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70年,首都民生譜新篇

2019-08-20     北京市通州區信訪辦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首都北京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百姓生活水平節節攀升,實現了由溫飽不足到步入小康的歷史性轉變。


一、居民收入水平連上新台階,

收入來源更加廣泛

70年來,全市經濟快速發展,收入分配製度逐步完善,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收入來源更加多元。

居民收入跨越式增長。198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千元大關,2000年突破萬元,2015年突破5萬元,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67990元,是1955年的316.2倍,年均增長9.6%;198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千元大關,2008年突破萬元,2015年突破2萬元,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490元,是1956年的194.8倍,年均增長8.9%。全市

居民收入實現了由百元到千元再到萬元的連續跨越式提升,居民生活實現了從解決溫飽到步入小康,正邁向富裕之門。

1955-2018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單位:元



1956-2018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單位:元




居民增收渠道豐富多元。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全市居民收入來源由以工資性收入為主導向工資性收入、經營凈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等四項收入全面增長轉變。2018年城鎮居民工資性收入占比59.6%,比1955年降低38.7個百分點。可監測的數據顯示,1988年城鄉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分別僅為7元和23元,2018年則分別達到11983元和1877元。2018年城鄉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1.2%和10.4%,成為第二大收入來源。

二、居民消費支出百倍增長,

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70年來,隨著消費市場持續完善以及消費環境不斷優化,更好地滿足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耐用消費品升級換代步伐加快,城鄉居民從基本的吃穿等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和享受型消費升級轉變。

居民消費水平顯著提升。1986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突破千元大關,2002年突破萬元,2009年突破2萬元,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42926元,是1955年的209.0倍,年均增長8.8%;1991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突破千元大關,2011年突破萬元,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0195元,是1956年的134.1倍,年均增長8.2%。

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全市居民耐用消費品數量從少到多、種類從無到有、品質從低端到高端。汽車、行動電話、空調、家用電腦等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大幅增加。2018年城鄉居民家庭每百戶家用汽車擁有量分別為52輛和45輛,分別是2000年的20.8倍和15倍;每百戶行動電話擁有量分別為226部和248部,分別是2000年的8.2倍和17.7倍;每百戶空調擁有量分別為179台和168台,分別是2000年的2.6倍和8.4倍;每百戶家用電腦擁有量分別為100台和66台,分別是2000年的3.1倍和9.4倍。

居民消費結構全面優化升級。全市居民用於滿足基本生活的生存型消費支出比例快速下降,用於提高生活質量的發展型消費支出比例不斷上升,體現生活質量的恩格爾係數大幅下降。其中,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於1993年下降到50%以下,2018年為20.0%;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於1985年下降到50%以下,2018年為23.8%。發展型、享受型消費支出增長明顯。2018年城鄉居民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支出等發展享受型消費支出占比分別為32.9%和33.5%,比1978 年分別提高19.1個和28.1個百分點。

1978-2018年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

單位:%



三、就業、住房、社會保障更加完善,

百姓日益安居樂業


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市以就業為民生之本,同時在解決住有所居上發力,並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有力地促進了百姓安居樂業。

就業水平不斷提升。據市人力社保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2.3萬人,連續12年保持在40萬人以上的較高增長水平。2018年全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各季度運行在3.9%-4.4%之間,保持了較低水平。

居住條件極大改善。2018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達到33.08平方米和46.26平方米,比1978年分別提高26.38平方米和37.06平方米。

社會保障水平顯著增強。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由1994年的210元/月提高到2018年的2120元/月,失業保險金最低標準由1995年的174元/月提高到2018年的1536元/月。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據市民政局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計建成社區養老服務驛站680家,基本實現城區全覆蓋。2018年調查數據顯示,超9成老人滿意目前生活狀況。


四、教育醫療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百姓精神生活不斷豐富

70年來,全市圍繞解決人民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持續發力,以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目標,教育醫療文化事業蓬勃發展,百姓精神生活日益豐富。

教育優先發展成效顯著,居民受教育程度大幅提升。據人口抽樣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1.9年,比1964年提高6.6年。居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教育消費投入不斷增長。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消費支出由2000年的不足700元增加到2018年的1960元。

醫療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升。據市衛健委資料顯示,2018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壽命82.2歲,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居民健康意識、保健意識不斷增強,醫療保健支出不斷增長。城鎮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由2000年的不足700元增加到2018年的3476元。

文化事業不斷繁榮,居民精神生活更加豐富。70年來,北京充分利用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源優勢,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為居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服務,城鎮居民人均文化娛樂服務支出由2000年的不足400元增加到2018年的1691元。

來源:北京發布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IS8tWwBvvf6VcSZmoj3.html























我,就是防線

20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