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送來了「掩體破壞者」:德國作梗,烏克蘭擋不住俄羅斯大軍

2022-01-24     鷹眼防務觀察

原標題:美國又送來了「掩體破壞者」:德國作梗,烏克蘭擋不住俄羅斯大軍

幾乎是從一開始,烏克蘭就要求北約向其提供更多的軍事援助,以增強其防禦能力,但北約最初僅向烏克蘭提供了通訊指揮系統和反炮兵雷達這類非致命性武器,其後,美國政府才向烏克蘭援助了「標槍」反坦克飛彈,這種具備攻頂能力的飛彈極為先進,而且可以「發射後不管」,抗干擾能力極強。

不過,為了避免過度刺激俄羅斯,美國政府要求烏克蘭軍隊不要將「標槍」部署到頓巴斯前線地區。直到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集結重兵,而且拒絕撤兵後,美國政府才允許烏克蘭軍隊將「標槍」部署到前線地區,但要求烏克蘭軍隊「負責任的」使用「標槍」,最好只在防禦作戰中使用。

現在,隨著局勢進一步惡化,北約正向烏克蘭提供更多的致命性武器,英國向烏克蘭提供了數量不明的NLAW反坦克飛彈,這種飛彈比「標槍」稍微落後一些;在獲得美國政府允許後,波羅的海三國也將向烏克蘭提供「標槍」反坦克飛彈和「毒刺」可攜式防空飛彈。

而美國在2022年向烏克蘭提供的第一批和第二批軍援也已抵達,不是飛彈,而是專門用於打擊各類掩體工事的M141掩體摧毀彈藥(BDM)。這種火箭筒又被稱為「掩體破壞者」,在對付掩體工事的時候很有效,可以打穿20厘米厚的混凝土、30厘米厚的磚牆或者2.1米厚的沙袋後再爆炸,有效殺傷掩體中的敵人。但破甲能力很差,難以對付主戰坦克,只能對付裝甲很薄的輕型裝甲車,不過,一旦擊中輕型裝甲車,其破壞力要比反坦克飛彈大得多,其戰鬥部足以殺死車內的全部乘員。

不管是反坦克飛彈、可攜式防空飛彈還是這種專門用於打擊工事的火箭筒,實際上對烏克蘭軍隊的戰鬥力提升都十分有限,烏克蘭軍隊現在需要的是主戰坦克、自行火炮和中遠程防空飛彈,但很明顯,北約不會向烏克蘭提供這些武器。

北約之所以這麼做,很大原因是德國,德國政府一直主張不要向烏克蘭提供任何武器,而是要求烏克蘭政府遵守《明斯克協議》,以談判的方式解決問題,即便是在俄羅斯重兵壓境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在美英等國紛紛向烏克蘭提供反坦克飛彈和火箭筒的時候,德國僅向烏克蘭援助了1套野戰醫院。

更有值得關注的是,當波羅的海國家打算向烏克蘭援助那些擁有德國技術或安裝有德制零部件的武器的時候,也遭到了德國政府的拒絕。德國政府是否能通過斡旋,以和平方式解決俄烏爭端不好說,但如果俄羅斯真的吞併了烏克蘭,德國政府無疑要付重要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55e8286ff4c4e3548d459dffc48d0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