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馬蜂就不會攻擊人了,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2024-10-06     關山聽風

有山里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山裡有四類動物,對人的安全有巨大威脅,通常是猛獸、毒蛇、毒蟲、毒蜂。農村俗稱為山裡的「三毒一猛」。其中毒蜂中的馬蜂,在我國大部分山區是一種常見的野蜂。

這裡有一個問題,馬蜂到了晚上,會不會攻擊人嗎?這得先從馬蜂生活習性和防禦機制說起。

馬蜂的學名為「胡蜂」,在鄉間有諸多的俗名,如大黃蜂、馬蜂、螞蜂、花厲蜂、葫蘆蜂、七月蜂等,是一種極具群體攻擊性的野蜂。但是,馬蜂也是山里「三毒一猛」之中,晚上停止活動動物,晚上的攻擊力也是最弱的動物。

農村有「七蜂八蛇」的說法,意思是說,農曆七月和八月進入了秋季,是野蜂和蛇毒性最強的季節,也它們最歡喜歡攻擊人的季節。這裡的「七蜂」指的就以馬蜂為主。這是農家的經驗之談。

動物學研究也證明,春季和秋季是馬蜂活動最為頻繁的時期,尤其到了中午氣溫較高時,山里柴草的露水乾了,馬蜂的活動更加活躍。這是一種普遍的說法。

然而,不同的氣候帶,馬蜂的活動有所差異,雨季的活動性沒有乾旱季節強,高溫天氣沒有涼爽天氣強。比如,對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地區來說,春季多雨,馬蜂在春季的活動性沒有秋季活動性強,同樣,夏季酷熱天氣時期,沒有春秋兩季活動性強。

再就是馬蜂的繁殖方式,也決定了秋天馬蜂數量為最多的時期。上年的秋天馬蜂的最後一次交配,卻是為翌年的再次繁殖。雄蜂與雌蜂交配,雄蜂不久即死亡。天逐漸轉漸冷,雌蜂離巢,在牆縫、草垛等場,找到安全避風的地方躲藏起來越冬。

次年春季,雌蜂從躲藏的出來,尋找適宜的場所,建築新蜂巢,並產卵。馬蜂每年有3次繁殖高峰,蜂巢也隨著繁殖次數的增加而擴大。秋季馬蜂的數量就達到了一年中最多的時期。

馬蜂在自然界的競爭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防禦機制,這也是它們能在自然界生存下來的關鍵。馬蜂的巢穴或者外出馬蜂受到威脅,就會發起強有力的攻擊性。馬蜂防禦和攻擊的武器,主要是身上長有一根長螫針。當它們遇到攻擊或干擾時,會釋放出信息素來召集同伴,發起集體性攻擊。

馬蜂並不是見到人或其他動物,就會發起主動攻擊,而是確認對它們的蜂巢構成威脅,它們才會攻擊。一般來說,馬蜂在蜂巢的周邊有一個警戒範圍,其範圍是以蜂巢為中心,半徑在15至25米。

當人類或其他動物進入這個範圍時,馬蜂會密切監視,闖入者如果做出帶有敵意,且有威脅性的動作,比如,揮動、打鬧、跳躍、奔跑等動作,就會引起馬蜂的自衛性攻擊。如果馬蜂認為闖入者不構成威脅,也沒有敵意,就不會主動攻擊。

民間有「捅馬蜂窩」的說法,表面上的意思是說,有人拿著棍棒去捅馬蜂窩,馬蜂四處逃竄,對入侵者進行反擊。比喻自己給自己招惹麻煩。實際上,捅馬蜂窩還給別人惹麻煩。

當馬蜂的蜂巢被掻擾過,或者被破壞過,也就是被人捅過,馬蜂對蜂巢警戒範圍會擴大,防禦半徑為30到50米,將闖入者一律視為威脅對象,主動且無差別地進行報復性攻擊。

很多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成為受害者。尤其是距離道路較近的馬蜂窩更是於此,馬蜂會對過路人進行攻擊。因此,農村的經驗是,要麼就把馬蜂窩徹底端掉,剪除後患;要麼就不要去動馬蜂窩,以免禍害別人。

通過以上對馬蜂生活習性和防禦機制的介紹,再回到討論馬蜂晚上是否會攻擊人的問題。

晚上,馬蜂歸巢休息,不再外出活動。馬蜂晝行性動物,白天活動,晚上休息。這也是鄉村很多人在夜晚剷除馬蜂窩的原因。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如果夜晚接近馬蜂的巢穴,並驚擾了馬蜂,馬蜂會引發馬蜂的攻擊,其集體攻擊能力並不比白天弱。主要是馬蜂一旦找到了攻擊對象,就會發出信息,其他的馬蜂收到信息後,很快就能找到被攻擊的對象。因此,我們在晚上,對在晚上也掉以輕心,儘量避免驚擾馬蜂,最好還是保持安全距離。

如果房屋附近有馬蜂築巢,不要盲目地去捅馬蜂窩,以免造成被馬蜂蜇傷,甚至丟掉生命。要請專業人員,帶有專業的設備來清除。

那麼,我們在山裡活動時,如何避免與馬蜂窩近距離接觸呢?這就要搞清楚馬蜂築巢的規律。馬蜂群體還小的時候,通常隱蔽的地方築巢,一般在地底下和岩縫中築巢,當群體壯大後,會選擇在樹上築巢,大多選擇高大顯眼的樹木,也有的選擇在灌木叢中築巢。因此,在山裡活動時,要學會仔細觀察。

一、注意觀察樹上是否有馬蜂窩。高大的樹上容易發現,但也不能粗心,因為馬蜂窩的顏色與一些樹木的表皮類似,即是很顯眼,也容易被忽略,要仔細觀察,多看幾遍。

二、注意在灌木叢、地底下和岩縫築巢的馬蜂窩。這種馬蜂窩往往比較隱蔽,不容易發現。平時無意接近馬蜂窩的,並遭到馬蜂攻擊的,一般就是這些地方的馬蜂窩。要仔細觀察周圍的環境,當發現山裡的馬蜂活動數量增加,附近就有可能有馬蜂窩。

當然,有山里活動經驗的人,往往仔細觀察馬蜂的飛行的方向,來判斷馬蜂窩的方位。比如,捕捉到食物,並帶著食物馬蜂,如帶著蒼蠅、蜜蜂、蜻蜓、蜘蛛及其他昆蟲,還有花粉,飛行的馬蜂肯定是回巢,它們飛往的方向,也就是馬蜂窩的方位。

總而言之,馬蜂在晚上,通常回馬蜂窩休息,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但是,如果隨意接近馬蜂窩,並驚動了馬蜂,馬蜂會被動地對人發起攻擊,因此,我們對馬蜂還是要格外小心,可以掉以輕心。平時,我們要多了解馬蜂的生活習性和防禦機制,如此就能有針對性採取預防措施和應對措施,確保自身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371a0b0b6360fb0f23d8ae34b6720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