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日本「撤離在華企業」,究竟想幹什麼?

2020-04-12     不執著財經

就在中國武漢4月8日解封之時,武漢的復工復產標誌著中國的疫情已經基本過去。在這種情況下,4月9日,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羅德提出了「不惜血本也要把美國在華企業遷至本土」的措施。所謂不惜血本,就是政府為企業遷往美國的一切費用買單。日本緊隨其後,於11日也宣布將日本在華企業遷至日本本土或東南亞國家。

不過,國內專家表示,美、日企業要想完全搬遷出中國短期內很難做到。一方面,美、日兩國企業在中國投資巨大,並不是說搬遷就能搬的,即使要搬遷也會遭遇巨大損失。之前,特朗普要蘋果CEO庫克把蘋果搬出中國,庫克說什麼也不答應。另一方面,現在全球產業鏈有明細的分工,中國負責中低端加工製造,而日、韓負責生產零部件,而美國企業往往是出品牌、設計方案,如果產業鏈遭到破壞,對美國企業也是巨大傷害。

而我們認為,美、日兩國之所以要將企業搬遷出中國,主要有以下幾層含義:第一,過去美國人主要發展高端技術領域,而把中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丟給了發展中國家,但是,當此次疫情發生後,美國發現他們對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防疫用品的生產能力非常差,甚至還要動用戰時生產法,勒令通用公司、3M等企業生產相關防疫用品,交給國家使用。顯然,美國經過此疫後,也不想在低端生產製造上面受制於人。

第二,現在美國國內對特朗普意見很大,畢竟確診新冠人群超過50萬,死亡人數超2萬人。美國政府的日子不好過,再加上美國經濟也在衰退,失業人數至少上千萬。如果將中國的中低端製造業回歸到美國本土,或者東南亞一些國家,這樣既可以解決美國人的就業問題,又可以轉移特朗普在應對新冠疫情上能力不足。

第三,早在疫情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就要叫製造業回歸。主要是在稅收方面給出了優惠的待遇。特朗普找蘋果CEO庫克商量,庫克怕蘋果公司成本上升,損失過大,沒有答應。但是,福耀玻璃的曹德望,以及富士康的郭台銘都把企業辦到了美國本土,他們主要是想拓寬美國本土的消費市場,又可以享受到稅收和土地方面的優惠政策。所以,美國要製造業回歸,也早有設想,此次疫情只是加快了他們的回歸步伐 。

第四,美國政府要想搬走美國在中國的一些製造企業,日本也緊跟其後,主要是想趁著中國經濟不景氣,很多企業都生存艱難之際,想進一步推高中國內地的失業率,如果中國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會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存在,這也是歐美已開發國家希望看到的結果。他們不甘心我們中國通過全民抗擊疫情,而順利度過這次新冠疫情,而美國、日本政府卻背上防疫不利的罵名,美日兩國都想展開報復。

那麼,面對美、日兩國紛紛將自己國家的企業撤離中國,中國又該如何應對呢?首先,我們中國也不能再過度依靠進口了,所以中國在高科技、高端技術方面要迎頭趕上美國企業,並且站在世界的最前沿。再者,要擴大內需,就必須控制國內的高房價,房價過高只有少數人得益。要讓老百姓手裡有錢用於消費,而老百姓有錢消費,經濟才能可持續上漲。最後,將來中國對歐美國家出口會受到影響,我們可以發展一帶一路的模式,在疫情控制之後,與更多的發展中國家成為貿易夥伴。這樣也可以避開美日在國內搬廠的後果。總之,美日要把工廠全部搬回本土損失太大,而且短期內根本不可能完成,現在只是嘴巴上說出設想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OHicHEBiuFnsJQVXW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