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遇見靈靈 作者/靈靈 自由撰稿人,期刊作者。
刷新朋友圈,看到好友小樹老師更新動態,她是我寫作路上的領路人,我們彼此也很了解,她朋友圈裡的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兒子的北大夢想破滅了,我很開心!」
本來,孩子有個北大夢是好事,但是,為何小樹老師兒子的北大夢破滅了,她不僅沒有失落,反而開心呢?
記得剛和小樹老師認識時,她的兒子還在讀小學,孩子的學習成績十分優異,從小學到初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直到後來孩子讀了高中,進入「學霸班」以後變得有些敏感加自卑了。
其實,孩子的成績是沒有後退的,只是到了高中後分了快慢班,她的兒子成績好自然分到快班,也就是「學霸班」,當然,迎接他的是更多的挑戰和壓力。
當一群學霸聚集到一起,壓力可想而知,雖然孩子也懂得強中還有強中手的道理,但是,他還是沒辦法接受自己的名次。
我經常關注著小樹老師的動態,那一次,她說孩子因為壓力大,開始自暴自棄,好像出現了厭學情緒,好在後來經過媽媽的細心開導,再加上自我調節,孩子學會了放鬆,成績又慢慢跟了上來,在學霸班裡又變成了班級前三。
重拾信心後,孩子自己說以後要考北大,第一次聽到兒子說要考北大,媽媽心裡肯定是樂開了花。
只是,後來,細心的小樹老師發現兒子壓力實在太大了,而且懂事的讓人心疼,她發現孩子因為壓力大,喜歡鑽牛角尖,甚至崩潰到哭。
作為媽媽,她知道這種情況是很嚴重的:
萬一孩子以後考不上北大怎麼辦?
萬一孩子承受不了壓力怎麼辦?
她的擔心不無道理,她開始開導兒子,告訴他考不上北大也沒關係,國內有名的大學多的是,希望打開他的心結,但是,當時孩子一門心思就是要考北大,覺得如果考不上北大,學習便沒有意思了,一切也都跟著沒意義了。
孩子對北大的痴迷不僅僅是心理上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具體的表現,他給自己定製了北大校徽、北大地圖還有印有北大校徽的衣服,對於兒子的種種表現,小樹老師當時非常擔心,果然不出她所料,這還沒高考,孩子的心態就有點崩潰了!
為了幫兒子走出這個困境,小樹老師想了很多辦法,沒少開導他,為此,她專門報了一個家長心理學訓練營,顯然,媽媽的開導起到了作用。
孩子前幾天告訴她,不考北大了,轉移目標。
所以,小樹老師才會在朋友圈發出這樣的感慨:孩子放棄了北大夢,她很開心。
作為媽媽,我非常理解她此時的心情。
雖然說,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關卡,但是,並不是說考上了北清就萬事大吉了,人生的路有很多條,考上北清當然是好事,但是,畢竟考不上的是大多數。
所以,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沒有必要給自己太大壓力,我一直都是這樣的觀點,儘自己所能就好。
那天,吃過晚飯後在外面溜達,碰到村裡的幾個人在閒聊,出於禮貌,見面必然要寒暄幾句,他們問我,兩個孩子一學期的學費要多少,我說,學費的話兩個孩子一年下來要三萬多,不包括吃住。
說實話,這個錢對於我們工薪階層來說確實不是小數目,他們都覺得很貴,當然,我們的壓力也是挺大的,他們故意逗兩個孩子說:「花那麼多錢,無論如何都要考清華北大,不然對不起爸媽!」
兩個孩子害羞地低著頭笑笑沒說話,雖然我知道他們只是調侃而已,但是,我依然鄭重其事對孩子說:
「考不上也沒關係,並不是轉了學就能考上北大清華了,轉學的目的只是為了給你們提供一個稍微好一點的教學環境,其他的順其自然!」
其實,在之前我也擔心過孩子受挫能力差這個問題。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又和兩個孩子探討了這個話題,我問女兒是否還記得二年級時候發生的那件事,她記得很清楚,女兒說:「當然記得,那次我考了92分!」
因為我們那裡村裡的學生比較少,一個班只有20幾個人,女兒的成績一直不錯,只有那一次,她數學考了92分,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得了第二名,當時我在上海,婆婆告訴我,領完通知書回來,她自己躲在房間裡哭了起來,只因那次數學沒考好。
當時,我特意打電話對女兒進行了開導,我告訴她,成績不能代表什麼,這一次的成績只是對你這個學期學習情況的一個檢驗,沒什麼大不了,下次努力就好了!
而且,沒有人能保證每次都能拿第一名,這個心態一定要放平,不要說這是小小的期末考試,哪怕是參加高考,你沒有考好,我們也不會怪你。
我當時不知道女兒有沒有聽進去我的話,現在看來她應該是聽進去了。
她對這件事記得很清楚,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女兒告訴我,當時她們班上有兩個要好的同學也沒考好。
其中一個說:「完了,我回去肯定會被爸爸打!」
另一個說:「我也一樣,要被媽媽罵慘了!」
在給我講述這件事時我看到了女兒眼裡流露出的自豪,她對同學說:「我的爸爸媽媽不會打我更不會罵我,他們只是鼓勵我下次努力就好,但是,我還是不開心!」
說完,摟著我的脖子開心地說:「還好,我現在不那樣了,都是媽媽的功勞!」
其實,作為家長,哪個不希望自己孩子優秀呢?
說不想孩子上北大和清華,那絕對是假話,考上了當然會很開心,但是,那真的是小機率的事情,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坦然接受,接受孩子的一切,接受他的缺點,有缺點就慢慢引導他改正。
現在的孩子抗壓能力真的太弱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作為家長不能一味去指責,最好的辦法就是跟著孩子一起成長。
記得有一次,一位朋友講述了一件發生在他身邊的真實案列。
他參加高考那年,有一位同學在考場上因為太緊張,突發疾病,第一場考試就出現了意外,兩隻手都不聽使喚,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就這樣,他呆呆地望著試卷,整個人都傻掉了,最後,考試卷上一個字也沒寫,他只是講述了故事的梗概,具體情況不得而知。
只是,在從考場出來後,那個同學直接從二樓跳了下去,當時聽朋友講這件事時覺得特別痛心,所以,到現在想起來他講過的這件事,依然覺得惋惜和心疼。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當時的遭遇,他把自己困住了,沒有及時轉彎。
我相信,這個孩子心理脆弱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是,沒有人關注到而已。
一考真的不能定終身,高考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考上自己心儀的大學當然是好事,如果考不上就及時轉移目標,學會與自己和解也是一種能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永不過時,不管做哪一行,只要做到極致,都一樣可以遊刃有餘過好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