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到2025年,我國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國家能源局正在以「十四五」規劃綱要為指導,研究制定新一輪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本期尋訪行業先鋒,走進核電建造信息化領域中的突出企業。
北京中核華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俞丹琛說道 :「核電工程是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如何有效協同產業鏈的上下游和工程參與各方,在確保安全、質量萬無一失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成本和工期,始終是我們面對的重大的挑戰和核心的痛點。」
經過數十年的實踐和驗證,信息化和數字化已經成為應對挑戰、解決痛點最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北京中核華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6月,由中國核建控股,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與雙軟企業。中核華輝作為核工程建造領域專業的數字化服務企業,在以往產品和管理經驗沉澱的基礎上,構建了「中核龍信工業互聯平台」,讓核電工程所有的參與方都可以在一個平台上進行工作、協同,解決了先前多系統、多平台所帶來的數據孤島、信息斷流等問題。
北京中核華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紅兵表示:我們的使命就是用信息化和數字化技術提升我們國家的核電建造水平,中核華輝成立20多年來一直專注在核電工程建造軟體的研發上。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家在建,包括已經運行的核電站,在建造過程中都用我們的系統軟體,把它作為核心業務系統,我們為了核電建造提供數字化賦能。
中核華輝主營雲安全、精益建造、智慧辦公、數字化轉型/ERP四大板塊業務,擁有核工業領域惟一的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關鍵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是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在核電領域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並與著名機構聯合成立核行業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聯合實驗室,肩負支撐核產業數字化升級發展使命。
北京中核華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項目實施部經理雷斌表示:我們優秀案例有很多,比如我們在巴基斯坦喀拉蚩實施的項目,還有我們在田灣7、8號實施的VVER項目。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項目,是我們在漳州核電實施的大數據項目。在我們核電建造的過程中有大量的數據產生,這些數據都是我們寶貴的財富,承載著我們國家核電建造的經驗。因此,我們和漳州核電聯合構建了一個大數據平台,將分布在不同系統的數據通過數據治理,形成各業務領域的數據資產。
中核華輝成立之初的願景與使命就是為我國核電與民用工程建造領域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二十年來,中核華輝秉承著「兩彈一星」精神和「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電建造工業軟體產品和配套服務體系,擁有軟體著作權和專利204項,產品功能涵蓋國內所有堆型規格的核電建造工程管理需求,用戶覆蓋全國所有核電工程,並隨同「華龍一號」走出國門。
北京中核華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俞丹琛強調:中核華輝會繼續以「強核報國、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為指引,為「建設核工業強國」新征程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本節目於3月12日在北京財經頻道播出。
廣通社-北京直通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責編:張悅 | 編導:陳佳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