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被改寫人生,李沁被黑化,《人生之路》是悲劇還是勵志劇?

2023-03-28     文刀木之南

原標題:陳曉被改寫人生,李沁被黑化,《人生之路》是悲劇還是勵志劇?

一提起作家路遙,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平凡的世界》,但他還有一部也很優秀的中篇小說《人生》,一樣啟迪著一代年輕人如何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正確書寫自己的人生。

近日,由陳曉、李沁領銜主演,劉威、李光復、林永健等老戲骨聯袂出演的電視劇《人生之路》正在熱播,引來不少觀眾的熱議。

這部劇開播至今,有人喜歡,有人棄劇,網友吐槽不已,原著粉更是表示不滿。這部源於路遙《人生》改編的電視劇究竟如何呢?

01、四大亮點

《人生之路》主要講述了陝北青年高加林,好不容易高考錄取卻被村支書的兒子冒名頂替上了大學。不明真相的他只好在老家當一個鄉村教師,但他並不滿足現狀,發誓一定要改變命運,在歷經各種波折和考驗後,成功書寫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的故事。

導演閻建鋼40年前初讀《人生》時,就對這部小說很感興趣,籌劃多年,精心打造,讓這部劇也閃爍著一些亮點,不可忽視。

  • 亮點一:有質感的場景

閻建鋼導演以執導現實主義題材作品見長,他在原著改編劇本的基礎上完成了幾十萬字的導演台本,並根據劇情需要搭建場地,完成實景拍攝,可謂是煞費苦心。

從街道到學校,從窯洞到村委會,從自行車到黑板報,從路邊壘滿的土磚,到牆上掛著的玉米,《人生之路》用一個個放大的細節,成功還原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陝北的縣城和鄉村實景,引發人們滿滿的回憶殺。

  • 亮點二:兩條線索交錯

原著中以高加林為主人公,講述了他和巧珍、亞萍之間的情感糾葛,從而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之路。

而電視劇中則是兩條線索交錯,一條是在鄉下教書的高加林,另一條則是在上海讀書的高雙星。二人形成鮮明的對比,加劇了主人公的悲劇性,也增加了作品的諷刺性和現實性。

  • 亮點三:熟悉的面孔

雖然這部劇是年輕人挑大樑,但是觀眾們的眼神還是被不少熟悉的老面孔所吸引。導演果然厲害,請來了眾多實力演員加盟,為作品保駕護航。

我們可以看到演劉巧珍父親的劉威,演德順爺爺的李光復,演加林娘的樊勝美嫂子趙千紫,他們穿著樸素的衣服,操著一口陝北方言,灰頭土臉的樣子雖不太上鏡,卻更能體現陝北人的樸實和可愛。

而這裡最出彩的還要數全村最精明最有勢力的村支書高明樓了。他戴著個老花鏡,一對閃光的小眼珠不斷地轉動,盤算著怎麼對自己和家人有利,特別是他接到高加林錄取通知書後的一系列神態和動作的變化,更看得出他的老奸巨猾、自私虛偽。

  • 亮點四:樊登的友情客串

而所有演職員中,最讓大家感到意外的當然要屬客串大學教授的樊登老師了。沒想到一向在直播間或書店裡和大家一起談論文學的樊老師,這次能在電視劇中和大家一起暢聊「人生」,讓不少粉絲都驚喜不已。

在劇中,樊登老師真是本色出演啊!一亮相就是大學教授派頭,語言是親和的,氣場卻是強大的,難怪台下的學生們都用崇拜的眼光看著他。能聽到這樣優秀的教授當面講課,戲裡戲外都是難得的幸運。

