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5歲學習中醫,18歲開堂坐診,20歲被部隊特徵入伍,念過5所大學,擁有兩項國家發明專利。
他歷經了40多年軍旅從醫路,煉成了一身剛正為民的風骨,活成了一束明亮暖人的光芒,他就是杜君良。
年過花甲的杜君良,本該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然而,他卻每天堅持坐診,風雨無阻。殊不知,曾經為了創建君良燒傷醫院,杜君良毅然賣掉了房子,花光了積蓄。
「在醫院,我就是病人的服務員。」 杜君良說。
建院19年來,他堅守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俯身深耕,如今醫院救治病人無數,譽滿島城。
62
歲醫者接診82歲老人
一個悶熱的下午,一位老人獨自坐在君良燒傷醫院的就診室門口,愁容滿面、坐立不安,杜君良走上前來詢問,原來,老人已經82歲,家住沙子口,獨自一人乘坐地鐵慕名而來。
老人拄著拐杖,口齒有些含混不清。
「我找杜君良院長。」
「大爺,您找對人了,我就是!」
杜君良爽朗的話語,打破了夏日的沉悶。
兩位滿頭白髮的老者互道寒暄,更像是鄰家老人間的問候。
老人腿部有外傷,潰瘍感染,長期不癒合。
「我想拿點藥回家用。」老人說。
「這個藥免費給你,不花錢。我在醫院一樓辦公,下次來不用挂號,直接找我就行,我就是服務員!」杜君良直爽地說。
雖然杜君良身為院長,但他從沒讓病人掛過號,特別是一些條件不好的患者,為他們盡多的提供幫助。
杜君良告訴老人,還要打消炎點滴,能康復的快一些,去社區打可以報銷一部分,就不要在他這打了。
「杜院長,我給您鞠個躬。」老人臨走時,鞠躬致敬。
「您這麼大年紀了給我鞠躬,我怎麼能受得起!」兩位老人相互攙扶。
「大爺,你怎麼回去?」杜君良關切的問。
「我坐地鐵,家裡孩子沒時間陪我。」
「讓我們的護士送送你。路上小心!」
杜君良給患者帶來的不僅是身體外在的康復,更多的,是溫暖了患者的心。
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去照亮和溫暖他人,與年齡無關。
救
治病人於生死之間
「凡大醫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側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
——孫思邈 《大醫精誠》
醫者,不忘初心,重在踐行。
「別的醫院不要的我要。別人不給治的我給治。沒有錢的我出錢,一定要幫助救治每一個來到這裡的病人。」杜君良說。
一位來自王哥莊的大姐,40%的皮膚被煤氣燒傷,被緊急送往君良燒傷醫院,生命危在旦夕。
經過50多天的精心治療,大姐即將出院,激動的淚水訴說著救命的恩情。
「我來的時候不省人事了,多虧杜院長把我救了。」
大姐的眼睛已被淚水模糊。
「我沒尋思能撿回一條命,感謝杜院長……」大姐嘴裡不停的念叨著。
「馬上出院了,你應該高興才對,好好的準備回家。」
救命之恩無以為報。
大姐強忍著哽咽,抹去眼角的淚水:「院長,我出院回了家,親手給你做王哥莊大饅頭。」
「等你蒸了饅頭,我一定去吃。」杜君良高興的答應。
病人康復帶來的快樂,是杜君良最大的幸福和驕傲。
生死相隔一扇門,醫生就是守門人。
杜君良,一生擁有光環無數,副主任醫師、高級專家……但在他眼裡,自己永遠是一個服務員,為病人服務,讓病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醫生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堅持做一輩子的好事,這也是德善的傳承……
編輯/攝影 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