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患者質疑醫生給別的患者「走後門」,弄清原因原來是場誤會

2023-06-24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急診患者質疑醫生給別的患者「走後門」,弄清原因原來是場誤會

隨著旅遊季到來,120也變得不那麼安靜。尤其是值夜班,真怕急診科來電話。夜間送來的,一般都是多人事故,而且以車禍居多。

前幾天的一個夜班,剛躺下不久就被急診科吵醒了。急診科告知:有多個傷者正在往醫院趕,有些傷者可能需要插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麻醉科是醫院搶救的重要力量。比如,很多醫院仍然沿襲著由麻醉科來支持急診科插管的舊習。儘管插管率是急診科的質控標準之一,但想讓急診科醫生學會插管,太難了。

聽說有多人受傷,我們和急診外科都早早到達了急診科。120一到,果然有好幾個傷員。急診科床位很快被占滿,因此有些「輕症」傷者只能自己找地方坐在地下。

看著急診床上哼哼呀呀的傷者,我們仔細查看哪個是需要插管的。看到醫生來了,有的傷者還故意大聲喊疼、甚至「救救我」之類的話。但是,我們知道這幾個人都不嚴重。

正當我們準備撤離的時候,坐在牆角還玩著手機一個年輕小伙說:你們什麼時候檢查完呀,等這麼長時間了,能不能給口水喝呀。

聽到這話,我立刻警覺了起來:我們提前到達的,檢查過程一共不超過10分鐘,他怎麼會覺得時間很長?關鍵的是,他覺得口渴。

如果是普通民眾聽到這句話,肯定不會有其他想法,甚至會趕緊弄一杯水過去。但是,我們是常年參與搶救的。嚴重創傷患者中,如果有人口渴,我們第一反應是這個人嚴不嚴重。

醫學上,有一種情況叫「休克」。休克的意思是,機體在嚴重失血失液、感染、創傷等強烈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有效循環血量急劇減少,組織血液灌流量嚴重不足,引起細胞缺血、缺氧,以致各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代謝障礙和結構損害的急性全身性危重病理過程。

如果這些專業內容很難懂,簡單的說:當一個人處於休克階段的時候,就表明這個人很危險。如果不及時糾正休克,很有可能危及生命。並且,越早糾正休克,生存機會越大。

休克早期症狀,包括血壓升高而脈壓減少、心率增快、口渴、皮膚濕冷、黏膜發白、肢端發涼、皮膚靜脈萎陷、尿量減少。

可以看出,口渴是休克早期的症狀之一。

需要強調的是,口渴幾乎是患者主動表達的唯一症狀。也就是說,其他症狀可能都需要醫護人員細心查看才能發現,只有口渴是患者可能主動表達的。

現實情況中,口渴可能被很多人忽略,這很有可能導致搶救不及時。

不一會,口渴小伙等來的不是一杯水,而是幾個醫護人員抬著他進了手術室。

經診斷,他的傷情最重,是破裂。好在經過及時的輸液、輸血以及血管活性藥物抗休克措施以及手術的及時止血,他可以繼續健康的生活了。

這件事提示我們:在臨床工作中,患者的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要。也許一個不太重要的表現,恰恰是危重症的信號之一,共勉。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9118a8c57733cd51ca0f3923f228f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