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炒股」?多家銀行警示風險!

2024-10-10     國際金融報

「節後首個交易日,早盤開盤十分鐘投了六萬,還沒一小時就虧了5200元,10月9日又跌了10%虧了9000元。」社交平台上,一位帳號為「momo」的網友吐槽道。股市跌宕起伏,國慶節後,不少懷揣「暴富」夢想跑步入場的新股民體會到坐「過山車」般的感覺。

節前一周,A股持續數日高開高走,量價大增。這一波大漲的行情,引發了無數新老股民的投資熱情,一時間開戶者和加倉者眾多。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仍有不少想要「借貸炒股」的投資者,據銀行工作人員透露,近日信用貸餘額和開放式理財產品贖回量均大增。

市場資金的變動引發多家銀行的警覺。據不完全統計,自10月8日以來,已有30餘家地方銀行機構就信用貸資金流向股市發出警示聲明。行業專家也著重指出,投資者絕不可加槓桿炒股,一旦虧損將面臨巨額債務和法律風險。

消費貸餘額大增

「要貸款買股票嗎?利率才2.95%。」某社交平台上,一位網友發問。由於放款較快、成本相對較低,不少想要獲取投資本金,趕上股市這一波熱潮的網友將目光投向了消費貸。

恰逢「十一」消費旺季,銀行消費貸的借貸成本也適時下行,各類優惠活動應時而生。以江蘇銀行為例,該行節前推出的一款產品,在滿足一定條件併疊加免息券的情況下,利率最低可至1.88%。與此同時,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也紛紛將消費貸利率卷進「2」字頭。

「只要合理做資金周轉,是分辨不出投入股市的錢是否來自貸款的。」一位貸款中介人士介紹說,可以提供一系列「服務」,貸款發放後還可幫助客戶進行套現等操作,以避免銀行對帳戶的監管。

《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某大行信貸人士處了解到,客戶取現金或多次轉手的確會帶來排查上的困難。「但針對貸款資金進入房市、股市或套現等情況,我們有綜合化的排查模型。只要排查到就會要求客戶立刻結清,並納入灰名單」。

記者從該人士處得到證實,近期相關貸款餘額的確出現了大幅增長。「目前正在重點排查信用貸資金進入股市的情況,過段時間結果可能會比較多。」該人士表示,「另外,最近開放式銀行理財產品的贖回量也大了很多,大家都想搶這波行情。」

除了貸款和理財贖回,國慶期間大額存單也在扎堆轉讓,3%、4%乃至更高的轉讓利率頻現。

「大額存單轉讓都是3%以上的利率,都造成擁堵了。」「轉讓利率最高已達4.58%,利息都不要了。」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不少網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說。不過,隨著開市後A股行情跌宕,大額存單的轉讓熱度似有下降。

雖然行情大幅震盪,但新股民的熱情無法阻擋。10月8日,國金證券在公眾號平台披露的數據顯示,自9月2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後,投資者參與熱情高漲,預約開戶數量明顯增長。每日預約開戶數量持續增長,節假日期間投資者入市的意願熱度不減。從預約開戶的數據來看,較過往1個月的平均數量增幅達150%。在客群年齡結構上,80後、90後這一年齡層客戶居多,甚至有部分00後客戶。

「入市的錢是否自有?是否為閒置資金?是否可以承受損失50%以上?如果其中任何一個問題的答案為否,那麼進入股市需要三思。」上海交通大學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李楠提醒投資者,「即便以上三個問題均為肯定答案,也需要給自己制定明確的交易規則,尤其是年輕的投資者不可將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股票的漲跌,而應專注於自身能力的提升。」

超30家銀行密集發聲

網上「借貸入股」聲音不絕,多地銀行近日緊急發聲。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自10月8日以來,至少已有30家銀行針對信貸資金流向問題發出聲明,目前以地方農商行和農信機構為主,公告中均明示了資金違規使用的後果。

例如,10月10日,長汀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公告顯示,「貸款資金嚴禁涉足股市、債券、期貨及理財市場!同時,嚴禁將此資金用於房地產投資或償還非經營性貸款!一經發現將依據合同約定提前收回貸款,請確保資金用途合規使用!」

此外,還有湖南麻陽農商行、廣東廉江農商行、順昌農信聯社等多家農商行和農信機構紛紛發出聲明。除提前收回貸款外,不少機構還明確表示,將要求違規挪用資金的借款人承擔罰息風險。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嚴禁信貸資金流入股市是銀行業一直以來存在的「紅線」,如今在股市火熱時期再度強調,一是為了提醒銀行機構對此類信貸違規情形,在現今形勢下更需保持警惕並加大管理力度,二是此次股市過熱背後確實有一些新手在陸續入場,缺乏對銀行信貸規則的了解,此類提示是強化金融投資者教育及履行金融消費者保護的重要舉措。

