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那場史上最快的金像頒獎一出,手速快的各種早就趕上了第一波熱度:
獎項大總結的(畢竟爾冬升念得太快,完全不帶喘)、祝賀周冬雨再摘一金的、恭喜四字弟弟拿最佳新人的、討論從提名到獎項一路領跑的《少你》到底配不配的……
連香港電影的轉折或是未來發展方向這種稍微需要點行業根基的命題,也都經過了好幾輪深層次辯論。
但我的感慨點在於,它始終還是帶了點人情味的。
嗯,說的就是余靜萍、盧凱彤和林二汶同時獲獎。
當然我知道《Fly》還有吳青峰和岑寧兒所受的肯定和嘉獎,但今後盧凱彤被人提及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少了,所以這次的三元齊中就顯得尤為特別。
因為盧凱彤,已經走了。
兩年前的8月5日,她從跑馬地寓所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也徹底終結了被躁鬱症所困擾的長久折磨。
《Fly》其實是她的遺作。
或者說大家憑著對她的愛,所努力「恢復」的一首歌。
故事還是要說回到《少年的你》。
攝影師余靜萍和曾國祥團隊合作默契,之前就搭檔了《七月與安生》,和這個團隊關聯極強的《喜歡你》也是由她出任攝影指導的。
《七月與安生》也讓余靜萍在之前就入圍過獎項角逐
可能大家還記得盧凱彤在拿金曲獎最佳編曲獎時,對余靜萍所做的愛的宣言。
那是2017年,她說自己要感謝一個人,然後宣布自己和太太已經在國外正式註冊成為合法伴侶。
「我知道這個世界不完美,我的音樂不完美,我的人不完美,但有了你,誰還需要完美。」
很多人因為這份敢於在那麼多人關注的重要場合里表明性向表白愛的高調,而獲得了能量和勇氣。
但盧凱彤覺得自己一點都不勇敢,還在用力掙扎的人最勇敢。
這位和她結婚的太太,就是余靜萍。
我多廢話幾句相關的內容:
兩人是在拍at17《依然.親愛的》這首歌的MV時認識的,時間2008年。
盧凱彤說兩人是一見鍾情,不過具體來說,這個定義是余靜萍下的。
對於盧凱彤來說,這份愛情好在兩人都非常古典,異地戀的時候以文字傳情、確定關係。
因為靠文字傳情,所以兩人也因為一度害怕電郵消失而將之手抄下來,變成厚厚的書。
結婚、公開是分分合合之後還是覺得離不開對方的內心選擇。
也是在2017年,余靜萍開始接觸和參與《少年的你》這個項目。
曾國祥也就跟盧凱彤邀約,請她來為這部電影寫一首歌。
而盧凱彤出事的時候,《少年的你》還在重慶拍著,連余靜萍返港料理後事都是接到噩耗後才匆匆而行的。
余靜萍料理完後事後復工,曾國祥也曾發文感慨過她的不容易。
《少年的你》殺青後,余靜萍則發微博說,自己會堅持把電影拍完是因為盧凱彤也很喜歡和看好這部戲。
從開始到最後,盧凱彤的精神都參與著《少年的你》的創作,答應了的創作也應該被實現吧?
於是余靜萍從盧凱彤的電腦里,找到了《Fly》這首歌的demo。
然後余靜萍又為此找到了吳青峰,希望吳青峰來完成詞作的部分。
那時候的吳青峰正在休假期,本來是特別堅定地要推拒的——
他也確實拒絕過盧凱彤的好幾次合作,以至於盧凱彤離世之後,吳青峰的內心一直留有遺憾。
歌詞填好之後,她們又找到了岑寧兒來演繹。
吉他的部分,是製作人蔡德才從盧凱彤的demo里抽取了其它聲軌編制再重錄出來的。
因為盧凱彤以往都自己來負責編曲的吉他彈奏,她自己就是最好的吉他手。
以上這些信息,則來自她的最佳拍檔林二汶。
在獎項公布前的十幾個小時里,林二汶發了這樣一條ins
她真的像當初盧凱彤走時所說的那樣,「永遠不OK」。
對於很多非粵語區的朋友來說,可能我所提到這三個名字都太小眾、太偏僻,還不如《少年的你》或者《Fly》來得有名氣。
她和林二汶所組成的at17,唱的從來都是廣東歌。
但即便是在粵語歌壇做橫縱對比,at17卻也不是人人都聽都會的絕對主流。
畢竟她們不怎麼唱燈紅酒綠的痴男怨女,即使是唱青春唱萌動,也很少有「提及他/連喉嚨也會沙的小情緒。」
獨立音樂,更在意自我的抒發。
而盧凱彤和林二汶也都沒有絕世美艷造型,她們從來都靠才華打江山。
林二汶有哥哥可以幫襯,因為她是著名歌手的林一峰的妹妹。
而盧凱彤也是受哥哥影響才做音樂的:
學吉他是跟哥哥一起,參加「原音2000」歌唱比賽也是。
正是因為「原音2000」歌唱比賽,林二汶和盧凱彤相識。
當屆比賽年齡最小的兩位自然而然地變成好朋友,盧凱彤開始跟著林一峰林二汶兄妹跑場做音樂。
一年後林一峰有個美國朋友寫了些曲,林一峰給這些曲作了詞,需要女聲來唱,就叫林二汶去錄,林二汶又拉上了盧凱彤。後來試音也是林二汶叫盧凱彤一起去的,被指兩人應該搞個組合,於是就開始選名字、選曲,做專輯。
盧凱彤:其實我們是在2000年,我跟二汶分別參加了一個唱歌比賽,那時候我們是整個比
賽里年紀最小的兩個小妹妹。
主持人:哪一年?
