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龍辣條因「低俗包裝」上熱搜!擦邊球營銷,因何被國貨追捧?

2022-03-26   隔夜說動漫

原標題:衛龍辣條因「低俗包裝」上熱搜!擦邊球營銷,因何被國貨追捧?

辣條,相信大家以前都有吃過,無論是學校附近的小賣部,還是大街邊的商場,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這種以麵粉為原材料製成的休閒零食,味道麻辣、口感獨特,很受那些愛吃「重口味」的孩子們所青睞,而隨著現代網絡文化的催化,辣條自身的傳奇色彩也變得愈發濃厚。

例如大家眼中「童年味道」的象徵,國內休閒零食產品中的「網紅」代表,各大熱門表情包里的流行元素,甚至是現代網友口中的「炫富神器」等等。

而這場「辣條文化」的盛行,主要歸功於一家企業,沒錯,就是那個傳說中「國外售價12美元一包」的衛龍辣條。

要說「衛龍辣條」給辣條行業所做出的最大貢獻,莫過於改善了以往「髒亂差」的現象,讓市面上的辣條產品在衛生安全指數上達到及格的水準,同時也將辣條的地位抬升了一個新高度。

對於這麼一家有傑出貢獻的辣條企業,社會外界對於衛龍品牌的關注度也是與日俱增。

不久前,衛龍辣條又因為某些事情的曝光引起了網友的圍觀吃瓜,但這一次的上熱搜,似乎不是什麼正面內容。

01.是真的有問題?還是大驚小怪?

3月25日,「頭條新聞」媒體在微博空間上發布了有關衛龍辣條的包裝問題,文章中寫道:近日有網友舉報,衛龍辣條的外包裝上寫著如「約嗎」、「賊大」、「強硬」等字眼,稱其為「打擦邊球」的低俗營銷。

當天下午,媒體記者便根據網友的反應特地聯繫了某貓衛龍食品旗艦店客服和衛龍食品生產商,前者表示「沒有其他的意思」,單純就是根據產品的特點來做對應標註罷了。

而後者的工作人員接到服務電話後稱,「我們會將此問題反映給公司相關部門的。」

目前該話題已經躥升到了熱搜榜的前十名內,閱讀量超3.6億,話題討論度達到1.7萬。

由於該事件離曝光還不足一天,加上還是大家都經常吃的衛龍辣條,故網友們的吃瓜熱情也是非常高,也許這也跟315的餘熱影響有關吧。

與此同時,衛龍客服回應的有關話題也被網友們一起討論上了熱搜,關於這件事情的對與錯,很多網友的觀點也為此爭論不休。

「吃辣條的和不吃辣條的都沉默了,你非要往那想啊,我吃這麼久都沒感覺異常。」

「都已經出現這麼久了,才去調查????」

「明明就是擦邊球!看不到XX嗎?都是成年人了懂得都懂。」

「笑死了,我吃了這麼多年的衛龍第一次聽說人家玩擦邊球,我只能說你是什麼樣的你眼裡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

「設計文案的人就是低俗思想,都是成年人,光明正大地寫,別玩這麼low的梗。」

「無語到家了。」

據了解,衛龍辣條在2016年9月借著iphone7發布走起蘋果營銷風潮,順勢推出這種簡約的純白色不透明包裝,一改過去那種油乎乎的傳統外包裝風格,也讓辣條的形象變得高端起來。

並且,這種辣條包裝還有一整套的文案組合,例如大麵筋系列的「約嗎」、「壓驚」、「冷靜」、「約嗎」;大辣棒系列的「賊大」、「賊辣」、「賊棒」;小辣棒系列的「乾貨」、「強硬」、「耐嚼」等等。

一直以來,這種辣條包裝已經在市面上流傳了好幾年,也沒聽過大多數消費者對此有意見,就算有也不多,故部分網友在猜測這是有人在斷章取義,故意將這幾個不同系列的辣條包裝放在一起刻意引起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網友在評論區里發了衛龍辣條的另一系列「親嘴道」,包裝上面直接寫著「胖次」二字,相較於這種尚處於暗示層面的包裝文案,這個文案的擦邊球屬性無疑更加明顯。

