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智商前三必能入選之人,高明之處全靠無聲鏡頭來彰顯

2023-08-29     曉夢愛娛樂

原標題:《琅琊榜》智商前三必能入選之人,高明之處全靠無聲鏡頭來彰顯

似乎每一位影視劇中皇帝身邊的太監都會被冠之以神,不僅是他們確實演技精湛,更在他們劇中的為人處世上。《甄嬛傳》里的蘇培盛,《琅琊榜》里的高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他們的戲份比不上主角,也沒有什麼台詞,不是皇帝的背景牆之一,就是天天就是點頭哈腰,一個不能自稱「我」的角色。但鏡頭往往掃過一撇,他們傳遞給觀眾的神情比台詞來得更精準。

這一次就來和大家好好聊聊《琅琊榜》中高公公這個角色。

他是首席太監,常年陪伴在大梁皇帝身邊。朝廷和後宮大大小小隻要是涉及皇上的事,他都能了解。作為梁帝最信任的宦官,他的一言一行看似微不足道卻又對整個宮廷都影響巨大,戲份雖少,可他在劇中的作用卻無法忽略。

開篇一句「起風了」掀開了即將開場的奪嫡風暴;結尾一句「這風從來沒停過」仿佛將故事延伸了下部,更是體現他這個人心中囊括萬千,看透一切的坦然。

奪嫡和宮斗中,他有旁觀者式的通透

高湛負責皇帝的日常起居,日日夜夜都在梁帝身邊服侍著他,每當皇帝有問題問他時,總是故意裝作愚昧無知,被梁帝罵後總是能把他逗樂。不要看他雖然只是一位宦官,可卻能深得皇帝信任。

他閱歷無數,陪在了梁帝身邊幾十載。都說伴君如伴虎,一個沒有絕頂聰明頭腦的人,哪怕是太監都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在梁帝這樣猜疑心特別嚴重的帝王手下生存,足以看出他的厲害,不然早被梁帝滅了幾百回。

當靖王用梅長蘇的話,巧妙地推選蔡荃上任刑部尚書的時候,高湛意味深長地看了靖王一眼,這時高湛便明白了,蔡荃是靖王的人,靖王開始參與奪嫡了。他的每一個眼神都飽含深意,導演常常通過給高湛一個帶有眼神的鏡頭,就把這個角色的智謀、高明和心中自有丘壑等傳達給觀眾,觀眾一下子就明白了他已看懂一切。

我們不知道他是否因為了解赤焰冤屈一案實情偏向靖王和梅長蘇,當他知道或者猜測出一些靖王參與奪帝之爭時並沒有聲張,又或許是想自保選擇做個中間人才沒告知梁帝。正是因琢磨不透他,連梅長蘇也沒有刻意或者堅決地去拉攏他。這樣的人稍不留意都可能成為一枚炸彈,高湛和梅長蘇都選擇了沉默、互不干預。

我們也常聽說或者看過許許多多後宮聯合起來宦官左右皇帝的故事,而高湛深知皇宮中最靠得住的人就是梁帝,他沒有接近後宮裡任何一位娘娘或者嬪妃,也沒有偏向某一方的黨爭,而是做好自己本職。

所有皇帝最煩的就是在宮中拉幫結派,他這樣不接近任何人看似孤獨無助,卻又十分安全。每當梁帝問他關於後宮和朝廷之事時他不是避而不談就是故意裝傻,而他若想幫助哪位皇子和嬪妃時總是在自己職者內稍微加以提醒皇帝,絕不越過雷池。

古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那高公公就是整部劇中的那個旁觀者,當他知道靖王已經參與奪嫡,也知道梅長蘇並非真心輔佐譽王,他發現這一切時並沒有告知梁帝,而是視若無睹裝糊塗時,就能看出他為人處世的招數是如此之高。

謹言慎行,他又深諳局中人式的選擇

在皇宮中他只是一位宦官,任何一個皇子和嬪妃的身份都比他高貴。他的身份極其低下,手中也沒有任何權力。看似毫無用處的他卻能影響天下權力至高無上的皇帝。

他本是一個不爭權不爭利的人,可梁帝身子日漸衰退他又比任何都清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在宮中改朝換代時哪怕你不謀求更好的權利和地位,僅僅是想保住自己的性命,也要另求一個新主的庇護。

而高湛明地里並沒有向任何一位皇子示好,因為你幫助任何一方都會得罪另外幾方,像他這麼微不足道又沒任何實權的人。倘若自己幫助錯了對象日後都會惹來殺身之禍。

但他卻又暗地裡多次幫助靖王,靖王初次進宮,梁帝視若無睹,站在宮門外的靖王不但沒有得到父皇的任何回應,還莫名其妙地被兩位皇兄奚落。得虧在高公公的刻意提醒下,梁帝才將他招入宮中,免受日曬之苦。

他完全可以視而不見,反正他是梁帝都不注意的人,一個太監又何必刻意去提醒呢?可是他卻微微的提醒了一下,這樣的提醒是在他職責範圍內的,連梁帝也不會多想,只會認為他的提醒是理所應當。這就是他的聰明之處。

懂得揣摩聖心,八面玲瓏卻又圓滑自保,關鍵時刻能做到看破不說破,暗中觀察朝堂之上的風雲之變,這就是高湛最大的本領。這樣一位高明之人,必定能入《琅琊榜》智商前三,大家覺得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3d7530002fd3e8ab3aaa2bf61643c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