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農機助種糧戶搶農時備春耕

2022-03-06     廣州日報

原標題:機械化農機助種糧戶搶農時備春耕

人勤春來早,備耕正當時。驚蟄剛過,汕頭市潮陽區絲苗米產業園內的種植大戶正忙著搶農時備春耕。記者近日在該產業園走訪時看到,隨著寒潮雨水退去,氣溫逐漸回升,該園區內的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熱鬧的繁忙景象,不少種糧大戶紛紛利用機械設備高效辦田,確保春耕生產有序開展。

汕頭潮陽區絲苗米產業園是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以關埠、西臚、銅盂、和平、城南5個鎮街為核心,水稻常年播種面積達14.8萬畝,汕頭市糧豐集團有限公司、汕頭市順傑農機種養專業合作社、汕頭市順利農機專業合作社、汕頭市錦灃農機專業合作社是該產業園的四家實施主體單位。

「前些天的連續降水,真正是『貴如油』的及時春雨,讓稻田蓄足了水,給春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潮陽區和平鎮塘圍社區,全國勞動模範、種糧大戶、順傑農機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學傑的育秧大棚種,記者看到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棚內育有2萬多個秧盤,秧苗選育的主要有竹香粘、晶兩優華粘等品種,屬絲苗米優質品種。

「我們合作社今年春耕種植面積約2萬畝,早稻插秧需要的秧苗大概要大棚育秧三批次,還有部分秧苗在秧田就近育『田頭秧』。」馬學傑告訴記者,前段時的降水是對農業生產創造了優越的條件,充足的自然水源不僅大大減少了往年的抽水成本,而且有利於早稻種植與生長,這也讓他對今年的春耕生產充滿了信心。

「一台插秧機日作業量40畝,這就相當於40個人一天的工作量了。」在談及如今辦田的作業方式改變時,馬學傑告訴記者,他的合作社春耕期間共投入了200多套農機在田間地頭,多種類的機械化農機投入田間地頭,改變了農民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低效生產種植方式,「我們的農業生產正在從人海戰術到半機械化、全程機械化,再到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邁進。」

同樣正在忙碌投入春耕生產的,還有全國種糧大戶、汕頭市順利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豐順。據悉,林豐順所在合作社今年承包的早稻種植面積大約1.2萬畝,採取分批育秧,錯開插秧時間,確保春耕生產有序開展,目前已投入20多台中型拖拉機在田間地頭抓緊辦田,「一輛中型拖拉機可以替代幾十個人力,每台中型拖拉機每天作業八小時,一天能辦田數十畝。」

據林豐順介紹,在他多年的種田經驗種,很少有遇到今年這種不用抽水就可以辦田的情況,這比往年省了很多人力物力,也讓他對夏糧豐收充滿了信心。為了搶抓有利農時推進春耕備耕,林豐順從2月13日開始,在育秧的同時,就已啟動了辦田作業。林豐順說,雖然現在基本都實現機械化種植,但種田仍然如同繡花,每個環節都需要掐准節點,不能錯過好時機。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聚焦「三農」,國家連年來出台的強農惠農政策,讓種糧農民更有底氣。據悉,汕頭潮陽區的多個種糧大戶、合作社依託潮陽區絲苗米產業園平台,已經形成了水稻生產、烘乾、大米加工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產業鏈條,能夠為周邊眾多農場、農戶等提供綜合農事服務,大力推動糧食產業提質增效。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陳家源 通訊員:肖樹鵬、李盛和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蔡冬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71835748d1ea447e4fc7a805a5a78b6.html







字畫兩會|路

2022-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