就目前來說,大家就這事還在吵翻天,甚至還由此引發了關於男女之間的不雅話題爭吵,不過那些終究還是部分極端的網友而已。

絕大多數人都是來吃瓜看戲的,根本無心參與,倒是納悶吃了這麼多年的衛龍辣條才頭一回知道有這事。

而另一方面,微博大V們對此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其中一種諷刺性的現象就是:「生理教育做得扭扭捏捏、遮遮掩掩的,倒是暗示在食品日用品等廣告上一抓一大把。」

也有人拿它的阿杜的文案作比較,吐槽稱「沒有杜的幽默就不要想著與它爭文案。」

還有一種更為中肯的觀點就是---「企業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還是要考慮一下自己的定位,不是說這樣有錯,而是要懂得避免一些爭議,如果對品牌造成不良影響,那結果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這位大V說的話也的確有點道理,一個食品行業玩這種擦邊球,會不會有些不妥,這真的是個企業需要反思的問題。

至於衛龍辣條的文案設計師在設計這些包裝文案時,腦子裡究竟是在想什麼尚且說不清了,但有一個前車之鑑,或許就做得比他們更加直接。

而且,那個牌子甚至比衛龍辣條的歷史更悠久、知名度更高,那包裝和廣告詞也更為深入人心......

各位應該都能猜到是哪個品牌了吧,正是那個宣稱「從小喝到大」的椰樹牌椰汁。

02.產品和文案哪個更重要?

以前年紀小的時候,看到電視上的椰樹牌椰汁廣告,自己的注意力都是放在椰汁上,對於那些廣告語既get不到裡面暗示的含義,也沒有什麼興趣去關注,更別說那些站在鏡頭前的美女模特。

現在回過頭來看,才知道自己曾經錯過了多少精彩鏡頭......

咳咳,說正事,從我們第一次接觸椰樹牌椰汁以來,這家椰汁飲品的外包裝可以說是「初心不變」,永遠都以黑色為主色調,然後在上面打上那些十分顯眼的大字---正宗、特產在海南、不用椰漿、不用香精、當生榨騙人。

接著,在這些並不算亮眼的包裝風格上再放著一位身材窈窕、姿態誘人的美女,這便成了椰樹牌椰汁的獨家賣點,沒錯,這真是它們的獨家賣點。

當然,最厲害的始終還是它的電視廣告,一眼望去,令人直呼---「是什麼蒙蔽了我的雙眼」。此外還有那句「從小喝到大」,簡單的五個字在如今這個年代裡,也很容易讓他們有非分之想......

曾有創作者想搬運那則視頻廣告過來給大家,但奈何本身尺度過大,審核根本過不去,只能被迫打碼才能上線。

雖然很多「誠實」的網友一點開都全看了寂寞,但也由此可見,椰樹牌椰汁的廣告擦邊球屬性有多厲害。

不過據一些人的深入了解,椰樹集團在這方面下的功夫可比你想像的要厲害。

據說它們的官方網站首頁上,曾轉載了一篇《東方日報》發布於2009年的文章,題目為《椰汁增大之說》,內容直言椰子本身具有保健功效,還能殺體內寄生蟲。

這一切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不得而知,但能看出椰樹集團對於擦邊球元素的熱衷確實是無人能及。

然而,這份「堅持」也不是沒有代價的,相反它的代價會更重。

2019年3月,廣電總局點名批評「椰樹牌椰汁」的部分廣告,稱其宣揚低俗內容、違背社會風尚、價值導向存在偏差等等,於是對這些廣告進行了停播處理。

之後緊接著,海南省海口市龍華區原工商局認定,椰樹牌椰汁的廣告內容違背社會良好風尚,最終決定要對該公司作出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

去年的3月25日,椰樹集團在社交平台發布一則招聘廣告,廣告上文案內容也是寫得天花亂墜。

像什麼入學就有車、有房、有高薪、有美女帥哥追;畢業之後會包工作,升職成集團副總後有108萬元的年薪;有貢獻的員工可以獎勵600萬海景房、1000萬別墅、分紅股權之類的,有你想不到,沒你辦不到,當然還有那永不缺席的小姐姐。