02、三大敗筆

雖然這部作品有亮點,有創意,但還是引來不少網友的吐槽,讓很多原著粉表示不滿,因為這幾處敗筆實在是太明顯了。

  • 敗筆一:某些對原著情節的改編過於離譜

雖然影視作品是對原著藝術加工後的再現,但是也不能過於脫離母版,否則容易失去原有的味道,讓人看著不倫不類。

電視劇開頭是高加林和雙星在崎嶇的道路上狂飆自行車,看似在激揚青春,但在那個年代,自行車可是很珍貴的東西,更何況高加林家窮得很,這麼禍害是不現實的。

原著中的高加林並沒有考上大學,落榜後做了三年鄉村教師,而後又被村支書的兒子給頂了下來。而在電視劇中,他卻被人盜用了身份頂替上了大學,這分明和《幸福到萬家》里的秀玉一個命運。這樣的改編違背原著,加重了雙星的戲份,沖淡了高加林的光彩,讓不少原著粉不滿。

另外,小說中的劉巧珍是村裡最美的姑娘,她爸是全村首富,家裡闊綽得很,正如原著中所說「劉巧珍看起來根本不像個農村姑娘,漂亮不必說,裝束既不土氣,也不俗氣。」

而電視劇中的巧珍又黑又土,開著拖拉機以送貨為由鎮里鄉下的跑只為討好高加林,這和原著里的白凈漂亮的騎著自行車的劉巧珍太不一樣了。

李沁為了這個角色特意把自己黑化,素麵朝天的樣子讓很多粉絲都沒認出來。她的形象讓人看著十分心疼,但實際上她不必讓自己這麼丑,漂亮一點,體面一點,才再像有錢人家的姑娘。

  • 敗筆二:年輕演員不講方言

同樣拍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里王雷等年輕主演都說方言,而在此劇中,老戲骨們都說方言,而幾個主演的年輕演員都說普通話,顯得很彆扭。

對此導演有他的想法,他故意不讓年輕演員講陝西話,因為他要的不是一個地域系的作品,只注重鄉音和鄉土人情,而是希望大家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

年輕人代表著希望,長大以後會和外面的世界多接觸,講方言會與不同的環境有違和感。但是現實中的我們,既會說普通話,也會說家鄉話,特別是在家裡和父母、鄰居聊天的時候,用方言更有親切感。

而此劇中,家人對話時父母用濃重的方言,而孩子卻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讓人瞬間出戲,怎麼看這家人也不十分和諧,人物也缺少代入感。

  • 敗筆三:年輕演員沒有代入感

這部劇的主演是幾個年輕演員,但是他們的表演太青澀,一看就是現在年輕人的感覺,動不動就大喊大叫,過於直白和急躁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缺少真正的時代感。

陳曉的語言表達和過去的偶像劇台詞語調相似,而他的形象、氣質和原著中的高加林相比,也少了一些倔強和自信;和周里京版的高加林相比天壤之別,細節處理得太粗糙,根本沒有把人物的特點鮮活地呈現出來。如果讓黃軒演高加林,一定會比陳曉很合適和受歡迎。

而李沁飾演巧珍形象過於黑化,不及原著中的漂亮可愛,表演也過於直白,缺少一種含蓄美,眼神空洞沒有表達,更無法達到吳玉芳版的傳神,都不及那個叫香香的小女孩,形象、氣質、語言、心理都和一個村姑相匹配,更顯得楚楚動人。

王天辰飾演的高雙星,劉潤南飾演的張克南,還有張嘉倪飾演的黃亞萍,他們不像那個年代的孩子,衣著形象雖然屬於80年代,但思想、語氣、細節處理還是更接近現代的年輕人。這讓觀眾缺少代入感,還不及唐曾演的馬栓接地氣,更像是當地農民的兒子。

03、年代劇的特點

近年來,年代劇比較流行,從《父母愛情》《大江大河》到《山海情》《風吹半夏》,都在講述歲月變遷的動人故事,引來不同年齡階段人們的回憶殺。

年代劇要想吸人眼球,引發觀眾的共情,一定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 首先,要有歷史的厚度

