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交社保,繳費標準到底是越高越好,還是越低越好呢?

2019-11-21     罐頭芝士

導語:自己交社保,繳費標準到底是越高越好,還是越低越好呢?

對於繳納社保是否划算其實是相對的,而且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的話,得到的結論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不管是高繳費還是低繳費的話,都是各有利弊的。我們都知道甘蔗是沒有兩頭甜的,所以該如何去劃分繳費的話,還是需要自己的權衡了。

和用人單位的參保人不同,靈活就業個人繳納社保的時候,如果沒有單位承擔統籌費用的話,全部的費用都是需要自己繳納的,所以這樣的方式也讓很多人認為高繳費是不划算的,但是如果抓大放小的話,那麼最終能夠獲得多少的養老金呢?晚年的生活是否有保障呢?其實如果是從最後獲得養老金的多少來看的話,其實還是高繳費來得划算。

但是首先你得是經濟條件還可以,能夠繳納得起這一筆費用的,不要因為身邊的人繳納了,而要攀比而去這樣繳納,如果你的條件就連最低的標準繳納都不能夠繳納得起的話,那麼你再去權衡高繳費、低繳費也就沒有意義了,只要量力而行就好了。那麼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分析一下關於高繳費、低繳費的利弊。

首先就來看一下高繳費的利弊吧。

1、 利:養老金多

如果在以後老了之後,你想要領到多一點的養老金的胡啊,那麼整體來看的話,還是高繳費來得划算,養老金的計發原則就是多繳多得,所以如果是有經濟能力的人的話,其實可以按照最高標準來繳納養老金的,畢竟未來領到的養老金會比較高的。而且這還是終身領取的,所以這一項投資比其他的投資來得划算的,如果把錢投到養老保險上的話,回報是很豐厚的

弊:養老金殺富濟貧使得高繳費的人吃虧

養老保險的繳費標準總體上來說還是高繳費划算,它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基礎性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以及過渡性養老金。

(1)個人帳戶養老金

個人帳戶養老金是個人帳戶累計的儲蓄額/退休年齡所對應的養老金計發月數

相比較而言的話,其實這裡面只有個人帳戶養老金是絕對的公平的,基礎養老金的話,會更有利於那寫低繳納的人,而過渡性養老金會更適合於高繳納的人。

(2)基礎性養老金

如果是看基礎性養老金部分的話,其實對於高繳納的人來說是吃虧的。因為基礎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

基礎性養老金=退休時當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1+個人歷年繳費指數均值)÷2×繳費年限×1%

所以對於那些自己的平均繳納指數大於1 的人來說,只要加上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的話,在除以2之後,就會出虧了。而且大部分地區的養老保險繳費指數最低的是0.6,少數地區是0.4~0.6,最高繳費指數是3。如果是繳費指數低於1的,那麼就是占到了一些小便宜,但是如果是大於1的,那麼基本上就是吃虧了。這也就是養老保險是共濟互助的功能了,也就有人稱這是「殺富濟貧」。

(3)過渡性養老金

如果你是中人的話,那麼你會涉及到過渡性養老金,但是這一部分是對高繳費的人更有利,因為這部分繳費的人工資是不會被平均的,所以對於指數高的人來說有利。基礎性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是全國統一的,但是過渡性養老金不是,每個地方的計算方式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小編沒有將它與個人帳戶養老金看成是同等的,其實主要是因為這部分錢是由統籌基金支付的,所以指數化繳費工資高的,占了統籌基金的便宜。不像個人帳戶養老金,是你個人多年來繳費金額的積累,羊毛始終出在羊身上。

二、低繳費的利弊

1、利:養老金殺貧濟富的這一功能有利於低繳費者

如上面所說的,這一殺富濟貧這一功能對於高繳費者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分走了一部分他們的費用到了低繳費者這裡,那麼低繳費者就成了受益者。

2、 弊:將來養老金水平低,晚年的保障也就會更低

養老金的計發原則我們都知道是多繳多得,所以對於那些是低繳費者,他們分到的也就少了,所以在以後老了之後,你的養老金水平也就低了。

最後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其實只要你繳費高的話,以後你老了退休了領到的養老金自然也就多了,但是如果你繳費低的話也就少了。對於很多人來說養老金是自己以後年紀大了之後的唯一收入了,所以如果現在還是有能力能夠繳費多一點的話,其實也是可以多繳納一些的。但是如果最低水平的都很難保證了的話,那還是仔細考慮一下自己的經濟條件再做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eCfjG4BMH2_cNUgJs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