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看懂劉巧珍的告白,我才明白高加林的薄情

2023-03-26     塵飛揚說經典

原標題:《人生之路》:看懂劉巧珍的告白,我才明白高加林的薄情

刷完前11集,可以肯定,這是一部合格線以上的國產劇。

《人生之路》開播後就遭一波惡評,飆車情節難辭其咎。

高加林和官二代高雙星飆車,目的是為了表現高加林喜歡爭強好勝,順便交代巧珍對高加林的愛慕。

高加林到學校後,前輪子飛了,竟然不肉疼。這是1984年的陝北地區,高加林是苦出身,自行車壞了,他肯定會肉疼。

這個瑕疵,似乎給《人生之路》開了個不好的頭。

我上學時,語文老師一直強調,作文要鳳頭豬肚豹尾。有個好開頭,才能吸引讀者。

對《人生之路》的批評聲中,最糟糕的指責就是吐槽劇中的粉是米粉。

這是冤殺。劇中出現的粉,大機率是土豆粉。高家村屬於寬州縣,這個名字和路遙的家鄉息息相關。路遙是清澗縣人,而清澗縣古名寬州。清澗縣盛產土豆,可見劇中出現的粉,應該就是土豆粉。

《人生之路》確實有些無法忽視的缺點,比如季節做得有些亂,主要人物如馬栓的致富太過童話~六七月份他開始創業,九月份就打開市場成為先富。

儘管有瑕疵,我依舊覺得《人生之路》值得一看。

劇中的人物關係,做得不錯。

比如巧珍和加林的感情線,第二集就用畫面暗示,高加林只會利用巧珍,並不愛她。

高加林求巧珍給馬栓找工作。在請求之前,他特意站在高處。高加林的個頭本就比巧珍高,他站高位,更能加強他居高臨下的姿態,這像是一種上級對下級傳達命令的姿態。

正常情況下,高加林求人,應該放低姿態 ,然而他卻能居高臨下。這就說明了高加林和劉巧珍之間的權力關係。

巧珍開開心心幫馬栓找工作,第一原因不是她樂於助人,而是她愛的卑微。只要高加林讓她做的事,她就很開心。

這段戲也為後面的三角戀埋下伏筆,馬栓喜歡巧珍,巧珍喜歡加林。

在這段三角關係中,馬栓機智又雞賊,加林厚道也很薄情。

先說馬栓。

馬栓向巧珍告白失敗,推測出巧珍暗戀加林。為了得到巧珍,馬栓親自拜訪加林。

請注意,這是馬栓發跡後,第一次主動找加林。為什麼我要強調這一點呢?這說明馬栓沒有知恩圖報的覺悟。

馬栓失去高考資格,在他走投無路時,是高加林照亮了他的生命。然而,在高加林失業後,富起來的馬栓,沒有拉高加林一把。

他求高加林給劉立本送酒,目的就是讓嫌貧愛富的劉立本刺激高加林。高加林生性自卑,他會放棄巧珍。

再說加林。

巧珍向高加林告白,加林的本能反應是拒絕的。

高加林不愛巧珍,他不忍心看到巧珍難過,他將手放在巧珍肩膀上,是因為同情。

巧珍以為這是高加林的愛。她盯著高加林,要從高加林的臉上看到他的真心。高加林給他一個勉強的笑,旁觀者都知道,這是逢場作戲。然而 ,這對巧珍來說,是高加林喜歡自己的證明。

高加林的厚道,也有他的薄情。

原因是,加林愛的是自己,他對另一半有個量化標準,必須能滿足他對人生的設想。

高加林討厭山溝溝,討厭農村,做個城裡人才是他的人生設想。他對黃亞萍的好感遠遠高於劉巧珍,根本原因是黃亞萍是城裡人,黃符合他的人生設想。

一旦高加林成為城裡人,他就會甩掉劉巧珍,和黃亞萍在一起。

愛情線拍得紮實,友情線也不錯。

同樣是衝刺高考,高加林和其他三位朋友有天壤之別。

他的髮小高雙星,不是背景雄厚的官二代,也比高加林強太多。他考不上大學,還可以當民辦教師。

黃亞萍沒有參加高考,她的部·長父親也能給她找份光鮮輕鬆的觀眾,她是一天上班三小時的廣播員。

張克南有母親的關係,順利進入供銷社,他也享受到人情社會的巨大便利。

然而,高考卻是高加林的唯一出路。如果他落榜,他大機率是個靠天吃飯的農民。

高加林的人生,能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根本原因是大多數人都是高加林,生在一個容錯率極低的家庭,人生之路,如履薄冰。

