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江蘇根據疫情形勢變化,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堅決守住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防線,持續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江蘇全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加快重大項目建設,系統制定支持政策,努力把耽擱的時間搶回來,誓奪疫情防控和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
應對「大考」,全省上下一心,因時而動,統籌發力,釋放出江蘇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
科學研判形勢 牢牢把握主動權
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並對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提出明確要求。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提出了加強黨的領導、統籌推進防控和發展的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並就有序復工復產提出具體要求。這既為各級黨委和政府做好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路徑、劃定了重點,也為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注入了強大的信心和力量。
打好抗疫阻擊戰,更要打贏總體戰。只有統籌兼顧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運行工作,才有基礎、底氣、能力打贏這場「戰疫」。
江蘇第一時間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實際、科學研判、儘早謀劃,堅持防疫與發展兩手抓兩手硬,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
2月5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在省委常委會上提出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原則,指導企業拿出針對性舉措,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逐步復工。
2月6日,江蘇發出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物資運輸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前謀劃復工復產企業生產物資運輸保障,制定差別化的交通管理措施。
2月12日,省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明確指出,當務之急是要幫助復工企業做好疫情防控,支持企業復工,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
當日,省政府發布《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推動經濟循環暢通和穩定持續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蘇政50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中小企業緩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出支持中小企業的「22條政策」,給因疫情影響暫受阻限的企業送去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包」,提振了各行各業戰勝疫情、恢復生產的信心。
統籌兼顧「劃重點」,咬定目標不動搖。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行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的部署,2月17日,省委常委會暨省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擴大)會議,強調要咬定全年目標任務不動搖,有序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千方百計把耽擱了的時間搶回來。
緊接著,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出台《關於加強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全省以縣域為單元依法依規科學劃分疫情風險等級,精準制定差異化防控措施,為下一步疫情防控及推動生產復工給出詳細引導。
復工穩就業,復產穩經濟。有序推動復工復產是做好統籌防控和發展工作的緊迫任務和重要著力點。
2月23日,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省委書記婁勤儉對全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工作提出五個「一定要」,強調繼續咬緊疫情防控這個頭等大事,全面做好「六穩」工作,建立與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在降低疫情影響中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
隨後,在分區分級精準防控基礎上,江蘇系統謀劃、精準施策,盡展統籌兼顧之謀、組織實施之能,助力復工達產。2月底,圍繞「蘇政50條」落地落實,江蘇先後將其中19條政策措施轉化為50項服務事項和服務流程,打通政策落地惠企「最後一公里」。
「硬核」政策引導,盡顯擔當作為。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堅守崗位,靠前指揮,深入防控和復工第一線,掌握態勢、及時指導、採取行動,展現出江蘇幹部敢擔當、善作為、務實幹的明顯特質。
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南京、常州、蘇州、無錫調研時強調各地要做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落實落細支持政策措施,加快復工達產。
省長吳政隆深入無錫、常州、蘇州調研,要求迎難而上、精準施策,落細落實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各項措施,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努力完成全年發展目標任務。
