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不僅僅是花椒桂皮豆蔻八角

2023-04-24     董克平飲饌筆記

原標題:香料不僅僅是花椒桂皮豆蔻八角

香料不僅僅是花椒桂皮豆蔻八角

飯後喝茶看書,泡了朋友剛剛寄贈的都勻毛尖。去年貴州的朋友開始寄茶給我,慢慢喜歡上了都勻毛尖的清鮮爽香。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又讓貴州有了產好茶的條件。懂茶的朋友告訴我,都勻在富硒帶上,多喝對身體有好處。我不知道從茶飲中能夠吸收多少稀有元素,清爽好喝就是了。有朋友勸我多喝一些普洱類全發酵茶,刮油解膩還養胃。道理我是明白的,只是有些時候我還是要喝點綠茶,體會綠茶里蘊育了一個冬天的馥郁之鮮。

昨天晚上把《春藥的文化史》翻完了,今天又看了一本和香料有關的書《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介紹香料如何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不過這裡說的香料和我一般理解的香料有所不同。以前我關注的香料多是和飲食有關,這本書說的香料和吃喝沒什麼關係,說的是現在人玩的那種薰香的香料,諸如沉香、乳香、檀香、蘇合香、鬱金香等。從早期看,無論中外香料都是貴族皇室玩的,後來慢慢進入民間,一些因為飲食的原因更加廣泛普遍的被更多人使用,一些因為原生的稀少以及更接近雅趣仍然是少數人的玩物。在中國有「一兩沉香一兩金」的說法,這樣的價格,可不是一般人玩的起的。唐朝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有座「四香閣」,「沈(沉)香為閣,檀香為欄,以麝香、乳香篩土和為泥飾壁。」這樣的「香亭」,連皇帝家都沒有。雖然說現在民間也有玩沉香的,但也不是老百姓玩得起的。倒是那些和日常食物發生關係的香料——花椒、桂皮、八角、羅勒——每個老百姓家裡都會備上幾樣。雅趣的東西需要金錢支撐,吃喝的事情則是每天的日常。

在《香料在絲綢的路上浮香》這本書里,說到香料因為其香氣,最初被人們獻祭於神靈,很多宗教場所都會用薰香來營造其神聖氣氛,因此香料最初的使用是「薰香」,同時它也提到了某些香料最早也是用來催欲的,這些觀點與《春藥的文化史》的觀點一致。香料有很多種,但是中國原產的不多。按照權威的解釋,香料是「從熱帶植物中提取的各種具有強烈味道或香味的植物性物質,由於其具有的香氣和防腐性質,通常被用作調料或其他用途。」(《牛津英語詞典》轉引自傑克·特納著《香料傳奇》)我是個俗人,日常接觸的就是吃喝拉撒這些俗事,對香料的關注自然也就是和食物有關的那幾種了,至於那些現在昂貴的、稀少的,雖然知道但也不會去關注它們。能力精力都有限,龍誕香、沉香這類東西,真不是我這等沒錢的俗人能玩的。

茶葉也曾被認為有催欲作用,並且茶葉進口在歐洲和暗娼業有著某種聯繫。我是茶飲愛好者,每天喝水基本就是喝茶,喝不同的茶。春夏喝些綠茶,秋冬喝些普洱烏龍,間或還有一些紅茶、黑茶、白茶等,對茶飲,我只是覺得喝著舒服,比白水有味,除了有時喝多了睡不著之外,還真沒覺得有什麼催欲作用。按照那些白話兒茶道的大仙二仙們的說法,喝茶可以清心明目,讓人安靜,這明明是制欲,是催欲的對立面嗎。喝了這麼多年的茶,喝了中外很多種茶,還真沒喝到有催欲作用的茶,雖然茶與咖啡、可可、煙草都是可以讓人上癮的東西,但這些東西的催欲作用,怕只是古時候人們美妙願望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12d17935bde264d697e4ffd1ef5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