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奉為奇蹟,卻又淪為生育機器,成年人的世界裡果真沒有童話

2022-07-02     晴天記憶生活

原標題:被奉為奇蹟,卻又淪為生育機器,成年人的世界裡果真沒有童話

為妻或是為母,首先得讓自己活下去

最近,紀錄片《人間世》中令人心疼的張麗君再度被提起。她在懷孕5個月時發現患上胰腺癌,醫生建議她引產,然後接受抗癌治療。

但是,向死而生的她沒有接受醫生的建議,而是堅持要把孩子生下來。她說,她老公老了,也想讓他有人陪,不能讓他一個人孤孤單單地活著。

所以,她在懷孕7個月後冒著生命危險生下了孩子,同時,也錯失了癌症治療的最佳時機。

她在後來化療期間,給孩子錄製了18個視頻,希望以後的每一年都給孩子播放一個,這樣能陪他到18歲。

她說:「就算我的生命終結了,我也要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看看。好歹我活了26年了,他還沒有來這個世界看過一眼。」

就是這樣一個滿懷著愛和期待的堅毅女子,最終還是離開了人世。而近期關於她的新聞再上熱搜,是她去世不到一年,曾經滿眼愛意的丈夫就再婚了,重組家庭後,他並沒有讓張麗君拚死留下的孩子在新家一起生活,而是將孩子過繼給了親屬。

如今,卻紛紛在說,女孩子們,還是要更愛自己。言語之間,都是為她放棄治療生下孩子不值,覺得她的丈夫並沒有記得這份愛那麼久,愛情,不那麼可靠。

生育和生命相比,首先得自己活下去,才有後續的一切。

張麗君的偉大固然令人動容,然而拿自己的生命去給感情延續,對孩子來說不那麼好過,畢竟,母親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他的降生,而他的成長過程中,母愛的缺席是註定的了。

在印度的一本類似於成人童話的故事《黑山羊波納奇》中,被譽為奇蹟的黑山羊波納奇,卻被奴役、控制和索取,老夫妻倆並沒有知恩圖報,而是把她當作生育機器,高價出售她生下的小黑山羊。

她也想保護自己的娃,可是,連自己都沒能力保護好自己,都需要寄人籬下由人喂養。

婚與不婚,生與不生,這不是隨波逐流的選擇

可見,成熟女性面對婚戀,對自己的各方面需求都很清晰,知道自己想找個什麼樣的伴侶過一生,理智大過「戀愛腦」。

最終,節目中的白冰和蔡蔡,也並沒有因為觀眾的期待和節目的需要就勉強交出自己的心意,而是尊重內心的感受,並接納它。

千帆過盡,女人們沒有因為一次次失敗的感情而深陷泥潭,也正因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情感需求,不會去將就。

和誰戀愛,和誰結婚,她們不怕讓別人失望,怕的是讓自己失望。

黑山羊波納奇,在印度貧窮的山區,是一窩能生下7隻小山羊的高產奇蹟,當她經歷過被老夫妻當掌上明珠寵愛、被其他山羊愛慕的美好時光,青春萌動時,她能如願選擇自己的所愛嗎?

不能。

波納奇有了心上人之後,到了發情期,連奔跑自由都實現不了,天天被繩子拴著,更別說主宰自己的命運,去實現擇偶自由和生育自由了。

欣喜若狂的老夫妻把她當作生育機器,她被迫與令她厭惡的老公羊交配。那種痛苦與對命運的不甘,除了無奈和心酸,並無抗爭的可能。

看到這,你不覺得那是一隻母山羊的悲哀,而是被賦予女性悲情主義色彩的女人的命運,從降生起就囿於家庭的束縛、浮躁社會的觀念,嫁雞隨雞,開枝散葉……

可是,越長大越發現,女人慢慢不為感情苦惱了,因為感情在各種各樣的焦慮面前實在不算什麼了。

她說,「有人說不結婚就是不想負責任,我覺得很奇怪,為了結婚而結婚才是不負責任吧?還有人說生孩子是女人的義務,我想說,我的子宮使不使用關你什麼事?」

此處應該有掌聲,這是活得通透的女子說的話。婚育問題,在於個人結合自身經歷和情感軌跡所做的選擇,不該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趨同選擇,能順其自然最好,何必強求。

自己不強求,別人更沒資格指責和道德綁架。

為他人作嫁衣,沒有自我意識,不抗爭的結局一目了然

印度作家佩魯馬·穆魯根根據民間的一個傳說,寫下了這部女性寓意的作品《黑山羊波納奇》。

一位無辜的女孩被人世間任意而無時不在的暴力摧殘,而她的故事卻被人當成神話崇拜。

這讓我想起一部反對割禮的電影,《沙漠之花》。

女性割禮在非洲盛行,是千百年流傳的極其殘酷的習俗。在女孩的四歲至八歲間進行,目的是割除一部分性器官,確保女孩在結婚前仍是處女,即使結婚後也會對丈夫忠貞。

就是這樣無知殘酷的割禮,讓三歲的Waris在行禮前一晚多分到了一碗米飯,只是這一碗米飯的代價何其錐心……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1.2億女性接受過割禮。

影片中三歲女童的哭聲響徹蔚藍天空,我們的眼淚也在打轉,實在是難以想像現代文明遠播四方,卻仍有這樣不堪的習俗,摧殘女性的身心。

「奇蹟降臨在老百姓身上有什麼意義呢?他們沒有能力保全它、呵護它。他們可以看到、聽到奇蹟,跟別人津津樂道一番,可他們沒辦法把奇蹟留在家裡,伺候它。尤其是婦女,會遇到沒完沒了的困難。」

印度教經典主張女孩在8到12歲時候結婚,她們的父母也願意儘早讓女兒嫁出去,因為這樣可以不用準備太多的嫁妝。

從令人恐慌的印度公交車強姦案等新聞中,我們不難了解,這並不是個案。在印度傳統文化中,對女性有著諸多的限制,很多習俗延續到今天,仍然能看到對女性尊嚴的不重視,對她們自身價值的貶損。

「波納奇受盡了劇烈的飢餓,而老漢只想把她賣掉或處理掉。」

老漢已經忘記他曾經怎樣感激並好生供養波納奇這個奇蹟,忘記波納奇曾給家裡帶來多少財富,他們沒有感恩,只有自私自利。

聰明的波納奇洞察人類的一切,面對人性的醜惡貪婪和控制,她選擇不去抗爭,老漢按著她和醜陋的老公羊交配時,她忍著屈辱服從了;心上人被宰殺當了祭品,她流著淚水聽著他的慘叫;自己生下的一隻只小山羊都被無情地賣掉了,她還沒來得及教他們吃草,可是她還是忍了。

缺少自我意識,能力匱乏,不夠強大,不去抗爭,結局不可能逆風翻盤。畢竟,大女主的崛起,不是說一說想一想就能實現的。

這一生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人類蠢蠢欲動的慾望渴求,盡顯無遺,《黑山羊波納奇》,竟然真是一部不那麼純粹的童話。

但是,它為何如此震撼人心?

它不宏大,只是碰巧抓住了普通人的心,它也不是一部女性崛起的史詩,卻在字裡行間提醒著女性,你的婚育、乃至一生,都要由你自己做主。不要迷信一步錯步步錯,要相信,人生處處有轉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6958d36599b9b016ef0031992bcfa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