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茶友分享,他花了兩千多的價位,買了一餅老白茶。
看了看餅紙上的生產日期,是2007年6月的。
拆開之後,看了下干茶。
整餅茶的外觀表現其實還好,顏色不是特別黑。
茶湯顏色也還行,試著用蓋碗泡了幾沖,不是一下子立馬泡出紅湯。
但問題是,那款老茶真心不好喝。
茶湯沒有出醇柔感,越泡到後面,茶味越澀口。
喝完之後,喉嚨微微有些干。
並且,從始至終也沒聞到什麼茶香,相反是伴著一股怪怪的味道。
有點接近石灰味,真不知道,這種怪味是怎麼出來的?
《2》
聽完茶友的描述,已經可以確定。
他買到手的那餅2007老白茶,100%是踩雷被騙了。
兩千多塊的真金白銀,白白打了水漂。
從一開始,剛聽到他的介紹,稱這餅茶的原料生產日期是2007年,就直覺不妙。
因為現在市面上,十幾年陳的老白茶,不會隨便流通。
年份真實,原料品質、制茶工藝、後期倉儲面面俱全的老白茶里,如果年份超過15年,那麼,一餅的單價破萬也不稀奇。
按兩千多的價位入手,不合行情。
拋開價格暫且不說,將時間線拉回到2007年之前,彼時的白茶極少壓餅。
茶友們在買白茶餅時,切記一句話,超過10年之前的茶餅,最好別買。
因為當時的白茶,散茶為主,極少壓餅。
留存到現在,又怎麼會憑空冒出所謂的2007年老白茶餅?
更何況,從茶友的具體試茶感受看,那餅所謂的老白茶質量糟糕。
茶湯不醇,味道寡淡,光是這點,就已經更斷定,這餅茶的品質很一般。
甘香醇厚,是老白茶的標杆風味。
茶湯不柔,湯感不醇的老茶餅,基本可以淘汰出局。
外加上,對照茶友的描述,那餅白茶身上還有著可怕的怪味——石灰味。
由於這餅茶的來源不明,暫且也推測不出,它為什麼會染上這麼奇怪的味道?
但可以肯定,茶香寡淡,聞著有雜味怪味,既不香,也不好喝的白茶,千萬別喝。
貿然將其泡開喝下去,萬一引起身體不適,吃虧的還是自己。
《3》
私信溝通結束後,那位茶友找上了賣家。
「你這餅茶是做舊的,我要退貨。」
不曾想,對方拋出了一番迷惑性很強的話術。
「我們在福鼎有自己的廠,所有的茶,都是在倉庫里直接發貨,貨源絕對保真。」
「很多人估計是沒見過超過15年陳的老茶餅,所以才來質疑,但這些老茶都是我們親自從倉庫里存出來的。」
「湯感不醇?有石灰味?這不應該啊,這餅茶的藥香、棗香很好的,建議您再用煮茶法試一試,直接用養生壺煮,湯感絕對醇柔。」
半信半疑之間,那位茶友又給了那款老茶餅一次機會。
打算親自煮茶,一探究竟。
翻出家裡的養生壺,撬開一片茶,放進壺內。
點擊煮茶,加熱半小時後自動關火。
最後,將煮出來的熱茶倒了出來,再次試喝。
與蓋碗泡出來的茶味相比,煮茶出來的茶湯,滋味濃郁很多。
所謂的藥香、棗香,還是沒出來。
但原先試茶時聞到的那股類似石灰粉的刺鼻味,倒是消失不見了。
話說,這是怎麼回事?
從煮茶與泡茶的對比結果看,這餅茶是做舊的嗎?
再一次接到同一位茶友的私信反饋時,心底有許多話,不吐不快。
長話短說,經鑑定這餅茶的做舊身份無誤,品質很糟。
明明是賣做舊老白茶,卻還要騙廣大茶友煮茶喝。
這背後涉及的隱藏騙局,堪稱是一坑接一坑!