《人生之路》拍出了不同人的人生路,而他們的人生路不同,和他們的出身也有很大關係。

看到高加林的坎坷人生,我總想起1998年版《新華字典》里的經典例句。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職業學校,我在百貨大樓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或許有樂觀者會認為,只要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固然有天選之子能將爛牌打成王炸。但是如果給天選之子一副好牌,他們的人生會更炸。

我喜歡第五集的剪輯,高雙星偷走了高加林的人生,兩個人的人生有了鮮明的對比。一個在高家村,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小學,一個在大學,一個是山溝溝里為學生殫精竭慮的民辦教師,一個是被內心煎熬身份光鮮的天之驕子。

人生啊,最關鍵的只有那麼幾步。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改編自路遙名作《人生》,也不過是「部分取材於《人生》」的電視劇。

編劇為這部劇增添了很多情節 ,有些台詞寫得很棒。

限於篇幅,我就舉一個容易被吐槽的台詞。第八集中,高加林告訴學生,文明的反義詞是落後。

這肯定是誤人子弟啊。文明的反義詞,要麼是野蠻,要麼是蒙昧,不應該是落後。

但是,這是好台詞。

好台詞,不負責正確,能表現人物就好。姜文就有個很精彩的例子。

一條河,河的兩邊各有一個重聽的老頭。
一個老頭背著一個竿子走,另一個老頭沖他喊:「怎麼著,釣魚去啊?」
另一個老頭聽不見,但是他又不想讓對方知道,於是回:「不是,我釣魚去。」
這個老頭也不知道對方說的啥,但也不想讓他覺得自己聽不見,於是說:「我還以為你釣魚去呢。」

高加林說先進的反義詞就是落後,展現了他的認知局限。

正常的理解是,農村有落後的一面,但並不代表它是文明的反面。農村和城市不一樣,都有各自的文明,農村是農耕文明,城市是工業文明,兩者文明形態不一樣,僅此而已。

在高家村,高加林算得上知識分子,然而,他也不過是高中畢業生,他也有自己的認知局限(學歷再高,也會有認知局限)。

高加林將農村視為落後的代名詞,表達他對農村的憤怒。城市變成文明的代表,是他最嚮往的地方。

這也註定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最終是悲劇。

我不看好巧珍和加林的愛情,但我會為巧珍的愛情點贊。

點贊巧珍,並不是巧珍能滿足了我的直男夢,而是我認為,巧珍的愛情狀態,才是對生命的尊重。

一個人,在青春年少時,能用全部生命能量愛一個人。這種奮不顧身的,全心全意的,全部來自荷爾蒙的愛情,一旦青春不再,真的就難以擁有了。

從世俗層面看,巧珍追求的高加林,是高家村最靚的仔,顏值高,有知識,她愛高加林,也代表了她的自信,她配得上最好的男人。

劉巧珍狂追高加林,這種愛能給她帶來極大的精神愉悅。

劉立本希望利用父權,讓巧珍嫁給劉立本。儘管他最終達到了目的,但是巧珍在結婚前,能為愛痴狂過,她的人生就是大多數人的不可複製了。

我們的生活就是個舞台,太多人習慣了戴著面具表演。活著變成了表演,才是對生命的猥褻。巧珍追求加林,可貴之處在於她能直面自己的內心。

追求自己喜歡的人,是最動人的愛情。如果可以兩情相悅,那就在一起,如果不可以,那就祝福對方。

徐志摩就有名詩,特別適用於巧珍。

「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 ,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華里,遇到你。」

愛,不要只看結果,更要看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4209de7fe8f3cc99eda6b445e5c7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