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西子道歉,為何隻字不提價格?

2023-09-20     王新喜

原標題:花西子道歉,為何隻字不提價格?

文/王新喜

因李佳琦事件,花西子79元眉筆價格貴不貴的問題也一直在引發消費者討論。近日,9月19日,花西子發博道歉回應稱,「真誠地和大家說聲抱歉,過去一周花西子受到了全網極大的關注,我們誠惶誠恐、手足無措,品牌此前也一直沒有發聲……」

但是對於這個道歉聲明,卻隻字沒提價格。也就是說,迴避了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根據國是直通車發起的投票顯示,近4成的投票網友認為花西子本次的道歉,沒有回應網友更為關注的「眉筆價格爭議」問題。同時,近2成投票網友認為,本次花西子道歉回應的略晚,沒有儘早回應網友疑慮,導致事件多次發酵。

花西子道歉,為何隻字不提價格?

本質是,因為李佳琦頭部主播帶貨+高抽傭的模式,與頭部主播高度綁定,正如李佳琦說的「花西子幾乎把整個家當都已經給他了。」,這種模式其實相當於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它的價格已經降不下來了。

在普通消費者看來,李佳琦擁有巨大流量效應,可以倒逼商家給到全網最低價,薄利多銷,給消費者帶來更實惠的價格。

但這更多是消費者一廂情願的想像,因為這種設想是建立在這種流量中介完全0抽傭或者低抽傭的情況下。

直播帶貨的商業模式,抽成+坑位費,早在2021年,李佳琦的抽成比例大概是30%左右,賣多少錢,30%都是頭部主播。加上渠道費、物流以及人工成本,坑位費,到6.5折就基本無利潤可賺,這種模式高度壓榨了商家的利潤。

根據很早之前某業內人士的說法是——頭部大主播們背後都有一支專業的供應鏈的團隊,他們可以在15秒鐘內,說出來你拿進選品間每一個單品的工廠成本——綜合算上坑位費,你整體賠錢10%左右去賣,就是他直播間裡出現的價格就對了。

簡單來說,李佳琦的直播帶貨的模式,完全是憑藉渠道的力量向上壓榨廠商而來的,犧牲企業的利潤,企業犧牲利潤之後,總是要想辦法賺錢,要麼壓榨工人與供應商,要麼從消費者這端索取。

但是這些商家並沒有意識到的是,讓李佳琦帶貨,品牌知名度做起來了,但是離開李佳琦,根本賣不動。因為大家知道李佳琦才能給到全網最低價。

因此,花西子這種品牌商家就越來越離不開李佳琦,於是為了高度綁定李佳琦,給出更高的佣金,讓品牌與主播完全關聯。曾有媒體報道稱,在業內平均返傭比例20%的時候,花西子大手一揮加高比例,部分主播甚至能拿到60%-80%的返傭。而在直播事件發生後,網上還出現了「李佳琦能拿到80%佣金」的傳聞。不過,對於李佳琦返傭高達60%至80%,甚至超過100%的傳聞,花西子則同樣表示是不實謠言。

但是,無論如何,李佳琦高佣金比例,是業內均知的。

在主播佣金非常高的情況下,品牌到底要如何做到全網最低價呢?

有業內人士曝光了幾種方式:

第一種是市場上的花西子價格不變,李佳琦利用自己的流量優勢讓自己直播間的花西子價格降下來,接近於成本價,薄利多銷。這是消費者預想的模式。

第二種是李佳琦這邊直播間裡的價格不變,但是廠家給其它商家的價格都提高,只有李佳琦沒有漲價,也能做到最低。

但該業內人士認為李佳琦是第三種,他自己這邊的直播間花西子漲價,漲到某個價位之後,要求廠家給其它的直播間或者網店的價格都要高於自己。因為廠家也需要流量來賣貨,所以事先要和李佳琦簽這樣的「低價保證」合同,李佳琦依然做到了「全網最低價」,而消費者買到的價格卻是遠遠高於成本價若干倍的。

另一位電商從業者「不才」也透露了類似的說法,普通賣家跟廠家拿貨,一般廠家會跟你約定一個規則——限價。如果你去電商平台看同類產品,你的價格不能比銷量最高的那個人低。

換句話,這是頭部主播跟廠家簽協議,只能他賣最低價,而這個最低價遠比廠家原來的價格要高。直播主播要坑位費、要提成,平台要分,怎麼可能實惠呢?「主播不是壓低價格,而是大大的提高了價格,而且是大大提高了最低價。」

因此,目前花西子不提價格也是擔心,價格問題會進一步刺激消費者,引發更多業內人士對直播帶貨模式的曝光與深度分析,引發更大的輿論反噬。不少人感嘆:我知道暴利,沒想到那麼暴利。

花西子道歉,看到了李佳琦的下行走勢

綜上來看,花西子由於與李佳琦深度綁定,又因為李佳琦遭遇空前的負面輿論與牴觸情緒之中,花西子感受到了品牌上的壓力。

從目前來看,李佳琦抖音黃Ⅴ認證消失,櫥窗清空為0,一個全平台擁有過億粉絲的頭部主播,櫥窗連產品都沒有,沒有介紹,沒有連結,可見該事件的影響之大。從櫥窗清零,沒辦法賣貨的這種信號來看,李佳琦走下坡路是必然的,花西子的品牌幾乎完全綁定的是李佳琦,如果李佳琦涼了,花西子的好日子可能也要結束了。

如果沒有李佳琦帶貨,花西子還能不能賣的動,很難說。

因此,花西子這個時候出來道歉,無疑看到這一層的壓力。而這其實也昭示了直播帶貨的弊端,它的整個模式其實本質是品牌給頭部主播做嫁衣。

在過去,一眾品牌商爭破頭要擠進李佳琦直播間,砸錢買流量,將自己品牌溢價的打造與銷售業績預期交給了頭部主播,這導致定價權也被掌控在頂流主播手裡——這種主播帶來的飯圈效應導致粉絲與主播的綁定越來越深,品牌方被架空。

但是為了大家都有錢賺,只能漲價,同時把其他渠道價格打得更高,最終,消費者意識到價格越來越高之後,開始質疑價格,而李佳琦的失言引發巨大的輿論反彈,最終被反噬。

如果這個主播有一天走下坡路甚至涼了,那麼品牌方也將因此受到牽連並因此走下坡路。

業內傳言李佳琦一天能賺500萬,這種畸形的流量模式早晚會被反噬,因為這種收入是吞噬上下游供應商、品牌商以及原本屬於消費者的讓利而得來的,從薇婭的倒下,到李佳琦的危機,都證明了這種反正常商業邏輯的模式引發了消費者的怨憤,以及它本身存在巨大的弊端。

為什麼本來是湊人數一起「團購」,讓品牌方薄利多銷,給到低價好物的操作,變成了流量反向收割的利器?這或許是花西子不敢提價格的根本原因,這無疑也值得那些天天守在直播間等著主播給出全網最低價的粉絲們反思。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c30577844a766094d1c512b1a724d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