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藥物過敏及過敏體質的相關知識

2024-01-11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麻醉藥物過敏及過敏體質的相關知識

術前訪視的時候,麻醉醫生都會例行詢問:「您有沒有過敏的食物、藥物之類的?或者接觸什麼東西過敏啊?」

常見的回答有「花粉過敏」「海鮮過敏」「酒精過敏」等等。

某一次,一位美女回答「雞蛋牛奶什麼的都沒事,就是有一次麻藥過敏?」

「您能說說當時的情況嗎?」我腦袋一懵,是過敏嗎?

「就是有一次拔牙的時候,打了麻藥後我過敏暈過去了。」

哦,這是過敏嗎?這個還能再用麻藥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過關過敏的相關知識。

這位美女所描述的麻藥為局部麻醉藥,局部麻醉藥廣泛應用於表面麻醉、局部浸潤麻醉、神經阻滯麻醉及椎管內麻醉中。在臨床工作中常常把局麻藥的相關不良反應如全身毒性反應、血管迷走性暈厥、精神運動反應等稱為「過敏反應」。那什麼是過敏反應呢?

醫學教材上定義過敏反應為變態反應,是人體接觸過敏原所引發的特異性的抗原抗體反應,導致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釋放組胺、白介素、緩激肽、血小板活化因子、類胰蛋白酶等炎性因子,引起血管擴張,從而引發皮膚粘膜、氣道、消化、呼吸和循環系統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徵。臨床上根據免疫機制、反應時間將變態反應共分為四類,我們圍術期常見的是第一類速髮型變態反應,它是IgE介導的嚴重的急性周圍循環灌注不足及呼吸功能障礙為主的全身性反應。

麻醉工作中將過敏反應根據症狀體徵分為4個等級,Ⅰ級,局部反應,僅表現為皮膚潮紅、斑丘疹和麻疹;Ⅱ級,除了皮膚症狀外,出現多器官受累但不危及生命,如低血壓 、心動過速、呼吸困難和胃腸道症狀;Ⅲ級,已嚴重危及生命,多器官受累,需要特殊治療,心律紊亂,支氣管痙攣及胃腸功能紊亂;Ⅳ級,心臟停搏或呼吸停止。其中Ⅱ—Ⅳ級為嚴重過敏反應,也稱為過敏性休克,它的皮膚症狀可能會在血壓恢復正常以後出現。

類過敏過敏反應在麻醉工作中也很常見,又稱假性過敏反應。過敏反應中主要的效應細胞——肥大細胞,廣泛分布於在皮膚、氣道、胃腸道表面,而這些表面常常暴露於環境中,接觸過敏原、病原體的機會加大。若患者僅出現輕微皮膚症狀,症狀較輕,可能是由於非特異性組胺釋放所致,即類過敏反應。

當你生活中接觸、食用某些過敏原後或者自行服用某些藥物如頭孢類藥物後身上出現大片皮疹、風團,胸悶、憋氣,喉頭水腫即有人掐你脖子的這種感覺,這個時候就是發生了嚴重的過敏反應,這時候請立即去最近醫院的急診科搶救,因為即使進行了有效的救治,嚴重過敏反應的死亡率仍達3%-6%。

回到開篇,麻醉醫師的例行詢問「你對什麼東西過敏嗎?」與麻醉有什麼關係呢?那位美女再次接受手術必須全麻嗎?

國內外報道過敏史是發生術中嚴重過敏反應的危險因素。另外,藥物與食物之間常常存在交叉反應,例如對大豆和牛奶嚴重過敏的患者應謹慎使用丙泊酚,丙泊酚的脂質載體有可能會誘發過敏。對化妝品、食物、消毒劑過敏的患者有可能對肌松藥過敏,肌松藥含有季胺集團,能被IgE特異識別,與化妝品等可能發生交叉過敏反應。對魚過敏的患者靜脈注射魚精蛋白應警惕會超敏反應。對水果過敏(牛油果、獼猴桃)或對含有橡膠乳膠的材料不耐受,麻醉中出現膠體過敏反應。因此,對有過敏史的患者出現相應臨床症狀時應警惕過敏反應的發生。

指南建議麻醉中接觸某種藥物或物質後出現過敏症狀,應做過敏相關檢查,取血測定類胰蛋白酶和組胺水平,4~6周後進行皮膚試驗以確定過敏原。

「那麼為了預防術中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為什麼不給我做皮試呢?」一些患者及家屬常有這樣的疑問。查閱相關資料,麻醉中常見的過敏原有肌松藥、抗生素、血漿替代品、血製品、消毒劑、造影劑,另外常用的抗過敏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本身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而在健康人進行諸多藥物皮膚試驗可產生大量假陽性結果,且有誘發全身嚴重過敏反應的潛在風險,得不償失,因而不建議常規檢測。

人們常說的局麻藥過敏大多數是偽過敏反應,是局部麻醉藥的不良反應。再次接受局部麻醉、神經阻滯麻醉、椎管內麻醉都是安全的。

河北省中醫院麻醉科 盧志霞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46eab906b913cec8736f3c4925582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