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為什麼會有巧克力味?這種味道正常嗎?一次性說清楚

2023-07-29     小陳茶事

原標題:白毫銀針為什麼會有巧克力味?這種味道正常嗎?一次性說清楚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天下著雨,風也很涼。

颱風終於登陸了,而此刻我坐在窗邊,聽著滴滴答答的白噪音,喝茶寫稿。

在颱風還沒登陸之前,網際網路上有各種各樣的猜測。

關於它的風力是幾級,關於它具體會在哪裡登陸,關於它會不會繞開福建而行……

總之,不管颱風來不來,氣氛已經烘托到位了。

直到應急響應的等級越來越高,道路管制,單位通知放假。

這時候,才真正有了實感。

就像有句話說,死不可怕,等待死亡的過程才可怕。

登陸後,懸著的心終於放下,風來,風去,朋友圈裡也消停了一些。

而村姑陳依然雷打不動,冒著風雨,一大早起來工作。

周末的清晨,有茶友來留言:

「我買的白毫銀針存出巧克力味了,問茶掌柜,他說是正常的,說明轉化到位。但你的文章卻說,巧克力味是代表存壞了,我該信誰的?」

原本還殘留的瞌睡蟲,被這個問題,徹底趕跑了。

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若是說「信我信我」,豈不是有自賣自誇的嫌疑?

但若是說「別信我」,讓茶友繼續喝巧克力味的白茶,那就更是不負責任了。

哎,人生自古兩難全啊!

《2》

巧克力味的白毫銀針,也算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

先說觀點,巧克力味不是白毫銀針正常陳化出來的味道。

甚至可以說,所有的白茶,都不應該有巧克力味。

各位想一下,巧克力是什麼東西呢?

日常生活中,它經常作為甜品的原料,比如巧克力蛋糕、巧克力曲奇、巧克力糖果、巧克力牛奶……

所以,這些食物中的巧克力味,都不是憑空誕生的,需要通過人為添加。

那麼,茶葉中可能被加入巧克力嗎?好像也不太現實。

再說到巧克力,它是由一種名叫可可果的水果為原料,加工而成的。

正式製作之前,要把成熟的可可果打開,露出裡面的果肉。

據說,可可果的口感是酸酸甜甜的,有點像山竹。

接下來,重點來了,發酵

在適當的溫度和濕度下,果子開始發酵,產生新的物質,新的風味,然後晾曬,烘乾。

如此一來,可可豆就大功告成了。

光看文字描述,大家可能覺得很簡單,但正如做茶一樣,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又去某個論壇上搜了一下,有位不知姓名的網友,因為太無聊,上網買了幾個可可果。

大小驚人,和成年男性的整個手掌差不多。

按照標準流程,取果肉,發酵,等待,晾曬,烘焙。

據這位網友描述,可可果發酵時候的氣味,是真心難聞,剛開始的一兩天,是類似於葡萄酒的味道。

隨著發酵程度的加深,豆子變色,味道變成了臭腳丫味……

好在結果沒有翻車,烘焙好了以後,一切就正常了,把豆子磨碎後做成巧克力,純度百分百。

《3》

看到這裡,應該有看官明白了吧。

想要製作巧克力,想要讓它散發出最標誌性的巧克力味,離不開發酵,並且是重度發酵。

要說明顯發酵的氣味,在六大茶類中的青、紅、黑身上,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按照正常的制茶工序,它們本身就應該經歷適當的發酵。

