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性格「倔強」的母親

2022-05-07     小凡娛影

原標題:我那性格「倔強」的母親

作者劉萬全

我的父母親都是飽受人生磨難但又忠誠老實、富有先知卓識的人。這裡我只講我那性格倔強、不服輸的偉大母親。

20世紀30年代,母親出身於一個中農家庭,排行第四。

因為家庭不富裕,生活的重擔早早地就壓在了母親那瘦弱的肩上:一會兒帶弟弟,一會兒上街買鹽打油,還要做其他家務事。閒暇時,母親會編織粽葉扇子,等湊到了一二十把扇子後她就會拿到集市上去賣,用賣得的錢補貼家用。

母親性格倔強,又吃苦耐勞,每一把扇子她都會用心去編織。

在鄉親們的眼裡,母親編織的粽葉扇子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扇面細緻緊密,葉片大小均勻,花鳥圖案更是栩栩如生,深受大家喜愛。

就這樣,母親在勞動中度過了童年、青年時代。

母親雖然是文盲,但卻十分聰明伶俐,深知讀書的重要性,懂得許多教書育人的方法,講起「大道理」來也是一套一套的。

在那個中專生、大學生都很少的年代,一個家庭有一個孩子能考上中專、大學都實屬不易,而要考上兩個,很少;考上3個,極少數;考上4個,那就十分稀奇了。而沒有文化、性格倔強的母親,寧願自己受苦受累,甚至勒緊褲腰帶餓肚皮,硬是培養出了4個大學生、如今個個都是拿國家財政資金的幹部及技術人才。

那時,父親在外地上班,一個月的工資是33元,全年工資396元,補社(生產隊)款286元後所剩無幾。年終決算、分工分糧時,別人用大谷籮筐挑糧谷,而我家只用手提籃提了0.8公斤糧,人均僅0.13公斤工分糧。

在極度貧窮和饑荒年代,母親硬是咬緊牙關、克服常人無法克服的困難(補隊多、窮困潦倒、但一個都不放棄讀書),把四個子女培養成為了大學生。

這一切都是我母親性格倔強的結果。

可人無完人,母親也有弱項。 那時生產隊有規定:平時出工,男同志每天可掙10個工分,婦女可掙6個工分;若干挑糞等勞動強度大的重體力活,一天可掙8個工分。

母親不服輸,為多掙工分,專挑重體力活干,再遠的路也不歇氣。可母親到底是個女同志,在體力上與男同志相比仍有差距,為了掙工分,她選擇挑糞,與男同胞賽跑,為,撐起我們這個家,吃了非常多的苦。

如今,母親現已八十多歲,其他都還很健康,只是腰肌勞損嚴重,就是年輕時重體力勞動做多了,超負荷勞動所造成的。

母親性格倔強,不輕易服輸,在隊上是出了名的。

母親干一般的重體力活完全不在話下,但干起精細活,性格倔強的她,儘管有些吃力,通過觀察學習,心靈手巧、腦袋靈光的她也成功了。

這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性格倔強的母親也學會了撤分蚊香。

大家知道,一盤蚊香,若要完整地拆分開來,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最初,母親拆分一盤蚊香,總是斷成一節一節的,燃一會那蚊香就沒了,而且還總是熏不走蚊子。

剛開始時,母親拆分蚊香,一圈甚至一盒都很少能拆分完整。

有好幾次,我給她做了示範,又手把手地教她,可她一接過手,蚊香就面目全非了,最後,一圈蚊香直接報廢了,是因性子急躁的性格罷了。

這時,我就告訴她:「一定要遵循規律,不能蠻幹,不能急於求成,要細心,不一定要使多大力氣,要用巧力;同時要隨著蚊香的紋路輕輕地、細心地並全神貫注地撤分。」我像小時候母親教我那樣教她。

連續教了母親四次,第五次時,母親終於成功了。

然而讓我沒想到是,母親竟然笑得十分開心,沒有表現出一點兒的不耐煩。

(作者劉萬全,當時初創此文時為重慶市銅梁區小林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主任,現為該鎮四級調研員,其祖籍為銅梁區平灘鎮人)

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e1cae6f43346145f746ad22a6a2f4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