為了帶大家看清真相,下文這3點關於「做舊茶煮著喝」的行業內幕,有必要逐一細說。
《4》
「煮茶後氣味會大量飄散」
當你拿捏不准一款老白茶的品質時,千萬別貿然煮茶。
先用白瓷蓋碗沖泡,試喝過後,更能知根知底。
因為蓋碗試茶,效果更准。
沖入沸水,倒出茶湯,實現茶水分離後。
趁熱聞葉底,再揭起蓋子熱聞。
如果覺得不放心,在獨自試茶時,還可以拿起公道杯,聞湯麵飄散出來的氣味。
這時,只要這款茶藏有任何怪異氣味。
包括酸梅味、漚青味、石灰味、腥臭味、輕微霉味、灰塵味、悶味等,都能清楚分辨察覺出來。
換成煮茶的話,情況未必。
因為在高溫煮茶期間,能加速茶葉內部的氣味分子擴散。
當這些氣味順著熱蒸汽,不斷飄散到四周空氣。
等到最後再去喝煮出來的茶湯時,關鍵線索丟失,當然沒法做到「聞香辨茶」。
也正因如此,那位茶友用蓋碗試茶時,能聞出那餅老白茶藏有怪異的石灰味。
但煮茶之後,卻聞不到這一怪異氣息。
《5》
「暴力煮茶後,茶味濃苦,掩蓋茶味不醇真相」
前文已經分析過,喝起來湯感不醇厚的老白茶,品質絕對藏有硬傷。
哪怕不是做舊,也是原料、工藝、後期倉儲這三個環節出了問題。
三缺一,任何一環沒有做到位,都會導致泡出來後,喝起來寡淡乏味。
奇怪的是,為什麼同樣一款茶, 蓋碗沖泡出來後,茶味寡淡。
但換成煮茶之後,卻立馬變得有滋有味?
這背後,並不是因為這餅茶的品質發生了好轉。
而是暴力煮茶之後,帶來的偽裝。
茶友在煮茶時,沒有實際稱重量。
撬了一小片干茶,估摸著接近4克、5克的分量,然後加滿養生壺的水,開火煮茶半小時。
投茶量多,外加煮茶時間長,會導致茶味濃苦。
煮出來的茶湯,滋味濃重。
這些濃苦茶味,大多來源自茶葉內部的咖啡鹼、以及澀味多酚類物質。
實際喝茶時,茶湯照樣不醇、不柔、沒有回甘生津。
因內在實力不足,嚴重缺乏有益成分積累,包括膠質物、可溶性蛋白、茶氨酸、可溶性糖等。
所以,不論泡茶煮茶,都沒有體現出甘香醇柔的風采。
哪怕暴力煮茶後,茶湯滋味勉強比蓋碗加重。
但濃非厚,淡非薄。這種煮濃的茶味,照樣不好喝!
《6》
「將茶葉煮爛,讓渥堆葉底完美藏身」
年份真實,自然陳化,品質出色的老白茶,葉底是軟亮鮮活的。
當你用蓋碗泡開後,輕捏葉片。
能感受到泡開的葉底,充滿彈性。
用蓋子輕輕往下摁壓,還能實現自動回彈。
如果是經過渥堆做舊的老白茶,葉底很容易露餡。
最常見的問題是,葉底軟爛不堪,一捏就爛掉。
渥堆做舊時,白茶葉片構造嚴重受損。
以至於,葉片像爛菜葉那樣,沒有任何活力。
哪怕經過烘乾後,干茶暫時看不出異樣。
但泡開之後,一捏到這樣軟趴趴的葉底,立馬能看出貓膩。
但是,換成煮茶之後,很不方便觀察葉底。
尤其是暴力煮茶,高溫持久加熱,也會讓不少正常白茶的葉片被煮爛,葉片表面的蠟質層破裂,葉肉組織分崩離析。
被煮爛的正常葉底,對比原本就是渥堆做舊的問題葉底,很難看出區別。
《7》
對待來歷不明,品質不清的「老白茶」,大家要多加謹慎。
初次喝茶時,別隨便煮茶。
在沒有確定品質時,也不要盲目跟風「煮著喝」。
最好先用蓋碗多測試幾次,認真聞葉底,捏一捏泡開的葉底。
以及,重點感受茶湯的醇厚飽滿程度。
試喝之後,分辨有沒有回甘、生津?
從具象化的細節,能有效鎖定一款茶的真實品質。
雖然,經過多年陳化的老白茶,可以嘗試煮著喝。
但在試茶時,煮茶不如蓋碗沖泡靠譜。
如果隨便將買到手的做舊茶,煮茶加熱。
最後再不明就裡地喝下去,只會白白錯過事實真相!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