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低開高走,但仍喜憂參半,喜在哪?憂在哪?

2020-09-04     澄泓財經

原標題:A股低開高走,但仍喜憂參半,喜在哪?憂在哪?

昨晚外圍市場一片凋零,今天大盤走勢喜憂參半:

先說「憂」:今天收周線,我們強調今天的走勢很重要,結果還是出現了周K陰包陽這樣的短線調整信號。機構抱團的白酒、食品飲料、醫療等大消費板塊繼續殺跌,主板表現較弱,兩市成交量萎縮,場外資金處於觀望狀態。

來說說「喜」:創業板表現強勢,尾盤差點翻紅,外媒報道的我國正在為到2025年的五年準備對所謂的第三代半導體的廣泛支持,受利好消息刺激的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氮化鎵、金剛石等細分產業大漲,帶動半導體板塊科技股普漲。

結構性機會-科技

板塊上,今年以來,主流資金圍繞消費、醫藥、科技三大主線輪動炒作,市場持續體現的是結構性機會

7月,在中芯國際上市之前資金瘋狂追逐半導體板塊,中芯國際上市後,半導體板塊則進入了一多月的調整;

8月,資金開始炒作生物疫苗板塊,然後康希諾上市,疫苗為首的醫藥板塊大幅殺跌調整了大半個月;

8月下旬,資金又開始抱團食品飲料板塊,隨著9/8農夫山泉即將上市,昨天近期連續上漲的食品飲料板塊大幅殺跌,抱團效應都成了泡沫。

現在我們看到,資金又開始流入調整充分的半導體板塊,疊加消息面支持,若消費倒下,半導體為主的科技板塊有望捲土重來。

國內大循環-國產替代

距離美大選不到兩個月,金毛在民意調查中落後於民主黨人喬·拜登,因而將中國的挑戰作為競選的中心主題。

博弈斷升級,前有中興通訊,後有華w、TikTok,限制晶片進口,擴大出口限制,影響著我們的內需。

「雙循環」戰略是頂層提出的,是適應內外環境變化的一次主動調整,包括外循環和內循環。外循環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國內生產國外消費,指的是出口;一種是國外生產國內消費,指的是進口。內循環就是國內生產國內消費。

做好內循環中國會發展的更好。如對內要增加新老基建的投資,新基建帶來科技和產業的轉型,老基建的翻新,帶來大量就業和城鎮的發展。

大國關係波折,重點關注三條趨勢性投資主線:

1、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這一鏈條上,受益於內循環政策+庫存拐點+機構資金加持的內需消費板塊,如飲料製造和農產品加工等行業。

2、在國內國際雙循環這一鏈條上,把握具有中國比較優勢、全球競爭力的周期類、製造業核心資產。如行業景氣向上的有色、化工、汽車、機械等價值龍頭,重點把握成長周期股,特別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汽車和新軍工等方向成長龍頭。

3、目前中國正站在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風口上,重點關注政策催化的消費電子、半導體、5G、工業網際網路和信創等。大科技中的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特別是卡脖子、補短板的晶片概念,本周已經陸續異動了

此外,經過近期的高位股集體回撤強勢洗盤,醫藥消費以及防疫龍頭們,東山再起只是時間問題,耐心等待即可。

▎終極點評

要維護產業鏈的安全穩定,解決困擾已久的「卡脖子」問題,必須彌補五大短板:

不管兩個月後誰上台,現階段對岸是鐵了心的搞逆全球化,頂層的「新基建」「內循環」等戰略方針都在力挽狂瀾的保護國內市場,又到了下注國運的時刻!

祝大家投資順利,股票長紅,周末愉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QEUXHQBd8y1i3sJao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