新中國成立70多年,從知青下鄉到恢復高考,從下海經商到科技創新,我們的文化、經濟、政治、軍事、生活等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從中截取部分時間段發生的事,從小人物的視角入手,用他們的經歷和變化來展示時代的變遷,以小見大,可以盡顯歷史的厚度。

例如《大江大河》就是講述了1978到1988十年間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為代表的先行者們在改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曲折經歷。以點帶面,全方位、立體式地描繪了時代畫卷,再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

  • 其次,要有內容的深度

作品的內容不僅要有廣度,還要有深度,這樣才能更加真切動人。

電視劇《山海情》本是一部不討喜的主旋律扶貧劇,沒有流量明星,沒有商場風雲,更沒有麻辣愛情,似乎沒有什麼吸引人眼球的地方。

但就是這麼個土得掉渣的戲,生動再現了三十年前大西北的貧瘠和落後,體現了人們內心複雜的真實感受,讓觀眾見證了一段苦盡甘來的創業史,播出後好評如潮,收視率也高居排行榜榜首,榮獲飛天、華鼎等眾多大獎,成為年代劇的優秀代表作。

難怪《北京日報》曾評價說:「這樣的作品火了,折射的正是現實主義創作的成功,西海固那段真實的人間奇蹟,呈現的是時代的紋理,傳遞的是時代的聲音,展現的是幾代人艱苦奮鬥、犧牲奉獻的群像。」

  • 另外,要有主題的高度

很多作品,表面上講述著一些平凡人幾十年間的分分合合、生活瑣事,但以小見大,折射出的傳統美德、處世真理或家國情懷,更讓觀者反思和感動。

例如《喬家的兒女》中,無論是父親還是幾個孩子,人設都不完美,他們之間也矛盾重重。但正是這樣的一家人,跌跌撞撞,聚散離合,相愛相殺,讓我們知道平凡的生活更加耐人尋味和珍惜。

而《父母愛情》中,江德福和安傑好像是兩個世界的人看起來並不般配,但還是彼此關愛和包容,風風雨雨五十年,一路相扶不離不棄。

一個個平淡又真實的生活細節,貼近百姓,瀰漫著濃重的煙火氣,讓觀眾很容易就找到熟悉的影子產生共情。而劇中悲喜交加,讓我們不禁又對人生、愛情和歷史有了新的思考。

  • 同時,要有人性的溫度

年代劇中最感人的是各類的人間真情,親情、友情、愛情、溫情,而這些情都閃耀著善良的光輝,散發著人性的溫度。

收視率突破央視5年記錄的《人世間》就是一部很暖心的溫情大戲,周家父母對子女的親情,三兄妹之間的手足情,光字片兄弟的友情,秉昆和鄭娟患難與共的愛情,周秉義對鄉鄰們的鄉情,都讓人感動不已。

《人世間》呈現出來50年風雨歷程中國家發展和百姓生活的變遷,作品中流淌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情義深深打動了觀眾的心,被譽為「當代中國的影像心靈史詩」當之無愧。

04、人生之路

年代劇是歲月的回眸,也是歷史的印記。它並不完美,卻很真實,生動再現了那個時代的人們生活、思想的動態,也給了我們很多的人生啟示。

藝術不是原封不動的複製還原,而是在尊重原型的基礎上進行智慧和巧妙的二次加工,讓它更貼近現實,也更滿足觀眾口味。

《人生之路》源於小說《人生》,但又不完全等同於路遙筆下的《人生》。它既立足原著,又寄託著編導獨特的創意和希望,慢慢細品,也是一部不錯的作品。從中我們可以見歷史,見眾生,見萬物,見人性,也可以見自己,見現實。

劇中曾有這樣一句台詞:「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高加林的路最終會通向何處,我們沒有看到結局,還不能輕易過早下定論。但是如何走好我們自己的人生之路也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這也是這部劇對我們最好的啟示吧?

文|碧琉璃

圖|網絡

發布|文刀木之南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要觀看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文刀木之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95b7300f8352ebb4c9cf6a177a167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