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行人才知道的茶濾5大真相,難怪用的人越來越少,問題太多了

2023-10-05     小陳茶事

原標題:內行人才知道的茶濾5大真相,難怪用的人越來越少,問題太多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不久看到一位武夷山博主發動態分享,他平時泡茶完全不愛用「茶漏」。

因為,他平時都是喝岩茶的。

一泡好岩茶,重水求香。

茶湯當中的香氣,可圈可點。

一流好岩茶,完全能做到茶香落水,回味生香。

喝下一口茶之後,絲絲繞繞的甘香,能源源不斷地從喉間湧現。

這種情況即便岩茶經過高溫焙茶後,難免會出現個別碎茶。

通常,焙茶一斤,碎茶損耗半兩,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當我們拿到手一泡岩茶肉桂或者水仙后,很難確保泡袋內的干茶條索,全部處於完好無損的狀態。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愛用「茶漏」。

原因是,總感覺武夷岩茶熱騰騰的茶湯,經過細密的濾網後,會損失一部分「水香」。

茶湯當中的部分香氣分子,被附著在濾網上,讓泡出來的岩茶,香氣不是那麼純粹完整……

對方所言,不無道理。

但有一處小小的細節,值得提醒。

茶桌小工具里,茶漏與茶濾是兩回事。

茶漏的功能不是過濾碎茶,而是發揮漏斗一樣的作用,窄口茶壺投茶入壺多有不暢,需要茶漏的輔助來擴大開口,避免將干茶大量灑落在外。

而自帶濾網,造型各異,專門為了過濾碎茶而存在的茶濾,才是今天要討論的主角。

平日裡,茶濾在我們茶桌上的出鏡率極低。

幾乎可以這麼形容,能不用,最好就不用。

背後緣由,離不開這5點原因。

《2》

一、公道杯也能沉澱碎茶。

茶桌之上,茶濾逐漸遇冷的原因,是它的用途有限。

泡茶期間能發揮用處的地方,可有可無。

正常泡茶喝,傾倒出湯時,前3沖茶湯或多或少都會順流出部分碎茶細屑。

但泡功夫茶,公道杯是基礎標配。

將熱騰騰的茶湯倒入公道杯後,茶水當中的碎茶,也會慢慢沉澱。

稍等片刻,當你在聞過蓋香,看過湯色後,再用公道杯分茶。

這時沉入杯底的少量碎茶,斷然不會輕易流出。

三、四人在場喝茶,往每人杯中勻分7分滿的茶湯後,先客後主。

當你往自己杯中里少量留下一杯茶水後,剩下杯底的,少量帶有碎茶的底湯,倒了也不可惜。

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公道杯在茶桌上逐漸得到普及。

有了公道杯的「靜置沉底」,茶濾能發揮用武之地的場合,真心不多。

二、碎成渣的茶葉,做成茶包更實用。

經常喝茶的老茶客們,家裡或多或少會攢有一定碎茶末。

一大箱3斤出頭的高山壽眉散茶,整箱喝到快見底時,剩下來的都是碎茶。

完整一餅7兩的老茶餅,經歷多次撬茶後,也會攢出不少撬成碎片的茶葉。

這些箱底碎茶共同特點是,幾乎看不到一片完整葉片。

照常直接沖泡,肯定不行。

因為倒出茶湯時,會「泥沙俱下」。

導致公道杯當中,半杯是湯,半杯是碎末,沒法順利品嘗。

這種極端情形下,茶濾也不實用。

往公道杯上方,專門加上茶濾後,再去泡這些碎茶。

你會遇到一個尷尬情形,泡了一次茶後,蓋碗內的茶葉已經流失大半。

除非你能耐下心,再將這些倒出到濾網上的碎茶,用茶夾重新移回蓋碗。

否則,這種只剩半泡茶的情況,很難泡出完整滋味。

喝這樣的「碎渣茶」,為了圖省事,更實用的做法是從網上買點植物纖維的茶包袋口,往裡裝入適量碎茶,再綁緊袋口。

平日需要喝茶時,隨便往杯里放一包碎茶,也能快速泡出好茶味。

三、茶濾網眼罅隙眾多,易留下茶漬。

茶具店裡,各式茶濾造型,千姿百態。

雙耳的、單耳的、筒狀的、樹葉扁平狀的……

但共同點是,它們都擁有著網眼細密的過濾網。

哪怕芝麻大小的葉片碎屑,也能輕鬆攔截,與茶湯徹底分離。

不過,問題來了。

這種網眼密、罅隙多的茶濾,優缺點很鮮明。

過濾碎茶時,能明察秋毫,一個也不放過。

但可惜,清洗起來讓人頭疼。

衛生死角多,容易留下茶垢污漬。

剛買回來一個純白瓷的茶濾,看著嶄新靚麗的。

但擺在茶桌上用了幾個月後,立馬染上一層難以徹底去除的頑固茶漬,看著髒兮兮的,很影響茶桌布局的整潔美觀。

日常清洗茶具時,簡單依靠清水沖洗,海綿擦拭,無法達到徹底洗凈的效果,要不厭其煩,定期用上小蘇打去垢。

光是這點,對懶人就很不友好。

四、使用茶濾的配套準備太繁瑣。

近些年的茶室裝修,流行「小而美」的布局。

簡單素雅的干泡茶台,比傳統的濕泡茶台更流行。

鋪上一塊顏色素凈的桌布,再根據個人審美,搭配相應的基礎茶具。

只要能擺得下蓋碗和公道杯,就能布置出簡單的泡茶小天地。

但在干泡茶台上使用茶濾多有不便。

原因是,茶濾底下要配套一個架子,暫且將其稱為「茶濾架」。

每次過濾茶湯後,濾網底部濕漉漉的,會往下滴水。

這些滴灑出來的茶水,會弄髒桌布,沒法在干泡茶台上使用。

除非是「全包式」茶濾台,能承接這些滴答下流的零星茶水。

但這種底部全包,完全不透氣的茶濾台,又會讓濕漉漉的茶濾一直被悶著。

一旦茶具清洗時,稍有疏忽,漏掉了清洗。

遇上潮濕梅雨季,由於長時間「半干不濕」,連著茶濾與茶濾台都會發散出難聞的悶味!

五、茶濾會影響白茶的茶毫。

這些年,我們喝的最多的一類茶,當屬白茶。

比岩茶、紅茶的喝茶頻率更高。

從新茶到老茶,從銀針到牡丹,從散茶到餅茶,從春茶到秋茶等,各式各樣的白茶,輪番在茶桌上登場。

高品質的高山白茶,它們存在一個共同點。

細嫩芽葉表面,覆蓋著細密茶毫。

微小纖細的茶毫內,存在特定的腺細胞,能分泌出獨特的氣味分子,是毫香的來源。

同時,茶毫內部含有較多游離狀茶氨酸。

茶氨酸是基礎茶味組成,能帶來清甜、鮮爽的茶味,對好茶而言,多多益善。

但泡高山白茶,一般不推薦用茶濾。

道理很簡單,茶濾除了會過濾碎茶,還會帶走不少茶毫。

將大量茶毫徹底從茶湯內濾走後,會影響整泡茶的完整風味。

與其如此,不如直接泡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b2bed3362cdc3bdb24926b7d9f21b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