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億蝗蟲大軍壓境,「戰鬥雞」能否戰勝「蝗軍」?別太樂觀!

2023-05-24     史密記

原標題:4000億蝗蟲大軍壓境,「戰鬥雞」能否戰勝「蝗軍」?別太樂觀!

前些日子,新聞上報道的東非蝗災,有10多個國家遭災。現如今蝗蟲大軍已經越過紅海,路過西亞,到達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和中國只相隔一個青藏高原。

這群蝗蟲,就像訓練有素的部隊一樣,指哪兒打哪兒。印度被迫出動70萬大軍,仍不敵「蝗軍」。有研究表明,東非沙漠蝗蟲的飛行能力極強,能不持續飛行3天以上,不進入如此,還擁有強大的游泳能力,以至於掉進水中都不會馬上淹死。這也就解釋了為何「蝗軍」能飛越紅海,抵達印度了。「蝗軍」最終是否會越過青藏高原,抵達中國呢?我們不知道,但是還是要高度警惕!

但是有些網友,卻調侃說,怕什麼?中國十四億人,還怕一群蝗蟲不成?來了還不是成為我們的盤中餐?其實,很多人是沒經歷過蝗災,根本不了解有多可怕。《中國救荒史》中記載,2600年以來,中國一共遭遇了930次左右的蝗災,也被稱為蝗災最嚴重的國家。

蝗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

蝗蟲,有兩個種類:土蝗和飛蝗,而一般能造成蝗災的都是飛蝗,中國的飛蝗主要有三種:亞洲飛蝗、東亞飛蝗和西藏飛蝗。蝗蟲主要以植物為食,一旦大規模的蝗蟲聚集起來,真可謂,所到之處,寸草不生。對於人類而言,蝗蟲最大的危害就是啃食莊稼。農民失去了莊稼,就會造成饑荒,而饑荒又會導致瘟疫。所以,蝗災一直是人類的天敵之一。

蝗災如何形成?

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記載:「凶飢之因有三,日水,日旱,日蝗。地有高卑,雨澤有偏被,水旱為災,尚多倖免之處,惟旱極而蝗」。

書中明確表示,乾旱容易造成蝗災。中國歷史上的蝗災,也大都爆發在中原地區,也就是黃河的中下游,而黃河中下游,極易出現乾旱。東漢時期大規模的蝗災,根據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的論斷,也認為是天氣轉暖所致。而今年,毫無疑問是暖冬,加上澳大利亞的大火,對全球氣候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非洲現在是蝗災的發源地,也是蝗災經常發生的地方,可以說非洲幾乎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蝗災,只是今年特別嚴重,特別反常。

那麼遭遇蝗災,古人又是如何治理蝗災?

方法一:用火燒

《詩經》中記載"去其螟螣(螣即蝗蟲),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應了周朝幾百年間的真實的社會面貌。從詩經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面對蝗蟲肆虐,一方面,民眾依賴神明,另一方面,也會積極地用火來燒死這些害蟲。

方法二:朝廷組織捕殺

《新唐書·姚崇傳》記載:「開元四年,山東大蝗,民祭且拜,坐視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乃出御史為捕蝗使,分道殺蝗。」

唐朝時期,李世民在宰相姚崇的建議下,命令朝廷出動人員捕殺蝗蟲。當時的民眾因為迷信,不敢積極參與,也給滅蟲帶來一定的困難。

方法三:吃蝗蟲

這也是網友提出來的建議,沒錯,吃蝗蟲也不失為一種辦法,但也只能救急。最初,百姓是不敢吃蝗蟲的,因為迷信,覺得蝗災是天災,上天的懲罰。但是唐朝皇帝李世民親自吃蝗蟲,為民眾做了表率。反正民眾糧食也被蝗蟲吃光,索性把蝗蟲吃了,雖不能長遠地解決溫飽問題,但總能解燃眉之急,也能一定程度上緩解饑荒帶來的壓力。但終究不是長遠之法。

方法四:噴洒農藥

這種方法,只能針對蝗蟲的幼蟲,而對於已經具有飛行能力的蝗蟲,卻效果不大。但是能阻止蝗蟲的再生成,也算是一個輔助辦法。

方法五:「戰鬥雞」大戰「蝗軍」

據相關媒體報道,2000年,新疆遭遇25年來最強蝗災,官員們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們訓練了一隻近70萬的雞鴨大軍,這群雞鴨會根據指揮官的哨聲,展開行動。最終這場戰鬥,「戰鬥雞」戰勝了「蝗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真所謂「一物降一物」,雞鴨是蝗蟲的天敵,每隻雞平均每天可以捕食大約600隻蝗蟲,不僅如此,雞鴨還能準確地找到蝗蟲的幼蟲,從根本上解決蝗蟲的增長,斷絕蝗蟲的二次繁殖,從而消滅蝗蟲。

戰鬥雞固然強悍,可是面對數以千億計的「蝗軍」,恐怕也是力不能及了。

結語:

無論如何,還是希望印度那邊早日找到解決辦法,把這些害人蟲通通消滅,我們這邊也需時刻保持警惕,提前預防,將蝗災扼殺在搖籃里。

參考文獻《中國救荒史》、《農政全書》、《詩經》、《新唐書·姚崇傳》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我,科普更多文化常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ff9ccecf972460120eaceeca02b14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