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石印坊
大家是不是以為這是一個筆筒子?
然而並不是,它是一方多面印,
其主人是鼎鼎大名的篆刻家吳讓之,
這方印的材質非常特殊,
它是一方竹根印,
是從吳讓之所使用的拐杖上截取下來的,
這方印一直被視為讓翁篆刻之中的精品,
其筆意流暢,篆法婀娜多姿,
仔細品味,美不勝收。
攘之 方竹丈人 晚學居士 師慎軒 吳讓之刻
喜歡玩竹根印的可不止吳讓之一人,
清代的鄧石如、徐三庚、金農等大家,
對竹根印也情有獨鍾,
竹面纖維粗澀,不易奏刀,
刻起來非常有難度,
但對這些名家來說似乎是小菜一碟。
皖派的祖師爺鄧石如
就刻有一方經典的竹根印——」在心為志」,
這方印使用雙刀法刻成,但毫無艱澀之感,
字法則以書入印,開合自然豪放。
在心為志 鄧石如刻(竹根印)
明清時期金陵地區竹刻藝術繁盛發展,
竹刻是當時十分發達的民間工藝,
金陵地區盛產竹子,
創作取材十分的方便,
且竹子比石料更為輕便,很好攜帶。
下面這兩方竹根印分別為徐三庚、金農所作,
其造型十分獨特,一種古樸蒼茫的意趣,
讓人回味無窮。
神仙過海 徐三庚刻
邊款:褒海
尺寸:8x4.5cmx3.5cm
枕流館(白), 如雷(朱) 金農刻
邊款:前畫竹題記一篇,予往年所作,今重書之。甲子初秋,杭人金農。
文人歷來對竹情有獨鍾,
古人曾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句。
竹子本身自帶的質樸奇崛自然的美感,
讓人們愛不釋手,
今天,金石君特地搜集了一批竹根印,
它們通過別具一格的形式,
賦予了竹根新的生命力,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懶道人
尺寸:2.2×1.8×5.6cm
四山人
尺寸:2.9×3×5.3cm
何天衢 雲門氏
邊款: 1.心兮本虛。 2.絕利一源,用事十倍,三反晝夜,用事百倍,陰符句。 3.乙未初冬野民制。 4.子厚作。
尺寸:5.4×3×4.7cm
風流自賞(左)剩印 松里(右) 張增刻
邊款:張增,曾山(左) 張增,曾山(右)
尺寸:2.7×0.9×5cm(左) 2.2×0.9×5.2cm(右)
林森印
邊款:愚谷刊,少梅贈。
尺寸:1.8×1.8×2.6cm
虛心
邊款: 虛心,竹解虛心是我師,乙丑春三月上巳少石作
古泉 潘西鳳刻
邊款:老桐。
尺寸:徑2.9×6.1cm
壺樂
尺寸:4.5x6.2cm
君子以虛受人 喬林刻
邊款:墨莊
尺寸:6.5x4cmx3.3cm
瓢四山人
尺寸:2.8×2.8×5.3cm
自然是風塵外物 喬林刻
尺寸:3.2×3.2×3.8cm
可得神仙 喬林刻
尺寸:3.8×4.5×6.3cm
清泉閒灑種花泥 喬林刻
邊款:丙申秋初,墨莊篆
尺寸:4.1×1.8×3.2cm
杭心希古 喬林刻
邊款:墨莊作
尺寸:徑1.8×6.5cm
學之不深獲之不厚 喬林刻
邊款:戊申春初墨莊作於白雲山房
尺寸:4.2×4×3.7cm
半畝花竹 湯徽典刻
尺寸:2.9×1.9×3.5cm
春日佳氣多 湯徽典刻
尺寸:3.8×3.2×4cm
崐山片玉 湯徽典刻
尺寸:3.9×2.4×6cm
多福多壽多孫
尺寸:3.4×1.6×4.9cm
九儀
尺寸:3.2×3.2×4.1cm
說明:「九儀」指天子接待不同來朝者而制定的九種禮節。《周禮·秋官·大行人》:「以九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 鄭玄 註:「九儀,謂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公、卿、大夫、士也。」後稱朝見天子之禮為九儀。 唐 李紓 《讓皇帝廟樂章·亞獻終獻》:「秩禮有序,和音既同。九儀不忒,三揖將終。」 宋代柳永 《御街行·聖壽》詞:「九儀三事仰天顏,八彩旋生眉宇。」
清爽 王石經刻
邊款:西泉刻
尺寸:3.3×1.9×2.9cm
尊彝閣主 王石經刻
邊款:西泉刻
尺寸:2×1.2×1.4cm
一詠清兩耳 王石經刻
尺寸:2.2×2.2×5.8cm
任頤之印 任伯年刻
尺寸:2.8×1.3×1.2cm
鐵心 石腹
南器(左) 尊眼道人(右)
緘(左) 鐵人(右邊)
山高水長
尺寸:2.5×2.3×4.1cm
幽獨園主(左) 景山(右)
尺寸:2.3×2.4×4.1cm 2.7×1.8×4.1cm
不薄今人愛古人
邊款:丁未暮春之初,直道人制
尺寸:4.4×4×5.4cm
山水中人
尺寸:3.3×3.3×3.5cm
三徑之質
尺寸:3.7×3.6×4.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