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缺口大、發展不平衡,專家們這樣為中國碳市場支招

2024-06-20     國際金融報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如何提升我國碳市場的運行效率,加強與國際碳市場,特別是歐洲碳市場對接的能力建設?如何激勵商業機構積極參與綠色金融產品的開發和創新,完善我國的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投資生態和長效機制建設?

在6月19日召開的2024陸家嘴論壇「綠色金融制度創新與市場激勵」全體大會上,與會專家認為,中國面臨著綠色項目資金缺口巨大、綠色金融供給不足等多重挑戰。進一步把碳市場發展好,一方面要向其他行業擴容,另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市場參與者,還需要有更多的創新產品和工具,最終形成從碳市場、碳定價到碳資產管理、碳信用的良性循環。

多重挑戰:資金缺口大,發展不平衡

近年來,在人民銀行的推動下,中國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信息披露、產品服務創新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中國境內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33.8萬億元,綠色債券存續規模約1.9萬億元,均居世界前列。

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當前我國面臨著綠色項目資金缺口巨大、綠色項目經濟效益不高、綠色金融供給不足等多重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主任克里希納·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指出,亞洲的新興國家每年需要1.1萬億美元才能滿足他們的氣候目標,目前還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

安聯投資財務長托馬斯·辛德勒(Thomas SCHINDLER)也表示,越來越清晰地看到綠色轉型融資端的不平衡。發展中國家每年大概需要2.4萬億美元資金,以履行其《巴黎協定》承諾,這是一筆巨大的投資金額。

明訊銀行執行長菲利普·布朗(Philip BROWN)指出,「脫碳減碳是這個世紀最重要的挑戰。麥肯錫2020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若要在2050年實現全球碳中和,需要平均每年增加資本支出3.5萬億美元。這一數額相當於2020年全球企業利潤的一半。光靠銀行解決不了這麼多的資金,必須要讓資本市場發揮作用,才能實現全球經濟的轉型」。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表示,綠色金融的發展就跟綠色低碳轉型一樣是長期任務,目前在綠色金融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平衡問題。一是綠色金融的資源總量方面還存在著供給和需求的不平衡,「如何根據綠色轉型雙碳目標,推進持續不斷的金融資源供給?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形成綠色金融需求和供給之間更好的匹配和平衡?這是首先要關注的問題」。

二是綠色金融的基礎設施和實踐活動之間也存在不平衡。屠光紹談到,綠色金融的基礎設施建設要不斷加強,才能使得綠色金融的實踐活動有更強勁的支持。另外,綠色金融體系方面也存在不平衡,比如,在新能源、綠色技術、環保技術等純綠方面發展很快,金融資源在這方面占據了很大比重,但高碳高排放行業等需要進行低碳低排放轉型的行業,金融支持還需要進一步加大。

「從綠色金融的結構看,我國綠色債券發展很快,但相對來講,中國綠色股權投融資還是發展不夠,這與中國金融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發展不夠相關。綠色金融體系既需要債權,也需要股權的發展,這樣才能形成更好的綠色金融資源配置。」屠光紹表示。

此外,屠光紹認為,在綠色金融的服務對象方面,大企業受到關注較多,資源配置上要更多關注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綠色轉型。

發展目標:建起來,發展好,功能強

面對多重挑戰,與會人員表示,亟需探索綠色金融的制度創新和市場激勵,更好地發揮金融資源配置引導功能,切實提升我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德國商業銀行國際公司業務董事會成員羅蘭·博姆(Roland BOEHM)認為,全球綠色轉型,如果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的中國和德國不參加,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中德必須合作、相互學習,共同努力解決綠色轉型面臨著的全球挑戰。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健也提出,「為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綠色現代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希望深化境內外的業務合作,加強中歐市場的對接,更好發揮綠色金融資源配置的功能,共同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

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賤陽認為應該從四方面為綠色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第一,進一步發揮債券發行登記託管的支持引導作用,更好服務綠色債券融資,支持綠色轉型發展;第二,進一步發揮中央對手清算和風險管理作用,將更多的綠色債券納入中央對手清算,提高綠色債券的流動性和風險管理水平;第三,進一步擴大綠色債券的應用範圍,培育和推動綠色金融的投資市場活躍發展;第四,進一步發揮大宗商品清算功能,助力我國碳市場深化發展。

斯里尼瓦桑指出,中國於2021年啟動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ETS),這已是非常大的舉措,接下來需要進一步覆蓋更多行業,中國碳市場的影響力也會進一步提高。中國的ETS可以從碳排放拍賣中獲取收入,形成更多的綠色投資。現在中國有碳排放強度指數,可以考慮進一步制定排放上限,這樣會更加有效。

面對綠色項目資金缺口巨大的問題,斯里尼瓦桑表示,財政資金有限,需要調動私人部門。IMF有一個新項目叫可持續貸款項目,這是長期的貸款項目,是為了積極催化各個國家的綠色融資。這個項目可以起到撬動作用,讓亞洲國家可以通過改革撬動私人部門的投資。

屠光紹認為,中國碳市場發展的過程中,關鍵要實現三個目標:建起來、發展好、功能強。按照這樣的目標,主要需要從三個方面進一步推動碳市場的發展:一是行業的擴容。現在碳市場主要是電力行業,要逐步地向其他行業擴容,這已經在計劃安排中;二是投資人的擴容。更多的市場參與者,才能帶來市場交易流動性,才能使市場更加穩定、市場價格更加有效;三是工具和產品的擴容。需要有更多的創新產品和工具,當然包括金融工具在碳市場中的運用。「加快碳市場發展,最終是實現碳市場功能,實際上最重要的就是通過有效的市場機制來進行科學合理的碳定價,從而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形成良性循環」。

記者 余繼超

編輯 陳偲

責任編輯 孫霄

—— / 好文推薦 / ——

  • 銷量連續六年下滑後,上汽通用被曝停工、裁員
  • AI加持,光伏全面出海仍可期
  • 北交所IPO審核重啟,成電光信過會
  • 360陷「盜圖」風波
  • 阿迪達斯中國區高管被舉報貪腐、霸凌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30d2a78664268dfdf9ca01e97c214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