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是美的,美的是外在,美的是內涵,美的是文化。
它的美,是「絲衣其晦,載弁俅俅」;
它的美,是「娉婷月下步,羅袖舞風輕,翩如蘭苕,宛若游龍」;
它的美,是「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它到底有多美?今天你就跟著我來一起看一下……
實用美:禮儀有序
漢服的起源跟任何一種衣服的起源並沒有什麼不同,其首要的作用自然是禦寒遮體。
在生產力水平極度低下的上古時期,也就是《莊子》里所說的,「古者民不知衣服」,如果進一步描述,我們可以在尋著《禮記》去看一看那古老的場景: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窟;未有火化,食草木之食、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所以衣服一開始的出現主要還是為了實用。但是,傳統漢服的實用,並不代表它就沒有審美,相反,漢服從出現伊始,就是沿著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路子演繹。
比如,從地域環境上來區分。中國北方的氣候以乾冷少雨為主,衣服的實用性首要的就是抵禦寒冷,那麼北方漢服的材質多採用皮毛、呢料、錦緞等,服裝樣式就是厚重粗獷、寬大奔放,展現的是陽剛博大之美;南方的天氣濕熱多雨,選料多為棉、麻、絲,樣式柔和細膩、風流飄逸,體現的是溫柔精緻美。
再比如,從功用性上來劃分。文官的服飾往往是寬袍廣袖、博冠寬頻,透出儒雅博學的書卷氣;武館的服飾則一般是短衣束袖,下裳為褲,更具有幹練英武的運動風。
電視劇漢服造型
但是,漢服最大實用性還在於它的禮儀性,即是「尊卑有序、上下有別」。比如說,唐代文武官員三品以上的才可以穿紫色官府,而四品穿深緋色,五品穿淺緋色,六品穿深綠色,七品穿淺綠色,八品穿深青色,九品穿淺青。服裝就是一種標籤和符號,看到什麼樣的衣服,你就知道對方的地位和身份,可以說漢服本身就是一種服裝主人名片。
造型美:氣韻流轉
中國傳統漢服的造型之美可謂是絢麗多姿的汪洋大觀。
從風格上看,商周時期的冕服注重莊重典雅,先秦兩漢的曲裾突出婀娜大氣,魏晉時期的雜裾凸顯飄逸瀟洒,唐代的高腰襦裙和襴衫則體現大唐的雍容華貴,宋代的褙子則與宋明理學的端莊理性相適,明代的襦裙和比甲則更加敦厚繁麗。
從樣式上看,中國傳統漢服「上溯炎黃,下至宋明」,一脈相承,如果按款式可以分為玄端、曲裾、直裾、雜裾、襦裙、鶴氅等,按形制可分為上衣下裳、上下連裳,按衣料厚薄可分為襌衣、襜褕、復袍等。
結合以上的風格和樣式,我們可以把傳統漢服的造型特點概括為三個方面:寬衣博帶、典雅飄逸、內斂含蓄。
相比於西方服飾的勾勒人體線條美,傳統漢服的一個造型特點是「寬衣博帶」,而這種寬博的造型特點肇始於漢服起源,可以說漢服從一開始就具備了這種特點,它通過平面剪裁形成交領右衽、廣袖長袍,其基本特點是穿著舒適自然,沒有任何壓迫感,這所體現的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的理念,是「天人合一」觀的生動體現。這種寬博之氣的造型講究,也深刻影響了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和朝鮮的高麗服等。
日本的和服也繼承了中國漢服的造型特點
另一個漢服的造型特點是典雅飄逸,漢服通過外在形制附著在人體上所產生的線條,來展現這種協調、平和、靈動的美感,剛柔結合,曲直得當。比如,中國傳統十大名畫之一的《洛神賦圖》,圖中的洛神女衣帶飄舉、似來又去、「曳霧綃之輕裾」生動傳達出了那種可望不可及的惆悵,擴大了畫作的藝術張力。這種典雅飄逸的造型特點,也與中國傳統女子嫵媚動人的曼妙身姿和柔順婉約的性格相一致。
《洛神賦圖》截圖
第三個造型特點是內斂含蓄。中國傳統漢服與西方的開放、性感,表現人體器官自然美的審美取向不同,漢服的審美更加強調在倫理道德、禮儀制度下的東方審美觀,突出的是內美外修,體現的是文質彬彬的中和之美。雖然在唐朝時期由於經濟文化交流的空前開放,出現了「袒胸露乳」「紗衣裹體」的服飾現象,但是這種開放的審美模式僅僅是漢服流變中的一段插曲,內斂含蓄的東方美才是漢服造型的主流。
唐朝仕女
寓意美:意必吉祥
漢服的尺寸之間,滿滿的都是中國文化,在這經緯之間融盡了幾千年的豐厚底蘊,可以說漢服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它體現著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深層特質,表達著中國人民哲學思考和思想追求。
中國傳統的漢服多姿多態,色彩繽紛,但實際上傳統漢服只有兩種基本的類型,一種是上衣下裳制,一種是衣裳連屬制,但不管是哪種形式,都蘊含著中國最基本的「天人合一」觀。比如,歷朝歷代天子的冕服取用上衣下裳的形式,「上為玄衣,象徵未明之天;下為纁(xun)裳,象徵黃昏之地」,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里順應天地的樸素哲學觀,但也包含了上天下地、上陽下陰、衣尊裳卑的等級觀。
清朝末代皇帝龍袍
還有,中國紋樣講究的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它們往往通過諧音、喻義、表號等手段來借物托意。
有些紋樣是具有普適性的。比如,龜是長壽的象徵,所以在衣服的紋飾中有「龜齡賀壽」「龜子紋壽字」紋樣寓意安康長壽;又比如梅花紋樣,象徵的是君子四德,因為梅的特徵是「出生為元,開花如亨,結子為利,成熟為貞」。
西塘漢服文化周
有些紋樣卻具有專屬性。比如說,天子的冕服又通常用的是「十二章紋」,上衣有六章,分別是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它體現的是宇宙萬物之道,以日月星辰照臨大地光明;下裳也有六章,分別是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它體現的是天子忠孝、果決、潔凈和滋養民眾的濟世之德。
傳統漢服是華夏文化的重要載體,它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觀,它的美是外在的,也是內在的,它的美即是中華文化的美,它的美需要繼承和弘揚,而我們責無旁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_r8Fem4BMH2_cNUgGdX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