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職赴武漢找工作,卻意外被困兩個多月!這個小伙的經歷,讓人唏噓

2020-04-06     杭州檢察

來源:錢江晚報

4月8日,武漢將解除對離漢離鄂通道的管控。遭遇封城,經歷解封,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重逢在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春暖花開日,武漢重啟時。在武漢封城期間開愛心滴滴的湖北襄陽司機,滯留被困卻主動加入義工的外鄉年輕人,TR188航班臨降杭州集體隔離的武漢乘客,在華南海鮮市場眼鏡城做生意及早自救的溫州老闆……70多天後,我們和這些曾記錄的當事人一起回家,重新歸來。



28歲的湖北漢川人但俊(化名),能聽到武漢甦醒的聲音——

城市不再安靜得如同一潭深水;東湖裡青蛙的叫聲,開始被馬路上的車聲覆蓋;不遠處的輕軌重啟,它們穿越都市的噪音變得那麼悅耳;窗外,行人漸多,有了人氣的城市,一下又開始生動起來。

3月24日,好消息傳來——武漢即將解封。

就在前幾天,但俊走出康復中心,住進一家旅館居家隔離。他本想來找工作,卻意外被滯留。在武漢「封城」的兩個多月,但俊加入志願者車隊,去紅十字會做義工,參與方艙醫院的建設,到社區和隔離酒店做志願者……在疫情中心,這個小伙帶著滿腔熱血,完整經歷了武漢從冰封到解凍的全過程。

4月8日,武漢解封的陽光即將普照。但俊計劃著,當天,不著急回家,他要參加一場線下面試。新的未來,在等待著他和這座城市。


被困後加入志願者車隊:

用新車接送醫護人員、運輸抗疫物資


滯留武漢主動做起志願者的但俊。


1月23日,武漢封城,但俊和其他異鄉人一樣被困城中。

八天前,他剛在廣州辭掉一份銷售工作,搭乘高鐵來到武漢。他參加了幾場面試,試圖在這裡開啟新職場。

他用工作三年的積蓄,在武漢買了輛車,穿梭在熱鬧的人群中買年貨。除夕前一天,他將風風光光地開著車,將自己和這車年貨,送回70公里外的老家。

沒想到,「城門」突然關了。

但俊困在酒店,網上的各種報道,看著心急。他忍不住想,「既然留下來了,就要提供些舉手之勞的幫助。」

他前後加入五六個志願者群,「起初,大家自發捐款,從仙桃購買口罩供應到醫院。後來發現,有很多支援物資進不來,到處都是需要接送的醫護人員。」

大年初一,但俊開著剛買的車,加入漢陽志願者車隊的行列,往各地運送防疫物資,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短短三四天,漢陽志願者車隊從六七十人發展到300多人。

其中一天,但俊和十多人一起,把近1000桶消毒水送往雷神山醫院。

「一桶50斤,足足23噸重,光搬卸就用了兩三小時。」但俊回憶說,當晚十點多,將消毒水送到時,他已經大汗淋漓,「兩個胳膊痛了兩三天,想抽煙,煙都叼不到嘴裡去。」

但俊接送過一位護士,她說之前為了上班,從位於江夏紙坊的家,到中部戰區總醫院,前後走過兩三次,「往返40多公里的路,我開車都要1個多小時,她一個女孩硬生生走過去,聽著就心酸。」

但俊一天接送七八個醫護人員。起初,他只戴著很薄的口罩,直到有一天,一位護士給了他兩個N95口罩。「我覺得她更需要,就撒謊說我有,可她還是堅持把口罩留在車上。」但俊像寶一樣,把那兩個口罩戴了好幾天。



1月28日,但俊又加入武漢市紅十字會做志願者,負責搬卸物資。「當時醫院不能直接接收物資,要先送到武漢市紅十字會。我送貨時發現,那邊沒有人幫忙搬運,挺需要人。」但俊說,那段時間有很多物資運來,每天都堆滿操場一樣大的倉庫,「總是一批貨還沒卸完,又一批進來了。」


到社區做志願者:

幫四五百戶居民代購

照顧100多人起居

但俊也面臨急迫的現實問題。2月初,但俊的經濟狀況告急,他從近300元一天的酒店,換到70元一天的旅館。在即將要還信用卡、車貸、房貸等多重壓力下,吃住都成了問題。

2月中旬起,但俊先後到漢陽、武昌、洪山的三家街道做志願者。在包吃包住的街道,他一邊自救,一邊繼續為這座城市的抗疫貢獻能量。

他曾到社區,幫四五百戶居家隔離的人送菜,代購物資或藥品;也曾到集中隔離酒店,為100多位新冠病毒密切接觸者,配送三餐,解決生活起居的各種問題,並安撫情緒。

在湖濱花園酒店隔離點,每天一到飯點,但俊會和兩個志願者一起送餐,挨個敲門通知大家領取。擔心飯菜冷,他們的動作總是很快,一個多小時,完成90多個房間的配送。

「電視壞了,水龍頭擰不開,馬桶堵了……有時我們變成了物業維修工。」但助人後的成就感,讓但俊真正體會到,什麼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在隔離點,但俊配送物資。