於是在月底,海南省市場監管局便找上了門,告知其廣告內容違反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其中涉及到的地方包括:「不得含有虛假、引人誤解的內容,不能欺騙、誤導消費者」;「不得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承諾」;「廣告內容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等等。

儘管椰樹集團負責人解釋稱,這不存在虛假宣傳,宣傳語也延續了椰樹一貫的風格,椰樹集團並不是在炒作。

可就算是這樣,海南省市場監管局還是以違反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造成社會不良影響為由,對椰樹集團涉嫌發布違法廣告的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其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5月21日椰樹集團因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被判罰款40萬元。

除了有法律上的懲罰,還有來自公共媒體的輿論壓力,去年4月初,「新華網」和「人民日報」先後發表了相關論文指責椰樹集團的不良作風,即把低俗廣告當作 " 宣傳風格 "。

從椰汁廣告被多次罰款的事件來看,這或許就是衛龍辣條被曝擦邊球營銷之後所會遇到的最壞情況,這對於一個知名食品企業的名譽來說始終是有影響的。

但是,這個影響或許也很有限,原因是這些問題都沒有傷及最要命的地方---產品質量!

雖然椰樹牌椰汁的廣告內容一直以來都飽受外界的吐槽,但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生產的椰汁飲料是公認的最好喝,產品質量也是過硬的,直至今日依然沒有哪一家的椰汁飲料能和椰樹牌掰手腕。

而衛龍辣條,即便也有諸如「麻辣王子」這樣的有力同行,但是就目前它所處於的市場地位來說,恐怕短期也難以撼動。

自他們從事辣條生產以來,一直都在致力於配方和生產線上的現代化改進,以保障辣條產品的品質穩定,面對社會上多次被曝光的「辣條風波」,他們也在想方設法地改變大眾對辣條一貫的負面印象。

要想體現衛龍辣條的市場銷量就要看它的企業營收,2018年至2020年,衛龍營收增長分別達到了27.52億元、33.85億元和41.20億元,復合增長率為22.4%,銷量上則分別達到了15.55萬噸、17.33萬噸和17.95萬噸,平均每天能賣出490噸辣條。

曾有資深媒體這樣形容衛龍辣條的業績---一年賣100億包,十年賺500億,由此可以看出市場大眾對於衛龍辣條的認可。

而這份認可,便是來自衛龍辣條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乾淨又衛生」。

你看不久前的「土坑酸菜」,一下子嚇得大家都不敢吃老壇酸菜面,而對於衛龍辣條因為低俗文案被舉報一事,大家的反應相對保持在吃瓜狀態,沒有說很驚慌,這說明在大眾眼中,食品安全永遠都是排第一,其他問題都是次要。

還有一件事就是,雖然社會觀點都在抵制廣告打擦邊球的行為,但事實上很多「口嫌體正直」的消費者就是好這一口。

椰樹牌椰汁的負面營銷手法儘管爭議頗多,但它卻能很好地引發輿論風暴,從而喚起消費者的情緒。

當一場負面營銷通過喚起消費者情緒,引發激烈爭論時,這場負面營銷就成功了一半;而當情緒消退後,消費者對於該品牌有了明確的認知,也就起到了有效的宣傳作用,然後通過產品自身的質量來成功俘獲消費者。

換句話說,這大概就是椰樹集團明明可以靠品質取勝,卻偏偏要靠低俗來博眼球的根本原因。

若是照這麼來理解,大家也應該能夠理解衛龍辣條設計這些文案的目的了,就是想盡辦法去吸引消費者,以此尋求到增加銷量的契機。

反正,只要質量沒問題,文案低俗一點又有什麼問題呢,只是如何權衡這一現象帶來的負面影響,或許還要等很久時間才有轉機......

03.結語

成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衛龍在辣條行業上遭遇的挫折也不是一兩次了,當年辣條還是還位於「垃圾食品」排行榜之首,各種負面報道層出不窮的時候,衛龍也沒少被譴責過。

如今這次深陷低俗文案的輿論風波,我想對衛龍來說影響應該也不會很大。

但正如上面那些大V所說的,當食品行業非得要用打擦邊球的手段才能贏得市場優勢,那這究竟是市場錯了?還是產品公司的錯呢?

話說回來,各位看完之後是否還想吃根衛龍辣條壓壓驚呢?