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版「星艦文明」,比三體早了45年

2023-10-22     抽屜電影

原標題:歐洲版「星艦文明」,比三體早了45年

地球人把對於外太空的探索全部寄托在了外星人身上,這是一種寄託,因為地球就是一個宇宙間的文明,地球人自然而然的會認為外太空一定會有著像地球人一樣的文明,這樣的文明存在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樣的理念早已經貫穿在地球人的頭腦當中,因此,行星間的旅行為的是什麼?自然是找到了外太空的文明。但我們找到的一定是跟地球人一樣的文明嗎?這要畫一個問號。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宇宙終點之旅》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未來世界,人類中的四十個太空人奉命飛出了太陽系去尋找生命,他們來到了阿爾法星人馬座去探尋宇宙的奇蹟,任務圓滿完成後,他們需要花費十五年時間回到地球,然而在回到地球的過程中,意外發生了。

本就充滿著神奇的旅行,因為必須要穿過一個會讓人沉睡的行星帶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人們對於宇宙的認識還是有限的,但是在這幾十個小時之間,這種煥發出來的奇蹟卻是無限的。這種無限已經超出了人們的認知,因此,其中一名太空人瘋了,他一方面覺得自己所在的地球已經不存在了,另一方面卻依舊幻想著可以逃回地球。

矛盾與掙扎始終伴隨著他,在將這名太空人救下之後,一行人被一個神秘的星球上的人們拯救了,而對於這個神秘星球來說,一行人苦苦追尋的外星文明就是他們是本身。

《宇宙終點之旅》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但是意義確實是很重大的,在1968年電影《2001太空漫遊》出來之前,本片代表著人類社會對於宇宙的一種認知,這種認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類社會通過自身存在所映襯出來的另一種情節,帶著這種情節本身去看待整個宇宙,我們看到的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宇宙,這是人類存在的問題。

本片一開始就對觀眾說明了這四十個人是為了尋找外太空文明而發起的旅行,然而這個旅行本身的意義就在於找到外星人,但這個「外星人」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人?所有熱都沒有一個普遍的概念來解釋,他們所依賴的大多是屬於自己的構想,人類覺得自己所在的社會是什麼樣子的,那麼外星人本身也就是什麼樣子的,這樣的地球人的主觀概念真能定義外星人嗎?本片並沒有馬上做回答。

未知的旅行本身是充滿著機遇與挑戰的,這種機遇自然指的是發現外星人存在的痕跡,或者是直接面對外星人,這裡的挑戰則是要承擔面對外星人的後果。在本片的前半部分,這種挑戰如同迷一樣籠罩在這些太空人身上,因此,其中的一個人才會發瘋。面對未知的世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做好準備。在時空旅行中人們會面臨很多問題,但是其中一個簡單的時差問題就會引發出來更多的次生矛盾。這些如何克服?

緊接著,當他們有幸被外星人拯救了之後,他們經歷了一次新生命的誕生的奇蹟之後,他們代表著什麼?他們在探究什麼?對於地球來說,這些人自然代表著一種人類文明去探究宇宙之外的未知文明,但是對於這個白色星球上的人來說,他們代表的還是地球文明嗎?

當人類的認知僅僅停留在自身之上,那麼他們去探究外星文明的時候,是不是外星文明本身對於他們也是一種探究。時間對於旅行者來說僅僅是一個衡量距離的尺度,但是在這個尺度之外,是不是還有別的「尺度」,這樣的「尺度」是不是用來衡量距離的,這些都值得我們探究。

本片給出的定義很多,即使最開始的定義「宇宙的邊緣」就已經是一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了,我們所認知的宇宙邊緣是建立在人類天體物理學基礎之上的,但是在這個學科之外,是不是還有別的學科可以解釋一些事情呢?這個學科真的就是宇宙之間的普遍定義的集大成嗎?這是需要我們去質疑的。

當有了這個質疑之後,我們所期待的,所看到的別的東西,比如說被人類定義了的宇宙邊緣,真的是宇宙邊緣嗎?如果不是,那麼我們所假定的概念中的宇宙究竟是不是宇宙。當時空發生扭轉,我們去的時候離開的地球,還是我們回來的時候看到的地球嗎?這些太空人們是不是一種新的被定義的外星人,而那個白色的星球是地球之前的模樣,還是一個新的可以誕生生命的全新的星球,這又是一種疑問。

綜上,《宇宙終點之旅》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的問題,這些問題本身困擾著的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人們,但是因為問題並不局限於時間,因此,直到現在我們能給出的答案依舊是趕不上提出來的問題。文明是沒有限度的,文明也是沒有任何的絕對定義的,我們所依仗的文明是一種必然發生的產物還是一種偶然發生的產物,這些也是一個未解的謎題,因此,就如同片中所言,你是地球人,你也是外星人。

……

你好,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dccea59d1b0792fc879ddb12fde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