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耳藍牙耳機,這類小電子產品,大廠看不上,正好給了小廠機會

2019-07-29     行者啊

在某寶花了49元買了一個掛耳藍牙耳機,用了兩個月壞了,商家二話沒說,換了一個新的給我,第二個在用了半年以後,突然開不了機,索性不換了,拆開看看。

在買這個藍牙耳機以前,我很不習慣用有線耳機,特別是雙耳都塞上耳機,這樣用起來也不安全。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耳朵的問題,耳機塞進耳朵里,總是掉出來,時間長了還疼;耳機線也很難收納,每次從口袋裡掏出來,都需要理順,花費很長時間;在開車時使用有線耳機,耳機線甩在外面不容易理順,開車使用耳機一般也只能塞一個耳朵,以保障安全;另外插在手機耳機孔上的插頭,放在口袋裡,也容易別著。這就是我想要一個沒有線,能掛在耳朵上的耳機的需求。

在某寶上輸入掛耳、藍牙耳機的關鍵詞後,列出不少這樣的耳機,樣子大同小異,但沒有華為、小米等大廠家的產品。選擇了一個待機時間長、銷量不錯的,在使用過程中,確實達到了方便、續航時間長、掛耳不掉的需求,更為意外的是價格便宜,內置300毫安時鋰電的耳機售價不到60元。

掛耳藍牙耳機,並且是單耳耳機就是為了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這些需求看似不主流,實則非常實用,並且需求量非常大,只是大廠視而不見,或者因為看見了需求,但船大難調頭,實現起來困難,或者機構大了官僚了,聽不到用戶的反饋,根本無法與用戶溝通,逐步脫離用戶需求,總之給小廠留出了很多機會。

拆開這個耳機,我們發現,內部結構確實簡單。

這是沒拆之前的狀態。

摳開電池倉。

號稱300mAh的鋰電池。

電池管理模塊。

摳開耳機倉。

微動開關。

耳機和主電路連接,藍牙模塊,usb口都集成在這個主板上。

再簡單的電子產品也有一個完整的生態鏈,處於源頭的公司負責解決方案的研發,再下游就是各種材料,比如電池、喇叭、麥克風等,再下游就是迷你廠商進行模具設計,集成組裝,形成產品,然後進入流通領域,形成品牌。

由於電子商務的發展,出現在普通消費者面前的,往往就是廠家,或者一級代理,這裡的廠家主要工作任務是根據需求,完成對產品外形的設計,將這些部件封裝在一個具備完整功能的外殼裡,其實,這個外殼就是廠家的主要投入。如果開一個模具需要幾萬至10萬元不等的投入,加上公版解決方案和其他零部件的採購,耳掛式藍牙耳機的投入就在20萬至30萬左右,一個品牌就這麼創立起來。不同的廠家盈利平衡點不同,有些廠家的產品可能在幾萬個就能盈利,有些可能更多。

由於配套成熟,深圳廣州等地的這種迷你小廠比比皆是,他們的主要研發工作就是進行外觀設計後模具設計,甚至連這些設計工作也包給模具公司,經營短平快的產品。

中國市場非常大,就算是一個小眾產品,其絕對用戶數也是極為可觀的,大廠不願意做,不屑於做的,正好給了小電子廠機會,讓它們在夾縫中也能活的很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SkQmwB8g2yegNDXCk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