在隔離點,但俊幫助大家進行核酸檢測。


有人會時不時給但俊塞一些零食,也有不少人加他的微信好友表達感謝。一個同齡的小伙子,在出酒店的前一天,特意讓朋友送來一箱24瓶可樂。但俊說,儘管分下來,每人只有一兩瓶,但已經很奢侈,「我大概有一個多月沒喝過飲料。喝到嘴裡時的那種氣泡感,忽然感到特別幸福,有種被認可的感覺。」

一個13歲的小女孩,由於父母確診被送進方艙,自己在酒店隔離了20多天。「她很乖巧獨立,每天自己在房間上網課。我們平時格外留心她,幫她找上課用的各種器具,也時不時給她帶些牛奶或水果。」

每當幫大家搬行李離開酒店,是但俊最開心的時刻,「看著這裡的人越來越少,就感覺武漢好起來了。」


被核查為疑似患者:

前後四天,仿佛坐了一次過山車

在湖濱花園酒店隔離點,大家將每周例行一次的核酸檢測戲稱為「考試」,連續兩周陰性通過,就意味著可以回家了。

3月2日,新一輪「考試」來襲。但俊記得,當時大家都很興奮,因為如果覆核通過,酒店有一半的隔離人員都安全了。

第二天中午12點,正給大家準備午飯,但俊卻接到一通讓他心驚的電話——「你是單陽,疑似新冠。」短短几個字,瞬時讓他陷入恐慌,「大家的一日三餐都是我們準備,萬一我攜帶了病毒,很擔心會交叉感染。」

他立刻趕回房間自我隔離,從中午等到晚上,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家人都不知道我在隔離點做志願者,以為我住在朋友家。如果確診,我就瞞不住了。」一邊害怕,他一邊安慰自己,「我身體沒有任何異常。」平時,但俊身體素質不錯,很少感冒,他有十多年沒去過醫院了。

當晚七點多,志願者車隊的人,把但俊送往醫院,「司機聽說我也是志願者,努力安慰我,一路聊了一個多小時,我情緒穩定了不少。」

到了醫院,但俊卻又緊張得睡不著覺,手套和口罩基本沒摘下來過,20多小時沒敢吃飯,也沒去過衛生間。

所幸,他擔憂的一切沒有發生。而後,醫院接連兩天的檢查證明,但俊沒有感染新冠病毒。

仿佛坐了一次過山車,四天裡,但俊親身體驗了一遭人生的跌宕。他感覺以前的自己在空中飄著,而如今,在武漢經歷的一切,讓自己接回了地氣,「我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在病毒面前,人人平等。」


康復中心再做志願者:

慶幸在二線參與這座城市的抗疫

3月6日,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正式「休艙」,轉為康復中心,但俊被送到這裡和260多人一起集中隔離。

但俊對方艙醫院並不陌生。事實上,他曾是方艙醫院的建設者。

他回想起,2月初,在經濟壓力下,他打過九天小工。他接連去過四家方艙醫院,幫忙鋪板搭床,建造起這些生命的「諾亞方舟」。但他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也會住進來。

就像武漢封城之時,他從無可奈何地留下,到決心自己做些什麼。在康復中心,他再次改變自己的既定身份,承擔起志願者的角色。

他分發物資,配送三餐,飯後,組織大家一起,進行八段錦等身體鍛鍊。戴著那頂武漢志願者的小紅帽,他忙得不亦樂乎。

每晚七點,大家零零散散地坐在大螢幕下,準時觀看《新聞聯播》,關注疫情動態。


在康復中心,但俊組織大家做八段錦。


在康復中心,大家一起觀看《新聞聯播》。


氣溫漸漸升高,牆壁擋不住春天的氣息。但俊猜,此刻,像南方瘋長的植物,層層疊疊的希望,已經在四處蔓生。

像但俊一樣,人們都在期待那個冰融雪化的解封時刻。

3月24日,好消息終於來了——武漢即將解封。

幾天前,運轉了44天的湖濱花園酒店隔離點關門大吉。「很開心,也有點遺憾,我沒有見證這個時刻。」但俊說,儘管沒在一線,但很慶幸自己在「二線」,參與這座城市的抗疫。


三八節,但俊為康復中心的女士送花。


4月5日,但俊隔離期滿,武漢也將在三天後恢復對外交通,但他並不打算立刻離開這座城市。當天,他便去醫院進行複查,確認身體狀況沒有異常。

生活已經重啟,因疫情而延誤的幾場面試陸續恢復。這幾天,但俊完成了三四家公司的電話面試。4月8日武漢解封當天,還有一場線下面試等著他。

但俊相信,自己和江城一同渡過了難關,新的未來,一定在等候著他和這座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G21T3EBnkjnB-0zgc2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