「在當前股市連續上漲時期,銀行機構需要格外關注消費貸資金去向,在貸前於顯著位置重點提示客戶信貸資金的合規使用規則,貸中也可查驗客戶的消費場景及相關消費憑證。」蘇筱芮進一步分析道,「對於消費者來說,也需要明確消費貸的用途,意識到股市具有高風險特徵,不盲目追高並保持風險意識。」

此外,據媒體報道,金融監管部門已對商業銀行進行了窗口指導,要求金融機構應當高度重視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和投資者保護,強化內控和合規管理,嚴控加槓桿。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ZIBS)助理教授邵輝指出,這表明監管機構對銀行信貸資金流入股市保持高度警惕,未來可能加強行政處罰力度來遏制這一行為。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開的罰單信息統計,今年7月以來,至少已有江西永新農村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台州市分行、浙江蕭山農村商業銀行、廣發銀行安陽分行等7家銀行因消費貸款違規進入股市收到大額罰單。其中,浙江蕭山農商行罰單金額高達450萬元。

借錢炒股風險須警惕

小王(化名)是一名股市「資深玩家」。他告訴記者,自己所在的投資者交流群中,借消費貸、贖回理財乃至賣房炒股的呼聲很高。「群里很多都是在借錢炒股。」小王分享道,「的確有人賺到了錢,國慶前有位股友將房子抵了出去,三天賺了500萬,這可能也是大家熱衷於加槓桿的原因之一。」

股市從來不缺少神話,而網上已知走險路賺大錢的,則更多是倖存者偏差。「槓桿炒股,自求多福。」有網友表示,2015年牛市時自己曾幻想貸款大賺一筆,各種網貸和信用卡套現之後,最終欠款80多萬元。

為何消費貸成為大多投資者加槓桿的首選?在邵輝看來,主要原因是銀行消費貸與券商融資間較大的成本價差。

「這種利差誘使一些投資者通過消費貸來獲取更低成本的資金,以期在股市中獲得更高的回報。」邵輝指出,「這一行為存在嚴重危害,包括放大投資者的損失風險、引發個人財務與流動性風險,進而損害個人徵信,並可能導致銀行不良貸款增加、資產質量下降。」

進一步而言,違規套現的貸款資金、密集贖回的開放式理財和扎堆轉讓的大額存單等資金短時間內大量湧入股票市場,可能會帶來怎樣的衝擊?

邵輝認為,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包括資產泡沫、銀行資產質量惡化、股市大起大落以及增加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

「如果股市出現調整,使用槓桿的投資者可能面臨更大的損失,因為虧損會被槓桿效應放大。」邵輝分析道,「此外,如果股市泡沫破裂,可能會對整個金融系統造成衝擊,影響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穩定性等。」

「應當認識到,購買股票的是投資者不是消費者,而投資目的是希望得到回報。」李楠直言,「股票市場中最常見的行為誤區就是『賭徒的謬誤』,總是認為已知的過去股票價格的變化就代表了股票價格未來的變化,然而決定股票價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是發行股票的企業是否是個盈利的好企業,股票價格也會受到交易者情緒的影響。要想判斷一個企業的好壞需要非常專業的能力,既要有清晰合理的分析邏輯,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而要想預測投資者情緒就更是一件『難於上青天』的事了。」

面對股市浮沉,新老股民應當注意什麼?

「不要加槓桿!」李楠在採訪中著重強調,「銀行的消費貸用於炒股是違法的。同時,信用卡提現以及各種網絡貸款的成本是高昂的,借款人不僅可能面臨18%以上的年利率及滯納金和手續費,更有可能將面臨『利滾利』的債務,平均月息大多不低於3%。配資也同樣違法且成本高昂,如果以1∶10的比例進行配資,若股票價格下跌10%,就會被強制平倉、血本無歸,如果股票跌停無法平倉,還有可能倒欠配資公司巨額債務。」

「對於有理財需求且希望財富能夠長期持續增值的非專業投資者,做好資產配置是唯一可能達到這一投資目標的途徑。」李楠最後指出,「目前,我國從事財富管理的券商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等金融機構中,真正能夠提供這樣的資產配置服務的鳳毛麟角,相關的專業金融人才也非常匱乏,遠不能滿足居民財富管理的需求,這也是相關金融機構需要下功夫提升能力的領域。」

記者 李若菡

編輯 姚惠

責任編輯 孫霄

—— / 好文推薦 / ——

  • 安進夢碎,江淮受累

  • ETF大面積停牌、風險提示頻發

  • 股市大漲,為何還有基金「踏空」?

  • 國家電投密集重組!水電、核電資產共赴A股

  • 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近期一攬子經濟政策一圖速覽

安進夢碎,江淮受累

ETF大面積停牌、風險提示頻發

股市大漲,為何還有基金「踏空」?

國家電投密集重組!水電、核電資產共赴A股

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近期一攬子經濟政策一圖速覽

點亮「在看」,你最好看!(*╯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67d9af7804df8139bfd40499eea8e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