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咖啡品牌的「絕地反擊」:3個月,從營業額腰斬到全線盈利

2023-12-08   咖門

原標題:一個咖啡品牌的「絕地反擊」:3個月,從營業額腰斬到全線盈利

在「哀嚎遍地」的價格戰中,我看到了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紅果實咖啡,坐標揚州,在當地有17家門店。從營業額下降40%~50%,到如今全部門店實現盈利,只用了短短3個月。

沒有一味降價,而是重塑品牌價值。紅果實是怎麼做的?

「瑞幸和庫迪給我當頭一棒

讓我醒過來了」

紅果實,是一個十分年輕的品牌,但經歷卻一波三折。

2022年5月創始於揚州,以紅色的咖啡果實為品牌符號,首店開在揚州頂流商圈京華城,主打水果咖啡。

第一家店開業即火。「36平的門店,單日最高營業額2.6萬,連續3個月月營業額超過30萬。」

2022年,果咖品類的關注度空前,在這波品類勢能的帶動下,紅果實以一個月開一家直營店的速度,在揚州的各大商圈布店,一度成為揚州咖啡數個榜單的top1品牌。

但美好的日子總是那麼短暫。

剛嶄露頭角的紅果實,在2023年就遇到了大坎兒。

突然開啟的價格戰,讓紅果實咖啡的門店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意,「營業額直接腰斬了,有的店甚至更低。」

「瑞幸和庫迪給了我們當頭一棒,讓我們醒過來了。」紅果實咖啡創始人滿建海感慨地說。

咖啡這門生意到底還能不能做了?這是上半年縈繞在大部分從業者心頭的疑問。

滿建海也在思考,作為餐飲行業的連續創業者,他迅速讓自己冷靜下來,理性分析市場。

「餐飲『萬店品類』里,咖啡是唯一一個格局未定,市場增量大的品類,我看好咖啡的未來 ,也相信中國經濟的未來。」滿建海分析。

「既然品類沒有問題,問題就在於我們如何去塑造品類的價值,用價值戰去打贏價格戰。」

從產品下手,文化助攻,紅果實開啟了自己的品牌保衛戰。

轉型茶咖,借勢文化

紅果實開始了一場「絕地反擊」

無論是茶飲還是咖啡,都仍然是「產品為王」的賽道,一杯好喝、有性價比的產品,是所有絕地反擊的基礎項。

紅果實的第一個反擊,也是從產品轉型開始的。

「霸王茶姬和茶顏悅色是我們的老師,我看到他們將茶與中國文化深度綁定,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壁壘。」

「反觀自身,我們所在的揚州,古稱廣陵,是有著2600年歷史的古城,文化底蘊不輸長沙。其次,達到「國民級」傳唱度的歌曲《茉莉花》,也發源於揚州。」

參考茶顏悅色,滿建海結合自身提取出3個品牌元素:茉莉花、廣陵、中國茶。

傳統的茉莉花茶,一般是「茉莉+綠茶」的組合,滿建海希望做出新的記憶點。就把茉莉花與烏龍茶一起窨制,再加上咖啡和鮮牛乳,多輪嘗試之下,做成了一杯「廣陵拿鐵」。

「烏龍茶香和茉莉花香濃郁,再加上金獎豆和短保冷鮮牛乳,好的原料基本一口驚艷,這款產品先在我們第3家直營店測試,一上線就迅速成為門店銷量top1,賣爆了。」

茶咖的小試牛刀,讓滿建海看到了這個品類的生命力,同時也嘗到了文化賦能的甜頭。

緊接著是第二步:文化助攻,持續輸出爆品。

在品牌宣傳上,門店環境及拓展上,紅果實開始了文化助攻。

李白在揚州曾有詩云:「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紅果實提取詩歌中的關鍵信息,相繼做出了溪下綠和鏡里香兩個茶咖爆款。

目前廣陵拿鐵、溪下綠、鏡里香組成了紅果實的「爆款三劍客」,已經成為當地人的復購明星、遊客到店必點。

在門店選址上,紅果實也從商圈逐步向景區轉移。

「我們還開了很多歷史文化街店,比如東關街店、四望亭店,顧客拿到廣陵拿鐵就能和四望亭一起拍照。」

除此之外,在紅果實的門店裡,配合鏡里香產品還布置了一處特別的場景:有竹蓆、荷花、摺扇等,還專門用毛筆書寫「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

在紅果實紅白簡約又充滿現代化的門店中,進門轉角就能看到這一「古風場景」,新奇感衝突感撲面而來,令人印像深刻。而產品和場景的完美契合,也讓大多數消費者忍不住又拍又曬。

一系列文化賦能動作,讓紅果實的品牌勢能不斷裂變,一躍成為揚州咖啡的代表品牌。

但滿建海認為這還不夠,和巨頭的較量中,顧客的滿意度和粘性,是成敗的另一個關鍵。

第三步,開啟服務升級,做「三個一」工程。

在揚州的大眾點評上,搜索紅果實咖啡,發現幾乎每家店評分都在4以上,位列揚州咖啡廳好評榜第一名。

和火鍋、中餐相比,一杯咖啡與顧客連結的維度是相對有限的。

滿建海認為,服務的第一個核心是QSC,「我常常和人說,你如果發現我們哪家店的玻璃不幹凈,我請你喝一年的咖啡。」

而在運營上,他設置了「三個一工程」:

第一,一家店每天要把1個滿意度高的顧客,加到店長的個人微信號上,成為門店的私域顧客。

第二,每家店每天拍攝1條門店視頻發朋友圈,主題不限,產品、服務、環境等都可以。

第三,每家店每天邀約1條好評,呈現在抖音、大眾點評、小紅書上都行。

「我們是舍九選一的理念,不要求量要求質,日日累積的力量也會成為壁壘。」滿建海說。

「價格戰開始時,我們的營業額下降40-50%,但從8月份轉型之後,營業額開始逐月遞增,現在還沒漲到高峰期,但能保證全部門店盈利。」滿建海坦言,「現在方向清晰了,比單店日入2.6萬的時候更安心。」

持續大半年的價格戰

讓咖啡從業者更早看清真相

在價格戰給了當頭一棒後,滿建海開始逐漸認清行業真相:「以前一個方面優秀,品牌就能迅速出圈,現在品牌需要有10個長處,才能存活。」

今年,大部分咖啡從業者都覺得生意難做,但並不是消費者變少了,而是咖啡門店的增長速度超過了顧客的增長,造成了行業供大於求,價格內卷驅動發展的局面。

事實上,咖啡賽道紅利一直都在,只是很多品牌過去的成功,是由市場規模增長帶來的,無論是前幾年的創意特調,還是去年的果咖,讓全國各地崛起了無數區域連鎖品牌。

「排隊X小時、日出千杯、X年萬店、融資數輪」等詞語頻現,大量跨界者湧入咖啡行業。

事實上,很多從業者對咖啡行業的底層需求並不明確,增長紅利掩蓋了問題,一些不紮實的品牌也跑得飛快。

但意外到來的價格戰,一下子把紅利帶來的成績拿掉了。

所以說,不是咖啡需求變弱,而是很多人在用舊方法走新路,沒有提供消費者真正需要的產品和服務體驗。

未來的咖啡品牌必須找到自身差異化的價值點,找到巨頭的「陰影」,真正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今天(12月4日),咖門一年一度的「萬有飲力」大會正在上海舉辦,40多位業內大咖共同預測行業大勢,探討如何「成為自己」,歡迎大家在線上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