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24時,疫情已讓1665人的生命永遠停滯。
他們是誰?
化身為一個個死亡數字,串成了歷史的鏈條,可他們的故事大多數不被記錄,無從知曉。
但有一些人,身處不同的領域,曾在這個社會留下深刻的印記,如星辰般散射過光輝,直至被新冠肺炎奪去生命,而黯然消逝。
追溯他們的故事,也是共同緬懷在疫情中逝去的1665個生命。
01
楊曉波:長江夢碎
1月25日,正值大年初一,楊曉波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進了湖北省人民醫院。
病毒不挑身份,57歲的楊曉波是一家保險公司的董事長,已經掌舵長江財險六年。和這個頭銜相比,他作為黃石市原市長的舊職,更廣為人知。
40歲擔任中南建築設計院院長,位居正廳級幹部,44歲跨界出任湖北省建設廳廳長、黨組書記,那時的楊曉波前途無量。2008年的冬天,45歲的楊曉波調任黃石市委副書記。
一位熟悉楊曉波的人士在楊曉波去世的文章下留言,評價其低調踏實,在黃石專心改變城市形象,思維超前,「多年後黃石人才逐步認識到他對黃石發展貢獻不可替代」。
「他太想在黃石干一番事業,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甚至二三個小時,每天連軸轉,特別勞累。」一位與楊曉波多年交往的人士回憶。楊曉波去世的消息傳出後,不少網友都表示懷念和惋惜。
連年高強度的工作,為楊曉波的健康埋下了隱患。2014年,同樣是冬天,楊曉波選擇回到了武漢,出任長江財險董事長。
今年元旦,楊曉波在新年致辭中表示,新的一年要「恢復增長、大幅減虧、推動高質量發展,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號召員工「不忘初心再出發」。並以「天有不測風雲,鄂有長江財險」結尾。
然而這個冬天,楊曉波卻沒躲過疫情這場不測風雲的襲擊,他的生命帶著剛剛開啟的目標,永遠地停在了2020年1月27日。
02
俞關榮:長江從此少了一位救援者
俞關榮總說救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的大半輩子也貫徹了這個說法,都在救人。
長江是他救人的「主場」,哪裡的堤岸坡度超過30度,哪裡的青苔最厚最滑,哪裡的台階下面被江水掏空,他都知道。他還把黃鶴樓碼頭回流50米的「三角區」,稱為武漢水域最危險的地方,2014年,他和同伴在這裡救了24條生命。
俞關榮在長江救援隊工作照
2005年,俞關榮23歲的兒子意外觸電身亡。為排解痛楚,幾年間,俞關榮在堅持冬泳的同時,攀登多座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2010年登完珠峰後,解開心結的俞關榮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事要做。
同年,俞關榮創建了武漢市長江救援志願隊,此後帶領這個隊伍挽救了700多個人的生命。對他來說,每挽救一個生命,都是在挽救一個家庭。他的目標是「讓城市因溺水而死亡的家庭悲劇減到最少」。
2010年以前,武漢市平均每年都會發生100多起溺亡事故。2010年到2013年,這個數字下降到每年60起左右,2014年,溺亡事故減少到了20多起。
俞關榮的水性很好,可以在水下憋3分20秒。可2月6日上午9時30分,他沒有憋過那口氣,71歲的他終因肺炎不幸去世。
去世的前兩天,俞關榮曾在電話里叮囑老伴王天蓉,要好好保重自己,記得把自己的骨灰灑在龍王廟外的江水裡。那裡位於漢江與長江交匯處,生前他常常在這裡游泳,也在這裡挽救了很多生命。
俞關榮走後,老伴王天蓉很傷感:「他救了一輩子人,最後自己需要人救的時候,連親人都沒有辦法。」
03
段正澄:大師隕落
在華中科大機械學院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沒熬個四五年,很難博士畢業。
導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段正澄的學生,免不了這份歷練。