3月2日,省委書記婁勤儉、省長吳政隆共同致信在蘇外商投資企業,感謝他們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我們共風雨,我們共追求」,表示江蘇一如既往把外資企業當作自己的企業,熱情周到提供相關服務,及時幫助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攜手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決策部署,科學研判、周密部署、系統謀劃、精準施策,一手毫不放鬆落實好依法科學精準、分區分級防控措施,一手咬定全年目標不動搖,前瞻性全方位地推出一攬子「硬核」政策,提升政策指向性、引導力,強化服務落細落實落地,在「兩手抓」中展現「江蘇擔當」,在「兩手硬」上盡顯「江蘇作為」。
打通「梗阻」 全力保障復工復產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衝擊。必須堅持「一盤棋」思想,各條戰線統籌兼顧、協同聯動。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門切實推進應急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第一時間圍繞企業復工復產需求,打通各條脈絡,綜合精準施策,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打通發展動脈,保障人流物流暢通。復工復產,交通運輸是「先行官」,必須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為統籌做好交通保通保暢和運輸服務保障,全省高速公路開設綠色通道、貨運專用通道,增加健康檢測力量,採取更加有力措施,提高車輛通行效率,保障各類車輛快檢快通。
2月23日,13個設區市均恢復城市公交運營,近70%縣(市、區)恢復城市公交運營,10個設區市恢復市縣際班線客運。到2月25日,江蘇高速公路出口總流量140.81萬輛,環比增長7.37%。在旅客發送量持續增長的同時,「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交通疫情防控力度絲毫未減。
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全省人社系統出台一系列政策,打出穩崗位、保復工「組合拳」。省人社廳推出全力支持重點企業用工、有序引導其他各類企業用工、幫助務工人員便捷上崗、優化招工服務方式、鼓勵企業靈活組織生產、強化援企穩崗政策支持、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加強企業安全培訓等八大舉措。
全省各地交通部門與人社、工信等部門充分溝通對接,科學制定人員復工返崗運輸計劃。優先保障公共事業運行必需、疫情防控必需、群眾生活必需,滿足交通運輸、重點工程、重大項目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重點行業領域的返崗人員運輸需求。鼓勵復工企業採用「點到點」包機包車包列等方式運輸返崗職工。
到2月26日,全省班線和包車客運共發送旅客5.38萬人次(包車客運0.54萬人次),累計發送21.85萬人次(包車客運3.68萬人次);發送市區通勤包車2.35萬人次,累計運送19.79萬人次。
助力企業渡難關,加快恢復經濟常態。為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對沖疫情影響,省級各部門紛紛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出台一系列減稅降費、財政補貼、金融服務等幫扶政策。各部門著力加大對重點行業和中小企業的幫扶力度,讓企業「動起來」、經濟「轉起來」。
省人社廳、省醫保局、省財政廳、省稅務局聯合出台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階段性減征企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和應對疫情影響有關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三項政策文件,可為企業減輕負擔約750億元。
省發改委制定了相對應的服務指南,針對省重大項目、年初集中開工產業項目、民生領域補短板項目,強化用工、用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加快復工和開工。
省工信廳建立企業復工復產監測與通報制度,加強與成員單位、各設區市聯動協同,分類指導有序推動企業精準復工,省重點調度的95家防控物資生產企業以及200家左右原材料、設備和其他配套企業實現全面復工。
省市場監管局就優化許可服務方式、實行告知承諾、建立行政許可應急綠色通道等方面提出12條具體舉措,支持服務企業復工復產。省生態環境廳出台開闢綠色審批通道等六大類18項措施,最大限度實現「網上辦」和「不見面」審批。
為促進和推動外資企業復工復產,省商務廳出台建立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服務協調機制等十項舉措,協調推進包括博西、霍尼韋爾、LG化學等多家跨國公司配套企業復工復產。
為全力幫助受疫情影響出現暫時困難的小微企業應對危機,全省金融系統紛紛開通融資綠色通道。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財政廳、人民銀行南京分行和江蘇銀保監局等部門聯合行動,共同在省綜合金融服務平台設立了為期6個月的受疫情影響小微企業融資綠色通道。
江蘇銀保監局推出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擴大銀企融資對接、擴展保險責任保障範圍、分類施策精準幫扶等12條措施。
截至2月28日,江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總數4.45萬家,復工面99%;復工人數603萬人,占比73%。
築牢經濟「壓艙石」,有力有序推動重大項目復工復產。省發改委從2月10日開始建立日調度機制,對220個省重大項目每日跟蹤項目最新進展。
到2月21日,在2020年的220個省重大項目中,上年結轉或春節前已經在建的項目有118個,已復工復產80個,復工率達67.8%。
事關國計民生的水利工程建設也「動起來」,目前國家172個重大節水供水項目中位於江蘇境內的在建7個項目已全部復工,2020年計劃投資51億元。
按下「快進鍵」 把被耽擱的時間「奪」回來
江蘇作為製造業大省,產業門類齊全、配套協作能力強。復工復產是一項全方位、系統化工程,需要各地各部門同步協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配合,一個環節卡殼,就會使整個鏈條運轉不暢,影響產業生態。
各地因地制宜,積極主動靠前服務,推出涉及財稅、融資、外貿、減負、就業、服務等惠企政策,為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千方百計為企業減負。各地努力做「減法」,從減免稅費、房租,返還失業保險費、延遲繳納社會保險費等諸多方面,用實實在在的「大紅包」為中小企業減輕負擔。
