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名稱的歷史起源是什麼?

2019-05-28     山左歷史

有關安丘名稱的來源,史家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媒體所說的觀點,其實只是一家之言。

有觀點認為,安丘名稱起源於夏商時期的「安丘國」。其中《安丘歷史文化叢書·安丘史略·安丘國印記》專門對此進行了論述。


三四千年前的夏商之世,方國眾多,其中就有安丘國。這一說法有若干較權威史籍文獻作支撐。

李江秋在所著《安丘述略》中斷言:「安丘這個地名,雖是前漢初年才在《史記》中出現,但這個地區的自然和人文,都可由各種書史的記載,向上追述到夏代。」

2003年山東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所編的《山東省志·建置志》載:「夏商時期今山東地域範圍的方國為數不少。據研究山東古國史的學者稱,僅文獻上有記載,且能查到地望的就有一百三十多國。其中,東夷族氏族部落演進為國者一百多個,就說少昊後國,有窮桑、兗、緡、蔑、偃、絞、鬲、酈、嬴、運、掩、菟裘、密如、徐、淮夷、茲、時、郯、葛、莒、渠丘、計、安丘、無婁、且於、犁比、林閭等國。……它們是後世政區的胚胎。」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歷史沿革完全篇》《山東的歷史》以及王大有《尋根萬年中華》之有關登載,並同上說,一字不易,確認夏商時期「安丘為少昊後二十八國之一」,同時指出,這些方國入西周時多數存留下來。

南宋羅泌著《路史》中紀姓國之「安丘」條下記載:「漢縣,隸北海,今隸密。有安丘亭,西南十二里有漢安丘城。」明確指出該國、該縣的承襲淵源。

這些方國雖是同一個祖宗的後裔所建立,但立國時間卻有先有後。東夷文化研究專家逄振鎬在所著《莒國王室後裔姓氏錄》中闡明:「《路史·後紀七·疏仡紀·小昊》載:『有……安丘……之氏。』」安丘國「國民」的農、獵、漁多種經營生活,到西周的不知什麼時候就過完了。國度雖消失,但還剩有國族子孫及其姓氏。


《莒國王室姓氏錄》載:「莒,少昊後國,東夷古國之一……莒後有安丘國,以邑為氏,稱安丘氏。」這是說,夏代莒國後來分出個安丘國,該國滅亡後,其國族改姓為「安丘氏」。並且註明,新姓氏是「以邑為氏」,為紀念故國,不再姓己(紀)。不用說,這個「邑」,就是都城,其名叫「安丘」

(文/郞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JMCWwBmyVoG_1Zy7k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