「我比較挑剔,每個博士研究生的論文至少要看3遍。不過關就重新再來!」段正澄院士笑呵呵道,有的弟子因論文過不了,沒少在他面前哭鼻子。
段正澄院士不僅對學生要求嚴格,自己更是身體力行。段正澄和他的團隊曾三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沒有哪一項成果少於10年:研製全身伽瑪刀,10年;研究雷射加工技術與裝備,20年;完善汽車發動機曲軸磨床,30年!他研製的伽馬刀用於腫瘤治療,惠及一百多萬人。
段正澄當選院士時已經75歲。外人只知道他第一次申報工程院院士就一次性通過,其實,內行人都知道,以他的成就早就可以申報院士了。
2012年湖北全省科技獎勵大會上,78歲的段正澄滿頭白髮、挺直硬朗,成為全場焦點。會後,他拒絕了媒體採訪,將100萬元獎金個人部分將全部捐出,用於資助貧困大學生。
段正澄曾告訴學生們,做科學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面來一個「脈衝」,自己就要「震盪」。2018年底辦了退休手續,段正澄院士仍工作在一線。然而這份堅持卻在不久前被打破。
2020年1月29日,段正澄院士被確診新冠肺炎,就在昨晚醫治無效,不幸去世。
短短數日,這已經是華中科技大學因新冠肺炎失去的第3位教授。
2月8日,華中科大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楚天學者(特聘教授)紅凌不幸於2月7日23時左右因新冠病毒感染,醫治無效在協和醫院去世,年僅54歲。
2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林正斌教授,因新冠肺炎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62歲。
1953年,段正澄院士在校園裡親手種下了一棵法國梧桐。經歷六十多年的風雨洗禮,小樹苗如今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
這些大師就像仍然站立著的大樹,雖已遠去,但榮光猶存。
04
劉壽祥:生命短暫,藝術永恆
武漢畫院院長陳勇勁和劉壽祥已經是老朋友關係了,雖然在陳勇勁讀書期間,劉壽祥是老師,教他畫畫。
「他是我一輩子的師傅。不過他對我們的態度就像朋友一樣。」說起劉壽祥,陳勇勁對往事歷歷在目。
陳勇勁剛畢業時,工資較低,那時有很多藏家會買劉壽祥的畫作,但劉壽祥每次都會給藏家說,「我有個學生很勤奮,畫得也很好,我帶你去了解一下。」於是藏家們在購買劉壽祥的畫作外,也會購買陳勇勁的畫,漸漸地,陳勇勁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開始有了自己的影響力。
2月13日,聽聞劉壽祥因新冠肺炎在武漢金銀潭醫院去世,陳勇勁很傷心。
陳勇勁失去了恩師,「中國水彩界乃至中國美術界失去了一個大家,失去了一個中國水彩藝術最具貢獻精神的優秀導師和摯友。」著名水彩畫藝術家、中國美協水彩藝委會主任陳堅在得知消息後撰文寫道。
《冬日》
作為當今全國水彩畫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劉壽祥教授長期致力於水彩畫創作研究與教學,開創了全國美術院校第一個水彩系,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為中國美術館等各大美術館收藏。
劉永壽的畫鮮活靈動,62歲的數字停滯,卻永遠帶不走畫中散發的生命力。
05
遊子雪松:走不出這次春天的逃亡
「假如,在異鄉我走不出這次春天的逃亡/
當你打開朋友圈,就能讀到這首我的/
墓志銘。」
1月30日,在被確診為冠狀病毒傳染性肺炎後的第11天,詩人遊子雪松寫下了這首名為《墓志銘》的詩。
遊子雪松,本名陳學松,安徽省壽縣人。為了生計,一直顛沛流離、浪跡江湖,且摯愛詩歌。
說是浪跡江湖,但他從不忘對於詩歌實業的奉獻。多年來,他先後在網絡平台、論壇做過詩歌版主。又發起、組辦安徽壽州珍珠泉文學筆會,創辦《珍珠泉》詩歌刊物,主編出版《詩意壽州》詩文集,出版個人詩集《我的鄉愁依山傍水》。