但如果出現在白茶身上,就不對勁了。

白茶的屬性,白茶的工藝標準,是微發酵。

這個「微」,代表輕微。

雖然不像綠茶那樣,完全不發酵,但實際上,白茶的輕微發酵,是在萎凋的過程中悄然進行的。

不是人為刻意,而是茶葉內部的物質轉變過程。

所以,在這種微發酵的屬性下,白茶絕不可能生成什麼巧克力味。

對於白茶而言,正常的香氣,包括毫香、花香、草藥香、竹葉香、荷葉香等。

而到了老白茶的階段,毫香轉變成了稻穀香,清郁的草藥香愈發沉穩,變成了沉鬱的根莖類中藥的香氣,陳香浮現,花香內斂。

品質好的老壽眉餅中,還會誕生棗香。

以上這些,除了棗香,是由於壓餅破壁後,微微提升了發酵程度才產生的香型。

其餘的香型,都是植物天然的香型,是白茶DNA里自帶的。

隨著時間,新茶時期的香氣,會略微發生變化,但依然還是延續著當初的風格,清爽、乾淨、乾燥。

若是白茶發生了不正常的物質變化,存壞了,受潮了。

那麼,才有可能在水汽的影響下,引起過度發酵,生成包括巧克力味在內的各種雜味怪味。

一款老白茶,不管是白毫銀針、白牡丹還是壽眉,能喝出怪異的味道,那便說明含水量超標了,不能喝了。

即使年份再老,也建議大家,忍痛割愛吧。

畢竟,這個過度發酵的過程,是超過了正常範疇的,在過程中有可能產生各種微生物和細菌。

若是含量超標,喝進肚子裡,百害而無一利。

就像是變質的食物,爛掉的水果,即使只是輕微發霉,壞了一半,也不能拿身體做賭注。

及時止損,方為正道。

《4》

為什麼有人堅持喝巧克力味的白毫銀針?

作為茶客,作為消費者,大機率是被茶掌柜給忽悠了。

很多新手在面對茶掌柜的時候,都自帶濾鏡。

覺得既然能從事這個行業,肯定是特別懂茶的人,在茶知識領域有特別深造詣的人。

曾經的村姑陳,也是這樣認為的。

正因如此,入行以後,才努力地學習專業知識,為了彌補不是科班出身的遺憾,走茶山,看茶廠,學做茶,不斷地試茶寫品鑑……

即便這樣,在科班出身的學者面前,還是自愧不如。

可回過頭來看,當越來越多的人進入這個行業,猛然發覺,不懂茶也是可以賣茶的。

雖然不懂,但可以裝懂,只要能忽悠,把茶葉賣出去,促成銷售就行了。

況且,現在還有一個詞很流行——包裝。

把自己包裝得極具逼格,極其專業,自然能吸引到新手小白。

在這些茶掌柜當中,有些人是知道巧克力味不好,意味著白毫銀針變質了。

但手裡這麼多囤貨,總不能白白扔掉吧。

於是乎,靈機一動,給巧克力味銀針想了個噱頭。

「品質好、等級高的白茶,才會轉化出可可香」,是的,他們喜歡形容其為香氣,而非味道。

宣揚出去後,被不明真相的茶友聽之,信之,買之。

目的,也就達成了。

其實,普通茶友如果真心想喝巧克力味白毫銀針,真的不困難。

村姑陳可以教大家,把白毫銀針的密封撤掉,暴露在空氣中,連續放三個月。

南方沿海地區的朋友,放一個月就夠了。

讓茶葉大量地吸收水汽,再遇到合適的溫度,開始過度發酵。

巧克力味的白毫銀針,就會如願出現在大家面前。

幾乎不費力氣,但以犧牲白茶的品質為前提,大家願意嗎?

《5》

如果你相信,巧克力味是白毫銀針存老以後,轉化出來的香氣。

並且,對它抱有愛慕之情,也沒關係。

畢竟,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選擇更重要。

而想喝好茶怕踩坑的朋友,就別聽外界道聽途說,也不要人云亦云。

遇到誰家在賣巧克力味的老白茶,轉身就跑吧。

實在拿不准主意,就自己買一斤新茶白毫銀針回來做實驗。

雖然這樣做有些浪費,但能夠收穫真相,想來也挺值的。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b980a99843fdd002bca247361cfe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