蘇州鼓勵各銀行在原有貸款利率水平上下浮10%以上,確保2020年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不高於2019年同期融資成本。
無錫加大「普惠貸」優惠力度,利率在原有基礎上下浮10%,要求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再降0.5個百分點,將疫情防控物資、原輔料生產復工企業的專項金融產品納入普惠貸補償範圍。
南京對在疫情期間為企業減免租金的創業園、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業基地等各類載體,優先予以政策扶持,對參與疫情房租減免的主體根據實際收取的房租收入減免相關稅費。
出新招當好「店小二」。各地政府部門立足做好服務,給補貼、給政策,當好「店小二」,為企業掃除復工障礙。
主動通過包車包機甚至包高鐵的方式,赴勞務輸出重點地區「點對點」接送,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南京鼓勵企業園區集中包車返崗,指定運輸企業採用包車形式點對點接送並補貼50%包車費用。
蘇州向疫情相對平穩、返蘇員工相對集中的部分省市開通返蘇復工專列,開闢員工來蘇綠色通道。
南京的「寧歸來」、蘇州的「蘇城碼」、無錫的「錫康碼」……智能化服務平台為返城人員生成「電子健康通行證」,既快速有效篩選,又方便工作生活。
各地還通過前期調研、召開座談會以及派出駐廠員等方式,向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著力幫助解決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淮安選派「駐廠員」進駐規上企業、街道辦事處,全程指導、監督、服務企業復工。蘇州工業園區對企業開展一對一「全生命周期」服務,為三星電子等50多家復工企業協調解決物流運輸難題。
連雲港開發區派出「服務專員」駐企一線防疫、「金融專員」助企復產加速度、「網格員」築牢疫情防控體系,保障防疫復產「兩手硬」。
「不見面」審批、「非現場」監測、「不接觸」執法……壓力變動力,市場主體超千萬的江蘇進一步擦亮政務服務金字招牌,提升外商投資信心。
南京海關推出提前申報、先放後檢等便利舉措,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提前實現「壓縮一半」。
為避免因疫情無法履約導致損失,揚州、鎮江兩地貿促會主動服務,及時為出口企業出具「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書」。
蘇州發布「惠外」12條,崑山對重點台資企業進口防疫物資實現即到即提「零延時」,並推出「昆台融」「昆貿貸」等針對台資、外貿型企業的金融產品,發揮金融保障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截至2月27日,蘇州市外資製造業企業復工9225家,復工率達92.23%,總量和復工率都位居全省第一。
打通產業鏈條,提升復產效率。復工復產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緊盯「重點」,打通「堵點」,全面疏通產業鏈體系,讓完整的產業生態儘快恢復活力。
早在2月14日,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泰州五市就聯合發文,保障區域道路物資運輸暢通。2月27日,長三角三省一市明確建立產業鏈復工復產協同互助機制,包含落實通關、物流一體化等協同舉措保障物資運輸暢通,進一步發揮一體化優勢促進長三角地區復工復產進度。
各地通過進一步梳理產業鏈圖譜,簡化流程、提高效率、主動靠前服務,逐個環節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復產。
南京抓住龍頭企業提高復工復產效率,經濟技術開發區協調LG集團2家上游企業復工,梳理30多家在江蘇的核心配套商,通過省內協調機制,促進關聯企業快速復工。
崑山市打通電子信息產業鏈,圍繞緯創集團梳理出產業鏈「樹狀圖」,逐一落實幫扶措施,目前80%以上的核心供應商已恢復生產。
放眼全省,2月以來,各地精準把握疫情形勢變化,抓項目、抓招商,抓開工、抓投產,為江蘇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南京簽約67個項目,總投資1039億元。常州297個重大產業項目、宿遷44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復工。在蘇州,吳江4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崑山78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在徐州,銅山區、鼓樓區、賈汪區分別集中開工重大項目58個、30個、51個……
推動城市建設不斷檔,各地招商引資再升級,南京、蘇州、無錫、揚州等地創新形式,通過視頻洽談、虛擬考察、在線簽約等方式,為投資打開更多便利、快捷大門。簽約形式變了,但各地招引項目、服務企業的心更誠。淮安在重大項目建設中對政務服務、物資分配予以傾斜,通過制定周密預案,調配物資、現場消毒、人員防控,確保戰「疫」、生產兩不誤。鹽城實行重大項目市領導掛鉤、縣一把手挂帥,每個項目制定專門復工方案和計劃。
創新服務手段,促進產業轉型。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倒逼企業更大力度推進產業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提升抗風險能力,創造發展機會。引數字「援軍」進場築牢防控「陣地」,成為企業「自救」新路徑,一批智能改造、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藉機培育壯大。
徐工集團開啟智能化生產線,智能機器人代替大量的人工作業,減少了工人的聚集,成倍提升生產效率,通過科學調度滿足訂單生產需求。疫情期間蘇寧易購提供佣金優惠減免,還推出流量工具、數據工具等智能運營工具,讓更多商品儘快到達用戶手中。
企業「自救」,除了「轉向」,還通過「互助」實現抱團取暖。南京集成電路產業創新中心內有30多家企業,成立聯盟後,整合園區、企業、物業三方力量,堅持防疫共謀、物資共享、復產共治,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築起一道復產企業「隔疫屏障」。
同心戰「疫」保發展,風雨過後是彩虹。江蘇牢牢把握主動權,多措並舉促復工復產,千方百計把耽擱的時間「搶」回來,促進經濟社會回歸常態,為確保如期實現全年的各項指標與任務,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源源動力。統籌「兩手抓」,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將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注入新的內涵、構築更堅實的基礎!
摘編自《群眾》2020年第5期,原標題為《戰「疫」保發展:大統籌彰顯「江蘇擔當」》
作者:本刊記者(執筆人:包詠菲、張寧、何樂、蘇群)
責任編輯: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