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陳海儀:用兩會紀念封,讓孩子們感受時代的脈搏

2022-03-03     廣州日報

原標題:全國人大代表陳海儀:用兩會紀念封,讓孩子們感受時代的脈搏

從2018年開始,每年2月,都成了陳海儀最忙碌的日子,審理案件、走訪調研、撰寫建議、還為學生們講了「開學第一課」……她的行程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因為在那一年,這位幫教過上千名少年犯的「法官媽媽」又多了一個沉甸甸的頭銜:全國人大代表。履職這5年間,陳海儀圍繞青少年保護、教育等民生話題領銜提出了20多條建議,見證了《未成年保護法》、《預防未成年犯罪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相繼出台,送出了幾千封兩會紀念封,還被寫進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陳海儀向記者透露,今年,她將繼續聚焦未成年人保護,建議從源頭上構建兒童友好型社會。

幾千封兩會紀念封,是5年履職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履職第5年,陳海儀覺得肩上的壓力更重了。

「國家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越來越高了。」陳海儀表示,人大代表作為向國家反映群眾心聲的一座橋樑,如何更好傳遞百姓心聲,傳達廣州出新出彩的故事,讓粵港澳大灣區人民能夠生活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精彩?都讓自己感到責任巨大。

對陳海儀來說,5年履職期間最難忘的,還是那一封封兩會紀念封。

「被寫進最高法工作報告,是對我自己本職工作的一個最大的肯定。兩會紀念封是我這5年履職期間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線。」每次到北京,陳海儀都會帶回幾百個兩會紀念封作為禮物送給孩子們。

「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跟年輕人的命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尤其我面對的孩子們,很多是走過彎路的,我更希望他們能夠感覺到社會的發展,祖國的繁榮,是跟自己息息相關的。我希望能把這份關心,這份鼓勵,帶給他們。讓他們感受到國家發展、時代進步的脈搏。」

今年,陳海儀還會如約寄出兩會紀念封。

提出建議,是人大代表履職的重要內容。5年間,陳海儀領銜的建議超過20個,除了自己從事的未成年人保護領域以外,還涉及醫療、教育、消費等民生話題。

「我每年提交的建議都是一套『組合拳』,每條建議之間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環環相扣的。」陳海儀告訴記者,自己提出未成年人保護的建議與其他相關的建議都不是各自為政,都有密切的銜接點。這樣一套套嚴絲合縫的組合拳,讓陳海儀的每條建議都得到了政府部門的答覆,不少建議不但得到業務主管部門答覆,還得到了人大常委會相關專業委員會的答覆。

這些建議里,讓陳海儀印象最深的就是2019年,她建議從國家層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體檢和檔案管理制度,更好地呵護孩子們的身心健康。

在幫教少年犯的過程中,陳海儀發現,青少年犯罪大部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有效地幫助和矯治孩子心理問題,將心理問題扼殺於萌芽狀態,就能從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走上違紀、違法甚至犯罪的道路。

這條建議很快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並與陳海儀多次溝通聯繫,推動青少年心理健康體檢落地。這幾年,在教育部、民政部等職能部門的努力下,無論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體系,還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服務組織構建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教育部專門出台了心理健康體制構建方面的要求,學校也能夠把心理機構引進校園,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也都有了關於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構建的條款。可以說,這條建議真正通過「小切口」,解決了實實在在的「大問題」。

如何寫出好建議?陳海儀有「錦囊妙計」

「我是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一個基層的老百姓,我也有很多急難愁盼的煩心事。」陳海儀告訴記者,「建議要解決的一定是實際的問題,一定要反映社會普遍存在的,並且是達到共性的問題。」

如何寫出一個好建議,陳海儀傳授了她的「錦囊妙計」。

首先,必須要提高自己的履職能力。「全國人大定期組織線上線下培訓,各級人大也會定期寄來相關書籍刊物,很多老代表也都給了我不少建議。」陳海儀聽從一位老代表的建議,每天都會看3份報紙,除了人民日報和參考消息之外,廣州日報也是陳海儀案頭必備讀物。「廣州日報這份本地報紙,讓我貼近本地群眾的心,為提出接地氣的建議提供了土壤。」

另一個錦囊妙計,就是就是帶著年輕人一起調研。年輕人思維活躍,思維沒有固化,他們的眼睛看到世界,看到的問題,提出的真知灼見,讓陳海儀的建議更有時代感,也更接地氣。

最後,陳海儀總結,要將自己的本職工作融入到履職中,不但更容易通過本職工作打開局面,也能通過履職讓自己的本職工作更上一個台階,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建議:

樹立未成年人保護理念 從源頭上構建兒童友好型社會

今年,陳海儀還是一如既往地關注未成年的健康成長,這次她將目光鎖定了近年來常被提及的「兒童友好型社會」。在陳海儀眼中,「兒童友好型社會,要求市場主體進入到這個市場之前,都要秉承一個最有利於未成年和未成年保護的理念。」

比如化妝品行業,很多化妝品生產商可能沒有想到,現在很多少年兒童也有使用化妝品的需求。成人化妝品不一定適合未成年人,但是在兒童化妝品方面,並沒有一個相關的標準或准入門檻;又比如現在有一些新的行當,例如私人影院、私人健身室、民宿,可能從業者最初並沒有考慮到未成年人也會成為他們的消費者,就沒有針對未成年人設定一些對他們友好、保護他們身心健康的規定。

「雖然相關部門已經開始以結果來倒推重點行業監管,但是一個兒童友好型社會,應該在危害沒有發生之前,就有一個行業自律、行業監管的理念。」陳海儀建議,各行各業應該從源頭就針對未成年消費者制定相應的產品標準、服務的標準,經營者進入市場之前,市場監管部門或行業協會應該先對其作未成年人保護的提示,提前把保護未成年人的理念加入到商品服務、消費品設計中,從源頭上最大可能減少風險。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賈政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鄭洪達、蘇俊傑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d8ab68cb457cf000b968ee280632f2b.html







字畫兩會|路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