盧凱彤:2000年。
林二汶:是那個比賽第一屆的參賽者。
盧凱彤:那時候所有的大人都叫我們小妹妹,因為我們是最小的,然後我們就混熟了,變成好朋友了,然後我就跟著她和林一峰,不斷去外面的場地跑演出,還有彈吉他、唱歌。
林二汶:過了一年之後,因為我哥哥林一峰有一個朋友是美國人,他寫了一些曲,林一峰就寫了一些詞,需要一個女聲來唱,我就去試音了,去唱啊,然後就拉著她一起去,後來那個美國的朋友也認識民歌,就教一些歌給他聽,他聽到那個聲音就好喜歡,因為知道我是林一峰的妹妹,就找到我,問我有沒有興趣出唱片。我說啊?出唱片唱歌啊,我還有一個朋友我們可以一起試試,然後我們就一起試音,試完音之後大概唱了三十多分鐘他說,你們應該是在一起的,那你們就先在一起做一個組合吧。然後我們就開始改名字、選曲,然後第一張專輯就面世了。
(以上信息來自網易娛樂2007年的採訪專稿,但原頁面找不到了,只有文字可以搬運過來)
讓她們二人出道做唱片的公司就是「人山人海」,旗下成員比如李端嫻、蔡德才、於逸堯等人都是走獨立音樂路線的,常給其他知名歌手比如楊千嬅做監製。
而at17是「人山人海」第一個組合。
所以at17的歌也容易讓人覺得跟一般港樂有一點不一樣,因為公司的「基因」就不太一樣。
但她們自己也很厲害,第二張專輯《Kiss Kiss Kiss》拿了「第26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組合銅獎。
盧凱彤有天分,也為音樂付出很多——她02年出道,03年中考,明明是拿了很多A的資優生,但卻決定放棄學業。
但2010年的時候,at17卻一度宣布解散,因為主流樂壇對這種獨立音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包容,兩個人沒什麼工作機會。
那時候她們連吃飯都成問題,盧凱彤銀行卡上只有一千多塊錢,房租都要靠公司來墊。
所以她們開了一場叫「Just the two of us … until we meet again」的演唱會來做告別。
單飛之後林二汶上過《中國好聲音》,拍過電影;而盧凱彤就去給很多歌手做吉他手。
最被大家知道的,應該就是陳奕迅的DUO巡演了吧?
因為陳奕迅是看著她發展起來的,在at17解散前,盧凱彤已經試著為鄭秀文演唱會做吉他伴奏了,去看Sammi演唱會的陳奕迅發現樂器伴奏組的盧凱彤,於是邀請她來加入自己的巡演。
但做久了之後,她自己覺得不滿意,太無趣了,於是想要逃離。
於是她去了台灣發展,為了余靜萍。
和余靜萍分分合合期間,她 一度罹患躁鬱症。
盧凱彤身上有很多刺青,就是當初躁鬱症時候留下的。
因為「文身的痛很赤裸裸,但這痛提醒我可以重新信任人。」
2015年表演的時候,盧凱彤還當眾拿了把電推子將自己剃成了平頭。
「一個女rocker怎麼樣都要剃一次,之前很在乎別人的眼光,人們會覺得你好奇怪,尤其是在香港做女Artist。其實在躁鬱症之後,我就不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因為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當初給余靜萍的甜蜜告白里也有一句是說,太太比心理醫生更有效,因為她可以走進自己的內心。
但現在我們知道了,原來愛情、友情、才華、成功……都不是治癒情緒病的特效藥。
其實不僅是LGBTQ人群一度將盧凱彤當做燈塔,不少抑鬱傾向的人群也同樣將她的成功自救當做一種標識。
但她還是在反覆的情緒病折磨中選擇離世,永遠似警鐘長鳴,呼籲我們更多地關愛和尊重身邊的抑鬱人群。
原創不易,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作者以及微信號(cj1014123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z-vFXIBiuFnsJQVc-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