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師節,說個電影吧

2019-09-11     魏武揮

有鑒於馬雲出身教師,且經常表現出在絕對財務自由之後對這個職業的嚮往乃至自詡,故而我覺得,他挑今天這個日子宣布退休,是刻意的。

早上起來,也收到若干紅包,不少祝福。

前兩天在飛機上看了一部電影,《老師好》,我對這部電影評價還真算高:能打8分。

不過這部片子的豆瓣分並不高,6.7分。

我總覺得,這個片子很多人並沒有看懂。

這其實是一部老師視角的電影,雖然旁白的聲音是一個學生——後來他也成了一名教師。

既然是老師視角,重心就應該在老師身上,而不是學生,其實也不是師生關係。

老師關心什麼問題呢?

我可以告訴各位,老師關心的,也是收入問題,也是房子問題,也是各種家庭關係(伴侶、小孩)問題。這是非常正常的一種心態。

難道你不關心這些麼?

但于謙演的這個苗宛秋老師有點特殊,他關心的,是自己舊日夢想的實現。

我母親是當過中學老師的,八十年代的時候,彼時我大概是小學一二年級。

她是正經復旦新聞系畢業的學生,但種種原因,長期在廣西插隊落戶,挑過大糞搬過磚。後來終於掙扎回了上海,到一家不怎麼樣的非重點中學任教做語文老師。

我現在推想她當年的心理,說覺得這輩子已然就這樣了,是非常可能的。但好歹也是復旦新聞系畢業,以過去的高考難度、大學教育水平,萬里挑一毫不誇張。

既然是萬里挑一,總有她的夢想。我不覺得她的夢想就是做一個不怎麼樣的中學裡的語文老師。

就像父母企圖讓小孩完成自己的理想一樣,老師也會,尤其是曾經心比天高的老師。

於是,我媽有一個學生,我經常見到,以至於我到現在還記得她的名字——我也就只記得我媽這個學生的名字。

她時常出沒於我家,屬於我媽費盡心血著力培養的那種——後來結果不壞,上了名牌大學,應該也是復旦。

我也是看完《老師好》這部電影,猛然想起了這段過往,似有一些暗合。

這位苗老師,在整部電影中,高興的時刻非常稀少。課堂上一副嚴肅苦瓜臉,也就罷了,課後你都很少看到他展露笑容。

我不覺得他特別熱愛這份工作。至少,這份工作,大部分情況下,與他而言,責任盡到但樂趣一般。

但也有為數不多的他正向情緒表達的時候。

第二次,是他的學生不聽他的話,非要去參加比賽,結果拿了個第一名回來,他當晚請同學們去他家吃飯,喝了點酒,興致非常高。似乎是因為拿了一個文藝比賽第一名。

不過,你要注意這個場景的前因後果。

一個非常重要的前序場景是:他免費幫學生補課被人(極有可能是一個收費補課的同行)舉報,學校不問青紅皂白要處分他,後果很嚴重,極有可能要停職。果不其然,緊接著,登上講台的,不是他,而是一位女老師。

這讓這位多年優秀但總也分不到房子的苗老師,情何以堪。

苗老師應該有一種不過如此職業生涯走到頭的末世感,索性敞開胸懷和學生喝了一回酒——事實上,苗老師幾乎是沒有朋友的,想找人放開了喝也沒目標對象。

另外很重要的兩個場景是他做學生時候的回憶,一前一後,喝酒場景正好夾在中間。前面的回憶是在晚自習時他吹了口風琴,他的班主任沒有責怪他,暗示他的學生要去參加個比賽,也沒啥太好指責的。

後一個場景,則是他拿著北大錄取通知書,但由於成分原因不能上北大只能去師範,坐在台階上痛哭流涕。他的班主任喟然長嘆,也只能拍拍他肩了事。

上北大,這就是他未能完成的夢想。

而這一腔熱血,全數寄托在了他的一個學生身上:安靜。

安靜是一個讀書非常優異的學生,今天叫學霸。

苗老師的第一次正向情緒表達,就是安靜上學的第一天:他很興奮地告訴他妻子,他發現了一個好苗子。

我總感覺,這是他這麼多年偏遠地區中學教學生涯中第一次發現有一個學生成績好到能上北大。因為這個電影從頭到尾沒有交代苗老師還教出過什麼上了北大的學生。

但安靜最終沒有考上北大,苗老師夢碎。

所以,苗老師最終缺席他的班畢業集體照是很容易理解的:這是豆瓣上一個高贊評論覺得很不理解的地方,我只能說,評論者並不理解老師。

我得坦率說一句,在苗老師心目中,只有安靜,才是他真正的學生。其他人,不過是鐵打營盤流水兵罷了。他只是盡老師的責,但沒有什麼寄託。

苗老師缺席集體照,不是對學生的不滿——拍個集體照不過例行公事罷了——而是對學校的不滿。在他的因果鏈里,如果不是學校不問青紅皂白,安靜就不會騎車去縣政府喊冤。沒有喊冤,安靜怎會被因車禍而缺席高考?如果安靜不缺席高考,他的夢想,極有可能實現。

影片最後一個段落,苗老師想像出來的,安靜重回課堂,安靜出現在集體照拍攝場合,他自己也出現在這個場合,更重要的是,他把小個子的安靜招來置於c位,還不能說明,他這三年班主任,心目中真正的學生,是誰?

苗老師最後去了小學,連中學發現冤枉了他就給他分房以作補償的安慰都不要。看到這裡,我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肥宅,真是有些淚眼婆娑。

夢碎、破滅。

大部分學生,在老師心目中,就是一個工作對象。

即便是這個電影的旁白男生,似乎是以他視角在回憶高中三年。但其實壓根不是。

苗老師到老,也只是去安靜的店外看了看,沒有和其他人聯繫過。念茲在茲,就這麼一個學生。

這部電影,非常寫實地描繪了那個年代的中學老師。

于謙演得很到位——我高中的班主任也成天這幅苦瓜臉。郭德綱拍電影,老會讓我覺得他是唱相聲的,但于謙沒有讓我有這種感覺。

不足的地方是,大腕友情出演太多了。雖然彰顯了于謙的朋友圈,但一會兒看到個熟臉一會兒看到個熟臉,台詞又很少甚至沒有,委實讓我出戲。

觀眾好不容易升起的情緒,就被這些大腕給沖淡了。

今天,這張圖很熱門

不過,我想,各位可能高估了你在你老師心目中的位置。

—— 首發 扯氮集 ——

作者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天奇創投基金管理合伙人

小時學渣出身,現下一身暗黑金屬風,儒雅二字與我無關。故告評論留言區引戰者:爾要戰,便作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hLmbG0BJleJMoPM1M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