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車企「圍攻」?懂車帝發布聲明!中消協:超九成「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

2023-12-12     NBD汽車

記者丨董天意

一場冬季汽車測試,引發全網關注。

日前,位元組跳動旗下汽車媒體懂車帝公布了「2023懂車帝冬測」結果,其中有關嚴寒情況下混動車型純電續航達成率的測試成績,引發熱議。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以及AITO汽車和長城汽車方面均對其測試成績提出質疑。

圖片來源:懂車帝網站截圖

據懂車帝公布的測試成績,在對十餘款插電式混動(包括增程式混動)車型進行的嚴寒情況下純電續航達成率測試中,比亞迪仰望U8的續航達成率為85.08%,排名第一;問界新M7增程版在此次測試中成績不佳,續航達成率僅為31.6%;吉利、長城旗下的多款車型在測試中續航達成率均不足40%。

對於上述測試,AITO汽車官方率先回應。12月8日晚,AITO汽車官方微博發布的《無懼嚴寒,問界系列車型冬測表現官方解讀》稱,「在嚴寒極限及空調持續制熱條件下,(上述媒體測試)多次長時間開車窗、車門,嚴重背離用戶真實使用場景」。

隨後,余承東、楊學良分別在個人社交媒體發文。楊學良稱:「關於懂車帝發布的《2023懂車帝冬測》混動車型純電續航達成率這項測評結果,我也是不認同的。我同樣認為測評過程不科學、不嚴謹,結論不令人信服,不僅誤導了消費者,還傷害了懂車帝自身的公信力。」余承東則表示:「坑人的測試!科學與嚴謹才是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則!」

長城汽車則通過官方微博發文稱,長城汽車調取了參測車型後台數據進行確認,發現部分結果異常,並以此對懂車帝「純電續航測試」「虧電油耗測試」「爬坡測試」成績提出疑問。

對此,懂車帝於12月11日通過官方微博回應稱,其2023冬測所有項目使用統一測試標準,符合用戶冬季極寒環境用車場景,不存在區別對待。「目前,懂車帝冬測正在進行中。12月14日上午9點,懂車帝將在漠河舉行2023冬測開放日,誠邀所有參與車企現場觀測,我們將全程直播。」懂車帝方面表示。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懂車帝App

12月12日,懂車帝通過官方微博發布聲明稱,部分網絡自媒體帳號在未經核實、無事實依據的基礎上,陸續發布涉及「懂車帝冬測」相關的不實內容,使用「無底線黑手」、「黑車帝」、「敲詐勒索」等抹黑內容及謠言信息,被大量傳播,嚴重誤導用戶和行業認知。

懂車帝在聲明中表示,上述言論歪曲懂車帝進行冬測的初衷,嚴重損害公司名譽和形象,已造成惡劣影響。目前,懂車帝已對相關自媒體文章進行取證,並向有關平台和監管部門舉報,希望相關自媒體帳號立即刪除文章停止傳播,懂車帝將保留對該類帳號和傳播擴散行為進一步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1

測試專業性頻遭質疑

事實上,除此次「冬測」外,此前懂車帝針對市場主流車型進行的極端工況測試,也曾受到車企質疑。在今年夏季進行的「2023懂車帝夏測」中,在車內甲醛測試環節,理想L9和理想L8經暴曬後車內甲醛含量均超過國標值,而且在開啟空調通風之後甲醛含量不降反升。

對此,理想汽車官方發文回應稱:「懂車帝夏測的測試車輛在室外極端高溫48℃環境下、暴曬4小時進行檢測,此時車內溫度可達70℃,遠高於ISO 12219高溫工況40℃~50℃的測試環境,該條件會加速新車的VOC(車內揮發性有機物)散發。」同時,理想汽車官方強調,上述測試中採用的手持式便攜設備,測量誤差較大。

對「2023懂車帝夏測」成績提出質疑的,還有哈弗品牌。針對「饋電油耗測試」環節,哈弗品牌執行副總經理喬心昱認為,懂車帝使用的「加油跳槍計算方法」並不準確,因為該方法由於加油槍流速的不同會引起油箱內氣阻不同,過快或者過慢會對加油槍感應裝置造成提前或者延後跳槍,這就意味著每次加油後油箱內的實際油量存在偏差,短里程測試偏差會更明顯。

12月11日,針對懂車帝「冬測」引發的行業質疑,長城汽車發出了「關於共建新能源測試標準的倡議」。在倡議中,長城汽車方面表示:「媒體的評測是監督、是鞭策,為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全新視角,也讓更多用戶關注中國新能源汽車。我們呼籲並將全力推動中國汽車行業監管機構、車企、測評機構、媒體和用戶共同協力,制定更加貼合用戶實際應用場景、實際環境條件、實際工況條件的新能源測試標準,為全球用戶提供更嚴謹、更公正、更客觀的評測結果,推動中國汽車行業高質量發展。」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長城汽車

2

超九成「第三方測評」

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

除測評專業性外,「2023懂車帝冬測」的公平性也受到了部分網友的質疑。

公開資料顯示,懂車帝評測機制為針對熱點新車進行性能、配置、空間、油耗等諸多維度的基礎測評。不過,所謂「第三方測評」,通常是指未取得國家檢驗檢測資質認定及CNAS(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的組織或者個人,宣稱通過自身測評或引用對比專業檢測結果、分析調研數據、表達主觀使用感受等方式對商品的質量、功能、設計、成分、服務、性價比等方面進行橫向或縱向比較,並將結果主要通過媒體以圖文、視頻或直播的形式進行發布推廣,為消費者提供購買參考。

此外,「第三方測評」與我國現行的國家質量監督抽查、企業自主委託的檢驗檢測不同,是獨立於國家司法部門、行政機關、經營者和消費者之外的民商事行為,具有非官方性特徵。

有觀點認為,第三方測評的結果客觀上會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客觀公正科學的測評結果有助於實現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權益,反之,則可能誤導消費者,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同時,不客觀、不公正以及不科學的結果還會損害經營者商業信譽,破壞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第三方測評」對消費者權益影響調查報告》,中消協對抖音、微博、小紅書、快手、B站、西瓜視頻、微信平台等12個網際網路平台共計350家「第三方測評」帳號進行體驗式調查後發現:93.1%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測評標準類問題,其中缺乏測評標準的主觀性測評多;55.7%的「第三方測評」涉嫌存在商測一體、以商養測類的模式難保公正性;37.2%的消費者反映通過觀看「第三方測評」所購買的商品出現過質量問題;35.7%的「第三方測評」存在涉嫌虛假測評類問題。

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針對「第三方測評」發展規範提出三方面的建議:一是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協同發力,設置行業准入門檻,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二是平台方需進行帳號身份認證,強化問題帳號審核;三是消費者需提高測評作品的鑑別力,拒絕「只評不測」。

封面圖來源:新浪微博@懂車帝App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b050a606a9253da275a044ce2b320f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