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U21聯賽一樣,職業俱樂部U17聯賽是國字號適齡代表隊的選秀場,亦是年輕裁判員由「業餘」通往「職業」的必經之路,爭取晉升的重要考場。國內職業裁判員的優勝劣汰,實際已深入到包括俱樂部梯隊聯賽在內的各類青少年序列賽事之中展開。
王冠和裁判組
10月19日下午在珠海索卡體育訓練基地,本賽季職業俱樂部U17聯賽進行了決賽第2階段第3輪,也就是1/4決賽首回合的較量。中國足協、中足聯籌備組特派中乙聯賽在冊裁判員,上賽季俱樂部U17聯賽最佳裁判員王冠主哨本場比賽。
北京青年報在U17聯賽珠海索卡基地賽區了解到,共有25名裁判員獲選派參與本階段U17聯賽的執法工作,其中就包括王冠等10名職業聯賽裁判員。在他們當中,來自北京的李會剛是唯一一名現役中甲聯賽裁判員,而包括王冠在內的另外9人則全部為中乙聯賽裁判員,餘下15名裁判員全部為國家預備級裁判員。
與U21聯賽一樣,U17聯賽裁判員選派工作無論從程序,還是具體人選的產生都非常嚴格。中國足協之所以選派10名職業聯賽裁判員來執法U17聯賽,主要是因為這項賽事相比於參賽球隊組隊性質不同、各隊實力參差不齊的中青賽U17組別賽事,比賽強度、節奏、觀賞性明顯更優,對裁判員執法能力的要求也就更高。像19日下午泰山、申花兩U17隊間的這場1/4決賽首回合對決,就是公認的強強對話。於是賽事組委會才決定選派上賽季U17聯賽最佳裁判員王冠擔任本場比賽主裁判。此外,在諸如應對臨場意外、球場違紀甚至暴力等突發情況的問題上,賽事主辦方也希望經驗豐富的老裁判、職業聯賽裁判員,能夠對年輕裁判作一番幫扶與示範。
25名赴珠海賽區執法U17聯賽的裁判員中,有8名裁判員生於2000年之後,其中來自浙江的時雨晨出生於2003年,是賽區最年輕的裁判員。餘下裁判員中,年齡最大的是生於1988年的李會剛,其它裁判員都生於1990年之後。應該說,執法職業俱樂部梯隊賽事的裁判員總體比較年輕,而年輕化實際也是當下國際、國內足壇裁判員年齡結構的總體發展趨勢。
執法與訓練之餘,部分年輕裁判員都不約而同地表態稱,從參與足球比賽判罰工作開始,他們就立志成為優秀的「場上執法官」。躋身職業聯賽,甚至國際比賽執法舞台,是他們追求的更高目標。
據賽事組委會相關人士介紹,與U21聯賽一樣,U17聯賽亦是考核裁判員們執法水平、幫助他們豐富實戰執法經驗的舞台。為此,中國足協裁判部門會啟動裁判員跟蹤考察機制,對前來執法俱樂部及中青賽U序列賽事的裁判員進行持續時間長達2至3年的業務考察,隨後按照優勝劣汰的原則,從中選擇出業務精良、品質優秀的佼佼者升入更高級別賽事執法陣營。以王冠為例,他就是憑藉在2022賽季U21聯賽優異的執法表現,於次年獲得中乙聯賽執法資格的。他能夠榮膺首個賽季俱樂部U17聯賽的最佳裁判員,其實是自身對提高業務水平孜孜以求的結果。
由中國足協今年開始力推的職業聯賽裁判員升降級制度,不僅提醒「老資格」裁判們加強業務學習、通過刻苦訓練與思考,繼續保持業務水準,實際也勉勵廣大年輕裁判員志存高遠,為他們競爭更高級別賽事執法資格,明確了努力方向。像年僅21歲的時雨晨如果能夠在本賽季U17聯賽交出優秀的執法成績單,那麼他就有可能相對更快地獲得國家級裁判員認證資格,進而能夠儘早獲得職業聯賽執法資格。
據了解,亞足聯在遴選精英裁判員的問題上,對候選人的年齡設定了比較嚴格的標準。候選裁判員最晚也要到33歲時完成報名,否則將無法進入亞足聯精英裁判陣營,也就意味著他們無法在重大國際比賽中獲得執法機會。如果候選裁判員在35歲時還無法進入亞足聯精英裁判陣營的話,那麼他(們)就很難在重大國際比賽中獲得執法機會。這樣一個現實,實際也倒逼包括中國足協在內,AFC旗下各會員協會提速自身在冊優秀裁判員的年輕化進程。當「老裁判」的成熟與從容,與年輕裁判員的「青春逼人」相碰撞的時候,國內職業聯賽裁判員的競爭機制也必然會被進一步盤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肖赧
編輯/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