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探索「數智養殖」體系 試點豬場績效明顯提升

2022-05-03     中國養豬網

原標題:新希望探索「數智養殖」體系 試點豬場績效明顯提升

4月28日晚,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新希望.000876)發布2021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62.62億元,同比增加164.37億元,增幅為14.9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5.90億元,同比下降145.34億元,降幅為293.97%。

在新冠疫情與超級豬周期衝擊之下,眾多養殖企業不得不調整發展戰略,將降成本作為中心工作,這也為整個行業的養殖數字化轉型開啟了加速模式。新希望年報中顯示,公司正積極探索和加強數字化建設,打造「數智養殖」全產業鏈體系,在各個環節通過數字化促進效率提升與成本降低,並通過「數字糧倉」建設、啟動「燈塔項目」等系列舉措,進一步提升生產管理效率,釋放轉型增長潛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搭建計劃運營管理系統

實現生產成績與計劃達成率明顯提升

去年第二季度,圍繞生豬全生命周期生產過程的標準體系,新希望啟動搭建了一套計劃運營管理系統。

它從養殖現場部分、豬場管理部分以及公司管控部分等三大部分對養殖環節進行管理,覆蓋了從配種到斷奶過程中的主要生產事件。通過對養殖過程中的動態管控,可以實現豬只的精準定位和各生產環節標準的統一。同時,該系統還能將上述計劃與達成數據及時形成數據看板,供各層次管理團隊進行後台分析與調整糾偏,減小計劃與實際經營結果之間的偏差。

系統於2021年中上線試點後,已經完成了生產母豬相關環節的試運行,實現生產母豬配懷-分娩-斷奶階段共計27個核心節點的管控,覆蓋了運營中豬場的1/3。個別上線較早的場線,如貴州施秉,在2021年下半年實現了生產成績與計劃達成率的明顯提升。該系統計劃於2022年5月份完成全部種豬場線的推廣覆蓋,後續將逐步向其他單元推廣。

啟動數字化轉型燈塔項目

攻堅「業數管一體」新課題

今年3月初,新希望正式發布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及燈塔項目的時間表和任務書,提出未來3年要達到「業數管一體」下的「三全四化」,大力開展信息化建設。

具體而言,即業務與數字科技緊密結合,建立起一套閉環體系並高效運行,達到關鍵設備智能化、全場景業務數據化、全數據在線功能化、全過程管理主動化,覆蓋研發、養殖、生產、供應鏈、銷售、客戶服務6大場景,為經營提供關於效率、成本等方面的智能解決方案。

數字化轉型應該從何處破局?新希望六和數字科技大部首席技術官劉世東曾去一線豬場調研5大類共37個場景,發現包括計劃編制不准、料塔出入庫無準確計量等問題。他認為,在「三全四化」的目標里,關鍵設備的智能化和全場景業務數據化,將是未來核心聚焦的突破點。最終達到「裝備在線、人在線、運營在線」的效果,對程控率、閉環連續運轉率、控制品質達標率進行提升。

項目組已在貴州、四川、廣東等地篩選3個豬場進行試點,明確改進措施及推廣節奏。「希望通過燈塔項目探索出切實可行的道路,為數字化轉型提供牽引與幫助。」

建設物聯網下的「數字糧倉」

打造糧食供應鏈數字化樣本

就在貴州施秉豬場試點運營管理的同時,遠在內蒙古通遼市寶龍山的國家糧食儲備庫里,有2萬噸玉米也正在開啟它們的「數字之旅」。

自打進倉以來,每一顆玉米就被物聯網實時監控,體積、溫度、濕度等能反應玉米真實數量與質量的數據被採集後上傳至後台。靜靜躺在倉中的玉米,正在悄然發生著從實物存貨到數字資產的改變。

一直以來,新希望六和有龐大的糧食資產存儲需求。傳統糧倉基本依賴人工管理,效率低,貨物信息獲取不及時、不真實等,這也極大抑制原有供應鏈管理的效率,尤其是糧食資產價值的發揮。

2021年10月,新希望開啟「數字糧倉」建設,通過一個供應鏈數字化綜合服務平台,為糧倉中150萬噸玉米、大豆、水稻等糧食提供智能監管及資產數字化服務。截至目前,已完成黑龍江、內蒙古、河南等地14個智能監管倉改造。利用此平台還能了解到全國範圍內倉庫糧食的價格優勢、區域及交通便利性等多個維度信息,從而進行調撥盤點、庫存統計等相關操作,便於生產時快速調配相應資源。作為全國農業行業龍頭,新希望六和在供應鏈上的優化、變革對整個行業無疑有著極大的引導和參考價值。

文章來源:新希望集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3e55784707a274bea649fda6584c1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