的爆脆雞丁。該店位於重慶市的森林公園歌樂山,靠近著名的蔣介石在重慶的官坻——林園,遊客加食客形成了辣子雞一條街。
材料:雞肉、蔥姜、干辣椒、醬油、料酒、味精、鹽、花椒、冰糖
做法:
1、將雞肉切成 1.5 – 2 厘米見方的小塊。姜切片,蔥切細絲,干辣椒切開;
2、將雞肉放置到碗中,加醬油,料酒,味精,鹽,薑片少許,少許花椒。拌勻,腌制 25 – 30 分鐘;
3、鍋里倒入300g油,燒至5成熱改文火,辣椒將辣椒籽分離,下辣椒過油30秒撈起;
4、改用大火將辣椒油燒至10成熱,下雞塊炸。炸至薑黃色以後,盛出放置一會兒後,再次下鍋炸。然後出鍋瀝油,待用;
5、下蔥姜爆香,然後下冰糖和炸好的雞肉塊翻炒。2-3分鐘後,將油辣子、辣椒籽、和花椒下鍋。2分鐘後轉中火不斷翻炒。待鍋中的油汁被吸收的差不多,下芝麻翻炒,辣椒花椒焦香時,即可出鍋。
二、來鳳魚
江湖菜的鼻祖,讓後來崛起的一些跟魚有關的江湖菜都無法真正超越。80年代初,以唐德興、唐治榮為首的一幫廚師,在繼承川菜傳統烹制手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燒取出以「麻、辣、燙、嫩」為主要特徵的「來鳳魚」,受到了過往食客的喜愛。
原料:草魚1000-1500克
配料:干辣椒節30克,干辣椒麵30克,胡椒麵5克,花椒麵5克,花椒5克,大蔥150克,大蒜10克,鮮湯100克,濕紅薯澱粉50克,薑末10克,醋5克,泡姜10克,泡椒 10克,白糖5克,味精5克,料酒30克,豆瓣50克,紅醬油5克,混合油250克,蔥花10克。
烹飪方法:
草魚一條,治凈切塊,反覆清洗乾淨後用料酒腌制;
鍋內下寬油,燒熱後下入干辣椒段、花椒、蔥姜蒜末、 泡姜泡海椒末、郫縣豆瓣、辣椒麵炒香至油色紅亮;
下入魚塊加料酒、大蔥段翻炒至顏色發白,加入適量鮮湯,燒開後調入鹽、白糖和胡椒粉;
邊燒魚邊晃動鍋,待魚快熟時, 調入醬油、香醋,用水澱粉勾芡, 盆內用香蔥段打底,將魚倒入盆中, 撒上花椒麵、蔥姜蒜末,燒熱油澆在其上即可。
三、太安魚
太安鎮是川渝交通要道,產嘉陵江鰱魚。在太安停車的司機們發現了這裡的魚味道鮮美自然,並且做法特別,然後流傳到各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太安魚成為重慶一大名菜。
材料:鰱魚
調料:鹽、醬油、味精、紅薯澱粉、泡姜、泡椒、紅辣椒、花椒、豆瓣、八角、茴香、雞精、糖、蒜、醋
做法:
1、切塊:太安魚一定要選鰱魚做,因為鰱魚肉嫩、刺大,免得被卡。然後加鹽、醬油、料酒、味精,再加紅薯澱粉。澱粉稍微多加點,這個量是:比做滑肉的澱粉多,比做酥肉的澱粉少;
2、過油:用大火,讓魚在油鍋里稍微炸一下就可以全部撈起來。這個工序只是為了使澱粉和魚充分粘合、免得煮散,不是為了讓魚熟;
3、調汁:這是一個關鍵步驟。把油鍋燒熱,放入植物油和牛油,將泡生薑、泡山椒倒進去爆炒,再加適量紅辣椒塊、一大把花椒、一點豆瓣、一點八角茴香、一大勺雞精、一勺鹽,全部炒得香香的,再加醬油、料酒和一點點糖。這個時候廚房內的氣味會非常嗆人;
4、煨湯:在鍋內多加點水,煮開之後把魚放入,換小火慢慢地煨。這個時間可以剝蒜。十七八分鐘後開鍋,把蒜拍扁放鍋里去,再煮上兩三分鐘。這個時候放蒜,是為了讓蒜看上去比較精神,並且也剛好煮出了蒜的香味。關火,放上一大勺子醋,主要是為了去膩;
5、裝盆。最好直接倒入盆中,因為魚非常嫩,筷子都不大夾得起來,一用鏟子,魚就碎了。
四、泡椒牛蛙
在川渝一帶都相當有名氣的菜品,麻辣鮮香,肉質嫩滑。
用料:牛蛙500克,大蔥150克,色拉油200克,料酒10克,泡姜10克,精鹽1克,味精2克,泡紅辣椒150克,胡椒粉1克,干豆粉20克。
做法:
1、牛蛙宰殺去頭去皮去內臟洗凈,斬成塊,用鹽、胡椒粉、干豆粉、料酒上漿碼味。泡紅辣椒去蒂去籽切成節,大蔥洗凈切成節,泡姜切成姜米;
2、炒鍋下油燒至七成熱,將牛蛙下鍋滑溜斷生撈起。炒鍋內下少許油燒熱,下泡姜米、泡椒節炒出香味,下牛蛙,烹入料酒,放味精、大蔥節簸轉起鍋裝盤即可。
