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價位的滿配選手——簡評TRN 海螺

原標題:入門價位的滿配選手——簡評TRN 海螺

其實在收到海螺這個型號的時候我原本是抱著如果不好聽就退回去的心理的,同時我對這個牌子的了解也並不深,只在之前深圳SIAS展會的時候也和他們的老闆好好聊過,能感受到他們在技術背景、供應鏈、海外銷售渠道方面相當成熟,對國內市場相對佛系,給我一種,「對這個牌子一直臉熟,但又不怎麼熟」的感覺。

我在收到海螺以後,一聽,心想,居然是這麼高水平的塞子?我明明記得上次展會上我對他們的印象並不算多好,尤其是貴一些的型號。但回顧了一下我當時的評價,我突然就對上號了——我當時認為海螺就是他家的一批新品里調音水準最高、最能在HIFI行業去競爭的型號,只是隔了倆月一時沒想起來罷了。現在200元檔都卷瘋成什麼樣了大家也清楚,我當時根本沒想著把海螺往入門價位去猜,尤其是在開箱時更是覺得,TRN在把這個價位能給到你的東西都給全了、疊滿了。

「滿配」,當然首先是外在方面的滿配。海螺作為一款僅售299元的產品,標配了一根0.78插針的四股混編無氧銅鍍銀線材、以及標配三種可換式插頭,而且在線皮的披覆、接插件的做工方面絲毫沒有含糊。在可玩性方面,海螺還具備三種可換調音導管、以及包裝內也附贈了低頻增強類型的耳塞套,導管的更換也是徒手即可擰動,如果非要給配件方面挑個刺的話,就是收納盒稍簡陋了些,裡面沒有額外的網兜什麼的來放置導管、備用耳塞套等配件。

海螺的外殼採用液態金屬腔體設計、而且表面做了電鍍處理,背光or面光都能夠呈現出非常好的金屬質感,美醜我不做評價,但這外形確實是符合「海螺」這個ID,是屬於短導管型的設計,比較容易適配絕大部分的耳廓、包括女性用戶,加上本身附贈的耳塞套表面也有紋路處理,對耳道部分有著較強的附著能力。

海螺使用的DLC振膜,其聲音特性我覺得許多燒友應該都不陌生了,作為一種從高端旗艦逐步被下放到入門級價位的材料,其優秀的材料物理性質和隨著行業技術進步帶來的調教、腔體結構設計能力,讓越來越對的品牌能夠「駕馭」這類材料的調音,具備很強的可塑性與聲音上限。

首先夸一下海螺的易驅性與音色的包容性,它即便是用一些大功率的國磚用高增益去推、甚至是上台機的時候,聲音都不會失控和過推,而本身較為純凈開揚的聲底也又能夠適配手機直推、或者入門HUFI機型去搭配,它是一個很難在搭配性上出問題的塞子,在市面上一眾「現代聲」的耳塞里,這一特性能做的好的、或者說做的像海螺這樣好的還真不多,還建立在我並沒有煲機的前提下。

海螺總體的聲音因為過於的均衡、全面,當時讓展會上一些他家的混合單元型號黯然失色,尤其是對於高頻的處理沒有落於俗套,在透亮、有張力的同時對結像的處理沒有過於銳利或者用鬆散的方式來刻意營造一種寬鬆度,它的寬鬆度是全頻段保持的、而且建立在聲音具備一定凝聚力的前提下。高頻優秀的空氣感、延展的那種上揚感,也給海螺帶來了非常充裕的聲場頭部空間,尤其是在聽Live型曲目時會顯得尤為舒展和自然。它不像一些走哈曼曲線的塞子那樣聲場的邊際過於清晰和板正,也沒有犧牲中頻的血肉感來刻意拉寬橫向,是正兒八經的一些高階產品才具備的優秀橫縱比例、以及適度的邊緣弱化,不僅是一種很健康的空間感表達、也在聽感層面足夠的寬闊。

雖然在聲場層面讓我覺得不像哈曼曲線走向調音的塞子,但是總體的那種三頻表達、尤其是中頻的音色確實是符合那種「討好大多數人」的風格,畢竟哈曼曲線並不是什麼科學標準,本身是一種基於統計學帶來的一種所謂不出錯的聲音風格總結罷了嘛。海螺本身是那種三頻都能打出90分的走向,低頻量感充足、有一定的氛圍感但不算濃,在肉感和清晰度之間我覺得是一個六四開的比例,對於流行聽感的表達是很舒服的,極低頻的部分點到為止、沒有能很深的下去。人聲的部分清爽、潤澤、男女聲平衡性還不錯,總體我認為還是略年輕化一些的聲線,適合亞洲系的女聲、ACG,顆粒感較少、醇厚度不是強項,表達的較為平滑。

說下個人的玩法建議,我相信大多數入門價位的用戶應該都是以聽流行為主、而且對於低頻的部分一定是有一些更高的需求的。但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HIFI圈的產品把低頻做太多好像反而成了一件容易有爭議、甚至是政治不正確的事兒,尤其是在千元內的產品里,我認為這種做法一定程度上反而是背離了這個價位大多數用戶的需求。我十分推薦大家平時用海螺的「氛圍增強」導管,TRN對這個導管的處理做的並不算激進,但是能夠有效帶來一些低頻部分的肉感、極低頻略有增益,是那種聽流行的時候更有量與樂感的聲音、中頻的男聲厚度也會略好一些,同時對於高頻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少的,甚至依然對古典小編制的音色還原度與鮮活感有不錯的表達。我原本只是想用導管來做個試音,在用完這個導管以後就索性把它留在了耳塞上。相反的,我認為通透導管的聲音可能倒不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也不容易和市面上同風格的競品拉開差距。

還是那句話,每個產品必然都有自己的長板短板,海螺固然不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塞子,但拿199的眼光來衡量的話我覺得它完全沒有什麼明顯缺點可言,非得說的話那就是它過於的全面、雜食了,沒有對某一頻段、某種曲風做偏科向的調教。但也正因如此,它在同價位的超高素質+高可塑性也完全可以讓你去前端搭配、換耳塞套、換線等方式來進一步榨取它的潛力,這顆DLC振膜的潛力遠不止於此,畢竟現在第三方廠商的配件價格也很卷。海螺的存在讓我覺得TRN還是有足夠的審美積累的,這年頭「審美」二字有時候比所謂的技術底蘊更重要,如果不知道五花八門的入門價位怎麼選的話,海螺我覺得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盲狙項來加入的種草清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