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未來,做新賽道的「領跑者」

2024-11-05     鄭州日報

本報記者 武建玲

走在國內大載重工業無人機生產前列的三和航空、推動地效翼船產業化的海王實業、引領河南航空研學新業態的永翔通航……在鄭州國家通航示範區,聚集著這樣一批企業,儘管規模不算大,產品也可能不為外界所了解,但它們卻是業界當之無愧的領跑者。多年來,這批企業的掌舵者大膽創新,勇於冒險,堅韌拼搏,躬耕低空經濟,在新賽道上闖出一片天地。讓我們走近他們中的幾位,聽聽他們的創業故事。

大載重工業無人機研製先行者

交流研發事宜、了解應用場景……這幾天,河南三和航空工業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陳登科在南京、北京等地馬不停蹄。

做礦山生意起家的他為何進入通航產業?

「對比歐美國家通航產業發展的現狀,我發現中國通航發展滯後了,社會發展又需要通航,通航產業發展有著巨大的潛力。」資深航空愛好者陳登科這樣概括自己的初衷。

2013年開始投身通航產業,陳登科2015年在上街區成立三和航空,最初主要研製自轉旋翼機。

不幹則已,干就干好。三和航空堅持所有的技術及產品設計全部獨立開發。公司自主研發的「太陽之鷹」自轉旋翼機是我國第一款自轉旋翼機,獲得中國民航局頒髮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打破了一直以來自轉旋翼機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填補了國內空白。

看好工業無人機的多場景應用需求,陳登科開始布局相關領域。2016年,三和航空開始研發縱列雙旋翼無人機,成為國內第一家研製大載重縱列雙旋翼無人機的民營企業,也是中部地區為數不多的無人機生產企業。

經過幾年的升級疊代,三和航空研發的縱列雙旋翼無人機已有多個系列,載重已經從最初的50公斤,發展到現在的400公斤;應用領域也從最初的農林植保,發展到現在的物流運輸、城市消防、森林消防、應急救援等多個方面。企業的消防無人機已經列裝河南、河北、遼寧、湖北等省的消防系統,一款工業無人機還在去年夏天參與涿州應急通信保障……在國內大載重工業無人機生產領域,三和航空處於第一梯隊。

對於通航企業來說,全部獨立開發意味著巨大的投入。9年來,三和航空投入巨額資金,僅大載重工業無人機的投入就超過2億元,甚至公司目前還處於虧損狀態。一路的艱難曲折,他人難以體會。

但陳登科對三和航空的未來充滿信心。「預計明年公司開始盈利。」陳登科的信心緣於公司的技術先發優勢,緣於無人機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市場,也緣於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初到上街時,政府在辦理相關手續、項目建設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們拿到TC、PC認證後,上街區給了我們600萬元的獎勵。」

幾個月前,三和航空成功入圍鄭州市先進位造業產業鏈「鏈主」企業。「未來,我們將在做好產品的同時,組建大服務團隊。」陳登科說。 (下轉二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2c9d3230137a5fa7e02fc54ed05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