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用一個新辦法,半年讓5歲孫女識字1600個,值得借鑑

2022-05-07     空谷幽蘭育兒

原標題:大學教授用一個新辦法,半年讓5歲孫女識字1600個,值得借鑑

211大學的教授,都是怎麼帶孫子的呢?看到帶娃現場,你可能會大吃一驚。

這位老教授不對小孫子進行早教,既不會手把手輔導孩子學拼音,也沒有儘早讓孩子學琴學畫。老教授每天就是帶娃在家裡玩,孩子喜歡玩什麼就玩什麼,想玩多久就玩多久。只要不耽誤吃飯和睡覺,老教授根本就不管。

「玩物喪志!」孩子媽媽看見公公這樣帶娃,心裡十分不滿。可是,寶媽又轉念一想,公公好賴也是211大學教授,這娃也是他的親孫子,公公沒有理由害娃啊!於是,寶媽就沒再管這事,公公帶娃的方法如何,寶媽都不過問了。

果然寶媽的決定是對的,公公真的交出了一份全家人都很滿意的答卷

一次偶然接娃放學,幼兒園的老師竟然笑盈盈地誇獎娃:「這麼小,就能認識1600個漢字了,拼音水平、識物能力,都遠超同齡小朋友好幾倍,你家娃真的太棒了。」

寶媽聽見這話,轉念一想,這應該是公公的功勞。211的老教授帶娃,別出心裁,用了這樣的家庭教育模式,給孩子營造了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幫助孩子在不知不覺間快樂學習。

這一次,寶媽主動表達了對公公的佩服和感謝,還跟公公求教,到底是什麼時候教孩子識字的呢?

孩子才5歲又貪玩,怎麼可能短短半年時間,就認識這麼多字呢?

一問才知道,原來,公公給娃買了一本特別的立體翻翻書,讓孩子在做小遊戲的時候就著迷了。然後,痴迷的在場景化中,快樂學習識字

其中,孩子有不理解,讀不懂的地方,都會主動求教爺爺。爺爺在和藹地引導教育,一氣呵成。孩子樂意學,爺爺願意教,爺孫倆配合,孩子自然學識字超快樂。

211大學教授總結,教孩子快速識字,可以用「五感記憶法」

這位211大學教授,把自己教孩子識字的方法,總結出來後告訴了兒媳婦。寶媽也很大方,懂得分享,跟身邊的寶媽介紹了這種新型育兒法,用新方式教育孩子儘快學會識字。

五感記憶法,就是利用眼睛、耳朵、小手、鼻子、嘴巴五個器官,對所學的漢字進行識別和加深記憶,達到記牢漢字的目的。

五感記憶法的原理,就是不再用傳統的眼睛看漢字,嘴巴念漢字,而是讓孩子結合聲音刺激、視覺記憶、嗅覺記憶、觸碰感覺記憶等方式。提高孩子對漢字的識別認知力,提升孩子學漢字的速度,實現讓孩子快速識字。

Ø 利用嗅覺記憶,讓寶寶快速記住漢字

舉個例子來說,當寶寶打開立體翻翻書,正玩得起勁時,突然看見了一個小男孩,有點口渴了,正在那坐著吃西瓜。那麼,爺爺就會從廚房冰箱裡,模擬小男孩的現場環境,拿出一塊小西瓜來,問孫子:「口渴了嗎?想不想吃西瓜啊?」

那麼,口渴和吃西瓜這五個漢字,就是小孩子要學習的生字了。爺爺會引導孩子,先聞一聞西瓜這個水果的味道,看一看西瓜的果肉色澤,再讓孩子主動描述一下,吃西瓜前後的感受,說出吃西瓜的好處。

孩子可能會說,西瓜沒有太特別的味道,湊近聞一聞,就是一股水果的清香感。西瓜汁是淡紅色,口感清淡,很解饞。口渴的時候吃西瓜,確實就不渴了。這麼一番認真地操作下來,小孩子想忘記口渴和吃西瓜這五個字,恐怕都很難。

Ø 利用小手的觸覺,耳朵的聽覺,眼睛的視覺,聯合記憶

單純的一種記憶方式,對小孩子來說,可能刺激性不夠,記憶不牢靠。但多種記憶法聯合刺激下,小孩子的記憶力,就會更上一個台階了。

比如,小孩子在玩翻翻書,看見自己的身體這個頁面時,孩子會特別感興趣。這時候爺爺就會引導孩子,對照識字翻翻書里,各個身體部位,進行觸摸小遊戲。爺爺喊「摸耳朵」,孫子就開始「摸耳朵」。爺爺喊「摸鼻子」,孫子就摸鼻子。

整個過程中,孩子看見了翻翻書中的漢字、拼音、圖像、身體部位,同時還聽見了爺爺對漢字的發音,爺爺對身體部位的功能作用解釋。

孩子的小手在觸碰書籍,拉伸翻翻書的頁面,還觸摸了自己的身體部位,這對識字來說,很容易就在不知不覺間,加深了記憶。

孩子就是利用爺爺這種新型記憶法,學會了快速識字,成功認識了1600個漢字,收穫到家人和老師的讚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d83504b319329924a78df2e51e711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