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私企,美國登月計劃一推再推

2024-01-10     數據雜誌

原標題:「押注」私企,美國登月計劃一推再推

「押注」私企,美國登月計劃一推再推

在載人登月任務結束52年之後,美國再一次啟動登月計劃卻遭遇了重大失敗。這是因為由私企承包的載人太空飛行器和太空衣開發受阻,現有載人飛船也存在安全隱患。據了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採取讓多個私營公司分別承包部分登月任務的策略,以求降低登月計劃的成本,但由於多個承包商進展不順,NASA的登月任務被一再推遲。

再推遲一年

由於一家私人航空航天公司取消了登月計劃,NASA將載人登月任務推遲了至少一整年。當地時間周二,NASA宣布,因面臨越來越多的技術挑戰,將推遲「阿耳忒彌斯2號」載人繞月飛行任務至2025年9月,推遲「阿耳忒彌斯3號」載人登月計劃至2026年9月。

美國航天局原計劃安排4名太空人於今年11月完成繞月飛行,即「阿耳忒彌斯2號」載人繞月飛行任務;繼而於2025年年底將美國太空人送至月球,實現「阿耳忒彌斯3號」載人登月計劃。

在過去的十年里,NASA的登月計劃一再推遲,增加了數十億美元的成本。美國政府審計報告顯示,到2025年,該計劃的總成本將達到930億美元。到目前為止,NASA只成功進行了一次阿爾忒彌斯任務。在2022年用超大型運載火箭將獵戶座飛船送入月球軌道,然後將其送回地球。

有NASA官員表示,目前面臨著一系列技術和重返月球方面的挑戰,比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製造的「獵戶座」飛船,在審查了「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的飛行數據之後,工程師們發現了飛船的隔熱罩和各種內部部件存在的問題。

此前一天,承載著美國50多年來首次登月願景的「游隼」月球著陸器,在發射升空不到24小時後,因故障導致推進劑出現「嚴重泄漏」,研發「游隼」的美國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不得不宣布「放棄將其送上月球的嘗試」。

當地時間周二,美國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確認,其「游隼」月球著陸器已沒有機會在月球上軟著陸,這意味著美國50多年來首次嘗試登陸月球以失敗而告終。

美國航天局月球和火星探索項目負責人阿米特·克沙特里亞說,載人登月任務延期說明美國航天局意識到合作企業「確實遭遇研發挑戰」。

技術故障

作為人類歷史上首次由商業航天公司主導的登月任務,「游隼」登月任務也被美國輿論寄予厚望,認為此次登月任務將為美國重返月球計劃「打前站」。相關專家表示,長遠來看,這次任務失利,美國計劃中的月球探測商業化運輸將受到影響,結合此前其他系統研發進展不順的情況,美國重返月球計劃已勢必將被推遲。

公開報道顯示,雖然用於發射「游隼」的美國新型運載火箭「火神半人馬座」在首飛任務中取得圓滿成功,但是「游隼」在被送入預定軌道後的經歷卻可謂「一波三折」。美國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在一份官方聲明中表示,「游隼」在入軌後,先是調整太陽能電池板的指令無法執行,這導致「游隼」無法對準太陽進行充電。而在「游隼」因斷電即將與地面失聯的危急時刻,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的項目團隊實施應急搶救,為「游隼」制定的臨時機動指令得到了執行,「游隼」得以調整太陽能電池板角度完成充電,成功「續命」。

然而,導致「游隼」無法對日的姿控和推進系統故障卻難以得到根本性解決。在聲明中,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表示,故障導致「游隼」的推進劑出現嚴重泄漏。項目團隊在努力止損,但鑒於現實情況,他們將優先考慮最大限度地獲取可以搜集到的科學數據,並評估可以執行哪些替代任務。CNN在報道中稱,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認為,「游隼」最終可能只能運行40個小時。目前能做的就是在「游隼」失去對日姿態並失去動力前,讓其儘可能地接近月球。「這意味著原定於2月23日進行的登月任務已失去可能性。」報道稱。

私企質疑

「2024年登月,NASA押注私營企業。」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在阿波羅計劃實施期間, NASA掌控全局,投入大批工作人員、巨額資金。在半個世紀後的今天,NASA開始讓私營企業主導設計和運營工作,美國太空事業的運作模式發生巨大改變。包括「游隼」在內,今年將有5個由美國企業製造的著陸器攜帶NASA的設備嘗試登陸月球。美國《自然》雜誌稱,NASA從「供應方」逐漸轉型成了「大客戶」。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稱,美國政府機構在阿波羅計劃期間就已與私營領域展開密切合作。但近年來,NASA更加直接地將很多工作分包給私營公司。一些科技公司已具備設計、製造太空飛船與火箭的能力,政府方面只需要提出需求、再進行招標即可。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天體生物學家弗蘭納里認為,美國政府的策略就是「把雞蛋放在很多籃子中」,再看這些公司哪個最可靠、最具性價比。

石英財經網站認為,這種「新型模式」的好處包括:有助於政府節省公共資金;私營企業的項目管理模式相對先進,工作效率更高;企業能分擔項目風險。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說,將月球探索項目儘可能地外包給私營企業,政府部門就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將有限的資源用於培養尖端的科學家與工程師人才。

2018年,NASA宣布設立「商業月球有效荷載服務」(CLPS)項目,旨在將「地-月運輸」外包給企業,「游隼」就是該項目中的任務之一。美國《紐約時報》8日稱,曾在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任副行政官的澤布臣此前用球類運動來打比方,稱CLPS的每一次任務都如同射門,成本越低,射門越多,即便並非每次都能得分。

「然而事實證明,低預算登月比許多人想像的困難許多。」《紐約時報》稱,「游隼」登月失利引發人們對NASA依賴私營企業在月球表面開展科學實驗這一策略的質疑。《華爾街日報》分析說,企業牽頭的太空項目難以保證成功率,登月任務本來就困難重重。NASA也需要在與私營部門的合作中承擔風險,比如,波音公司參與製造的「太空發射系統」重型火箭交付延遲、預算嚴重超標,超出的部分由NASA承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559e7b04b0b2e7fdf488efa182df2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