五、燒雞公
這道菜的傳說是這樣的,又跟長途車司機有關。燒雞公最先出自於重慶的璧山縣,據說是一幫司機出了一趟長途車,中途很餓,好不容易看見有一家食館,上前一問老闆快打烊,司機們說盡好話讓老闆再給想辦法弄些吃的,老闆只好將就把自己養的雞宰了,又加了大量的辣椒和香料,還有剩餘的火鍋底料一起燒,沒想到味道很好,這道菜漸漸流傳開來。
食材:土公雞一隻約2500g左右、 蔥、姜、蒜、花椒、干辣椒、大料、桂皮、青椒
做法:
1、蔥有一部分切絲,一部分切段;蒜一部分切成兩半,一部分要正瓣。桂皮砸成小塊;
2、把一鍋水燒開,然後把雞塊倒入沸水中緊一分鐘,撈出後空干水備用;
3、在鍋中倒入大量的油(油一定要夠多,至少要能沒過雞塊)。 等油微熱後先將花椒、大料、桂皮扔進去。 等香味出來後,將雞塊倒入,開始不斷翻炒(火一定不能太大,一定要不斷翻炒);
4、5分鐘後,加入蔥絲、姜、切成兩半的!、干辣椒、青椒,接著不斷的翻炒,10分鐘後,加入整瓣的蒜,蔥段,倒入上面準備好的高氏蜜醬,用力翻炒;
5、15分鐘後,關火起鍋。
六、泉水雞
據說店家用竹竿接了泉水,引到廚房,將仔雞洗凈了,剁成小塊,放進瓦罐,摻進泉水,就火上煨著,少不了紅辣椒,紫花椒,青皮蒜,黃老薑,再丟一把發好的黑香菇,就做成了泉水雞。現在吃泉水雞,一般有3種吃法,俗稱「一雞三吃」。除了前面講的一種外,另兩種即是「泡椒(青椒)炒雞雜」、「雞血清湯」。
原料:泡辣椒75克、泡姜30克、郫縣豆瓣100克、香菇50克、花椒25克、泉水250克、姜10克、料酒20克、味精10克、胡椒3克、白糖10克、色拉油250克、精鹽3克
做法:
1、活公雞宰殺洗凈,雞雜洗凈待用,雞血凝結後煮熟待用;
2、雞斬切成小塊,用姜、花椒、精鹽、料酒碼味;
3、炒鍋置於火上,下色拉油燒至七成熟,下雞、花椒炒干水氣;下豆瓣(鍘細)、泡椒(切顆粒)、泡姜(切顆粒)、料酒、香菇、胡椒、白糖、精鹽及泉水雞至雞熟透,起鍋前加入味精,裝入凹盤即成;
4、雞雜、雞血分別炒和煮湯。
七、干燒鱔段
用料:鱔段、泡椒、姜蒜切、芹菜、大蔥、蒜苔、豆豉、花椒、花椒麵、辣椒麵、豆瓣、
做法:
1、鍋燒熱,下菜油,油熱以後,將鱔段倒進去炸一下,大概5分鐘。注意翻炒;
2、將準備好的蔥節、蒜苔、芹菜倒進鍋里炒一下,然後出鍋;
3、余油燒熱,下姜蒜粒和豆豉炒香,再放豆瓣及花椒,泡椒一起炒,加入辣椒麵,花椒麵;
4、最後將之前炸好的鱔段,蔥節什麼的再回鍋一起炒,如果有油酥花生,就再加幾個,加入鹽,味精,雞精調味就可以出鍋了。
8、郵亭鯽魚
郵亭鯽魚由60多歲重慶大足郵亭鎮向姓老人發明,重慶地區烹飪魚的又一傑作。1999年,成都、重慶以及川渝兩地的一些縣市餐飲市場,颳起了一股「郵亭鯽魚」旋風,其勢頭之強勁令餐飲業老闆始料未及。在重慶,郵亭鯽魚之火爆超過了以往泉水雞、燒雞公等,僅儲奇門濱江路一帶就集中了十幾家大中型的郵亭鯽魚店,上千食客蜂擁而至,每天的生意一直要持續到第二天凌晨。
主料:鯽魚
輔料:芹菜500克,花生100克,榨菜50克,色拉油250克,泡紅椒250克,泡蘿蔔100克,高湯2000克;
調料:食鹽4克,味精1克,蔥20克,姜50克,花椒15克,料酒20克,郫縣豆瓣醬250克,辣椒粉25克;
製作方法:
1,鯽魚剖洗乾淨,改十字花刀,加姜,蔥,鹽,料酒碼味。泡紅辣椒、郫縣豆瓣斬細,芹菜洗凈切成節;
2,在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原來的做法是:油燒許,在鍋里煎成兩面黃);
3,炒鍋下油燒至五成熱,下泡紅辣椒、郫縣豆瓣、辣椒粉、姜米、花椒炒香,油呈紅色,下鮮湯、料酒、泡蘿蔔、熬出味;
4,鍋內下煎好的鯽魚、芹菜燒至魚熟,調入,雞精後。連鍋端入火鍋桌上(火鍋爐不點火);
5,食用時,將整條鯽魚用筷夾入魚盤內,撒上碎米花生、碎米榨菜、蔥花,再舀入一瓢滷汁,即可;
6,鯽魚食完,火鍋爐可另加蔬菜等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