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歐佩克與俄羅斯等產油國9日已經原則性達成減產協議。受此利好影響,國際油價一度出現大漲。但形勢又急轉直下。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5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33美元,收於每桶22.76美元,跌%幅為9.29%。6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36美元,收於每桶31.48美元,跌幅為4.14%。
對此,很多網友感到奇怪,原本歐佩克已經與俄羅斯達成減產協議,國際油價應該大漲,現在怎麼又變成了大幅下跌了呢?首先,減產數量低於市場預期。根據此次談判後歐佩克+發表的聲明,本輪減產分為三個階段,時間持續2年。從2020年5月1日起啟動首輪減產,規模為1000萬桶/日,為期兩個月。自2020年7月起減產規模調整至800萬桶/日,期限至年底,自2021年1月起,繼續下調減產規模至600萬桶/日,截至2022年4月。
減產對原油來說當然是利好,但是減產數量如果低於預期就變利空了。市場原本是比較樂觀,預期是要減少1500萬-2000萬桶的。但是,受到這次疫情的影響,現在全球的石油需求大幅降低,這其中還有美國、中國、韓國、日本的石油需求大國搶油搞戰略儲備的因素在裡面,否則實際需求則更低。現在談判結果是每天減少1000萬桶,雖然是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結果,但是市場顯然認為這個減產力度還是有點小。
再者,當歐佩克與俄羅斯達成協議的利好傳來之時,所以市場往往會有利好兌現是利空的預期,於是原油價格就出現了先漲後跌的態勢。當這個協議達成了,下一步市場又在擔心具體落實減產的問題,而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減產效果,這些都是未知數,之所以原油價格先漲後跌,恰恰是對後面沙特和俄羅斯會不會真的按約定計劃減少產量,估計等減產任務真的落實了,那時候原油的價格也可能回到正常水平了。其實,誰都知道,俄羅斯和歐佩克出於經濟和市場份額的考慮,是不可能長期減產運營的。
最後,目前全球疫情並沒有出現拐點,今年國際經濟衰退無可避免,當前全球確診新冠肺炎病毒患者已經超過160萬人,死亡人數更是超出8萬人,其中重災區美國預計明天發病總人數就會超過50萬人,全球貿易都摁下了暫停鍵,石油需求大機率會進一步走低。按照計算即使減產協議達成,各國遵照執行,原油供應也依然富裕1500萬桶以上,也就是說即便是減產達成協議,在需求真正復甦之前,原油也不可能回到正常的價格。
為了維護國際油價不再進一步下跌,歐佩克與俄羅斯基本達成了減產協議,但令人奇怪的是,市場對此協議達成呈現「先漲後跌」走勢。這主要是,歐佩克和俄羅斯減產計劃數量遠不及預期。與此同時,就算按照這份減產計劃行事,歐佩克各國和俄羅斯能否做得到還是一個問題。就算是大家都做到了減產保價,按照目前疫情的持續惡化程度,世界經濟將出現大衰退,屆時,就算歐佩克和俄羅斯減產實際上也對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也起不到支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