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腫竟是腫瘤惹的禍!醫生:出現這些問題 務必到內分泌科進行篩查

2023-12-28     寧波晚報

原標題:臉腫竟是腫瘤惹的禍!醫生:出現這些問題 務必到內分泌科進行篩查

張明琛正在為患者診治。

「醫生,你還能認出我嗎?我是那個之前臉腫得很厲害的小梅。」近日,40歲的小梅(化名)來到了寧波市第二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任張明琛的診室複查。她語調歡快,熱情爽朗。

張明琛感慨,小梅和今年春天第一次來門診時判若兩人,臉也小了一大圈。沒有打瘦臉針,沒有減重,小梅是怎麼「瘦臉」成功的呢?

「我沒長胖,就是臉腫!」

小梅一直來身體健康,相貌周正。但從2022年春夏開始,「照鏡子的時候,感覺臉比以前大了一點,以為自己長胖了。」慢慢地,小梅發現面部好像不是胖,而是腫。

去年入冬後,小梅面部的腫脹越來越明顯,臉盤比過去大了快一倍,看著水汪汪的,好像拿根針輕輕一戳,都能飈出汁水來。隔一陣子沒見的人再碰面,都會驚呼:「你怎麼胖成這樣了?」「我沒長胖,就是臉腫。」小梅一次次和別人解釋。

她很苦惱,臉部腫脹後,眼皮都像金魚一樣鼓起,且下垂耷拉,眼睛都比過去小了很多。而且,這個腫脹很奇怪,拿手指按下去,表面不會出現小凹坑。

面部腫脹以來,小梅的顏值受到很大影響,身體也陸續出了問題,確診糖尿病、高血壓。小梅很苦惱,自己生活方式什麼都沒改變,怎麼這些老年病都早早找上門了?她在外地輾轉多家醫院的全科、腎內科、風濕免疫科等科室就診,始終沒有找到病因,臉卻越來越腫了。

源於糖皮質激素增高

今年春天,小梅第一次來到了張明琛的診室,在門診經過一些激素測定後被收治入院。

張明琛先確定,小梅面部確實是浮腫,而且是非凹陷性腫脹。「當時我考慮她的情況和糖皮質激素分泌有關。」張明琛說,經過檢查,果不其然,小梅的糖皮質激素增高。

糖皮質激素又叫做腎上腺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類激素,是體內重要的一類調節分子,對於機體的生長發育以及代謝、免疫功能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人體一天中,早上糖皮質激素最高,中午減半,晚上最低。小梅早上的數值為759,超過了117-686這一正常值區間。而且,中午和晚上的數值和早上基本持平,打破了應有的節律。

那又是什麼導致了小梅的糖皮質激素升高呢?由於小梅沒有服用含糖皮質激素的藥物,醫生推測很可能是其體內下丘腦-垂體的負反饋調節機制出了問題,導致糖皮質激素分泌過多。

治療後身體全方位好轉

經過一系列的臨床試驗和影像學檢查,張明琛團隊最後鎖定了「元兇」——小梅患有左側腎上腺腺瘤導致的糖皮質激素增多症,同時合併繼發糖尿病、高血壓。由於這類疾病比較少見且臨床表現多樣,導致患者經常漏診。此外,小梅還合併了肺部感染,後經檢查系隱球菌感染。

張明琛打了個比方,糖皮質激素相當於是衝鋒號,可以把全身的臟器都調動起來投入到戰鬥狀態。而腫瘤導致小梅的身體分泌了大量糖皮質激素,讓小梅的身體長期處於「戰鬥狀態」。長此以往,小梅的身體就出現了各種問題,浮腫、高血壓、糖尿病、肺部感染都和此相關。

確診後,小梅在該院泌尿外科切除了腺瘤,幾天後又回到了內分泌代謝科繼續治療。這次來複診,小梅湊巧穿著初診時的外套。看著醫生手機里留存的初診時的照片,小梅笑著說:「張醫生,我都認不出這是同一個人了。」

更讓小梅開心的是,糖尿病、高血壓、肺部感染也都已經痊癒。

張明琛提醒市民,高血糖、高血壓都是常見病。但是,如果短期內出現了血糖增高、血壓增高,尤其是還伴有其他症狀如體重迅速增加、外貌改變,一定要到內分泌科進行詳細的篩查。也許這些常見疾病背後隱藏著其他更嚴重的病因。

記者 王穎 通訊員 鄭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61eb6d880ac6263925833c1da8a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