1月19日,遊子雪松經武漢至荊門,不幸被冠狀病毒傳染。
詩人的心沒有因病退卻,遊子雪松染病後曾發表多首抗疫詩。在名為《醒醒!人類 》的詩中他提到:「安慰親朋故舊,告訴她們,我的江湖風平浪穩/你在家鄉還好嗎?身邊,有沒有疫情/我們祈禱上蒼,不如鞭撻自己的良心/給善良和弱勢一些溫暖,關注和庇護/也是給我們自已生存留下退路。」
鄉愁詩人,卻在異鄉不治身亡。正如他寫的那首《墓志銘》,一語成箴。
06
李文亮:背後還有1502個身影
在被訓誡前,李文亮並不是個出名的醫生。連醫院裡另一個科室的醫生都說沒怎麼聽說過他的名字,也從來沒見過他。
除了醫生這個身份,他和其他年輕人沒什麼不同。喜歡吃炸雞、火鍋,最愛吃日本料理,發了很多關於吃的微博,還會調侃自己「食慾猛於虎」。他追劇,喜歡看《慶餘年》,不忘催更第二季,也追星,和很多年輕人一樣,最近很喜歡肖戰。他還很喜歡轉發抽獎微博,但只中過一盒濕巾。時不時也會抱怨一下工作,說了很多「累死小爺了」,「不想乾了」,又化為一句「病人虐我千百遍,我待病人如初戀」。
直到2019年12月30日下午,李文亮在班級群里告知大家:「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在我們醫院後湖院區急診科隔離。」過了半個小時,他補充道:「最新消息是,冠狀病毒感染確定了,正在進行病毒分型。」他從普通人李文亮變成了「吹哨人」李文亮。
李文亮的背後,還有1502個類似的身影。截止2月14日,湖北省有1502名醫護人員感染,占全國醫護人員感染總數87.5%。全國感染新冠肺炎的醫護人員中,6人去世,占全國新冠肺炎感染者死亡總數0.4%。
他們沒有發出哨聲,只是在抗疫一線,用自己的身軀為大家構築著生命防線。
07
邱鈞:健美冠軍沒能度過這個冬天
2020年1月18日上午,漢口中山公園西南角的一間健身房裡,72歲的邱鈞正講述著自己接下來的規劃:今年6月,他將前往南京參加「世界奧賽之夜」健美比賽,而在2019年,邱鈞曾拿下此項賽事的老年組亞軍。
這個不一般的老人迷上健美得從1990年說起。那年,有跑步鍛鍊習慣的邱鈞,代表廠里去參加湖北省第一屆健美大賽,拿到了全省第五的成績。從那時起,他開始了自己的健美路。
2003年非典爆發之際,邱鈞從廠里退休,健身這個愛好,為他開啟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老年生活。56歲的他開始和其他教練一同賣卡、授課,參加健美比賽。這不是單純為了賺錢,每次外出參加健美比賽,他都要自費2000元以上,這還不包括報名費。
邱鈞每天的生活很規律,早早起床,吃的都是蒸饅頭、紅薯、雞蛋和番茄,隨後把健身輪、小型啞鈴以及衣物、水杯裝進布袋裡,風風火火地就往公園趕。公園裡有個健身角,每當邱鈞露出肌肉,總會引來路人圍觀、拍照。等到下午,邱鈞又會出現在健身房。
直到1月23日,雖然健身房已經歇業,但邱鈞還是雷打不動地去到公園鍛鍊。可那天邱鈞的女婿海容濤發現了異常:老爺子早上沒怎麼吃早餐。健身消耗大,老爺子很少會沒胃口。
從1月24日發現病情到確診新冠肺炎入院,邱鈞用了11天。住院3天後,他便匆匆離世。
沒人料到,身體一向硬朗的邱鈞,沒能度過這個冬天。2月6日,邱鈞家人在他的朋友圈發出一條信息:「從不生病的父親卻沒有躲開這場災難……」
......
沒有過不去的冬天,
沒有戰勝不了的疫情。
今夜,
請記住這些令人心顫的瞬間,
緬懷在疫情中逝去的1665個同胞。
讓他們一同在我們的心中再次閃耀。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柳州晚報 ID:gxlzwb
柳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編 輯:趙優優
校 對:劉 慧
責任審核:黃志偉
微信合作、洽談請聯繫:17307722632(微信);領獎、諮詢請聯繫:0772-530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